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及当代启示

2021-12-01宋德孝陈彦佑

关键词: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文艺

宋德孝, 陈彦佑

(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鲁迅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的确,文艺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通过制定文艺发展的方针政策、规范调节文艺市场,指导和监管文艺工作者,来批判旧社会之旧文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在百年艰苦探索中,党的文艺工作逐步系统化、整体化、全局化。以史明鉴,百年文艺工作之“史”,亦是新时代文艺工作之“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后搞好文艺工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工作的发展历程

文艺事业发展进步是整体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1]党成立至今,始终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到迎来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党的文艺工作虽然历经曲折,筚路蓝缕,但最终不断发展,突破前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艺工作的艰辛成长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471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斗争年代中,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理所应当地成为革命斗争工具之一。党的文艺工作,也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而生根发芽,在战火中淬炼、成长。正如毛泽东所说:“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的革命任务的。”[3]866

革命初期的文学作品锋芒直指旧道德、旧文学,并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社会革命,为我国早期革命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早期知识分子开始编著一些通俗的歌谣,或者利用标语、小说、画报等方式做宣传思想工作。192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明确了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作引领群众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歌唱、舞蹈、小品、戏剧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艺形式,这些文艺作品既娱乐大众,又潜移默化地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将文艺工作者纳入抗日大军中来。“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因其不仅在于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和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工具。”[4]5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皆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些歌曲鼓舞了我军士气,激励了民族斗志。解放战争期间,以丁玲、周立波、艾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家、艺术家纷纷深入农村,在与群众共同生活过程中汲取能量,创作了大量群众喜爱、百姓称赞的优秀作品,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白毛女》《向太阳》《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等,有力地担起“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时代之责。

由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工作重心偏向于推进社会革命、发动工农群众等更加急迫的任务上,且在马克思主义传入初期,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作品并未被大量编译、传播,各项历史条件限制使得早期党的文艺工作发展受阻。即便当时党的文艺工作尚不成熟,但创作老百姓广泛传唱的革命歌曲、通俗易懂的白话故事以及通过成立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开展文艺工作,已为我党未来文艺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艺工作的曲折探索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不仅是革命的工具,它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样紧密相连。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一批优秀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学和美学著作被相继编译、出版。这不仅有助于全党和学界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知识,也为党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的发表是我党文艺工作的重要转折点,它为探索期党的文艺工作规划了前进的道路。《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大众、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出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源自生活并服务人民,影响政治并为政治服务。在其指引下,文艺大军和作家队伍纷纷深入群众,创作了大批真正属于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做到了文艺作品之群众性、民族性、大众化的统一。此后,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更促进了这一时期文艺创作的空前繁荣。《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茶馆》《关汉卿》等反映革命或建设的优秀文艺作品,都是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所创作。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又歌颂了时代英雄,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前进的方向是光明的,但道路往往是曲折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逐步推进,“左”倾思想开始抬头,直至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一些优秀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的政治性色彩越发浓厚,“样板戏”即其中代表。

在该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不仅将其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还使之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国的文艺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并迎来高潮。但由于“文革”期间“左”倾主义的错误影响,文艺工作受挫。因此,成就与偏差共存是这一时期文艺工作的主要特征,这为我党后期文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文艺工作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实现拨乱反正,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党的文艺工作进入创造性发展的新阶段。正如邓小平所说,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文化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党将文化发展提升至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这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工作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党的文艺工作重新并入正轨。“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5]752与此同时,党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文艺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基础上,提出文艺发展的“二为”方向,这极大地解放了艺术生产力,带来了文艺的空前繁荣。邓小平文艺理论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成熟,并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艺指导思想。这一时期文艺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等,例如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难忘今宵》《大海啊,故乡》《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广受好评的电影《茶馆》《城南旧事》《黄土地》等。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肯定了文艺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要汇集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并出台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文艺工作也一并取得巨大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文艺,是特定时代经济基础与政治语境的文化反映。改革开放使我们逐渐“富起来”,经济物质财富的增长、政治生活的有序化,必然推动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打开国门的同时,也有些错误的西方思潮趁机而入,对我国文艺事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受西方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国内一部分文艺作品流露出严重的市场化、庸俗化倾向。

(四)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丰富创新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9。进入新时代,文艺同样扮演重要角色,文艺复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1]。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时代命题,之后,党的文艺工作便紧紧围绕这一时代命题展开。2014年习近平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文艺工作问题,并阐述了全新的文艺工作理念和思路。该讲话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纳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格局中,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这也标志着习近平文艺工作理论的形成。习近平文艺工作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强调将党的领导贯穿文艺工作始终;坚定“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尊重文艺发展规律;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旗帜,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8。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基于这一重大判断,文艺工作也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了调整和发展。一方面,我们鼓励文艺工作者要潜心创作,推出时代精品。“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7]。另一方面,针对某些文艺作品内容低俗、拜金主义倾向突出等问题,中央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工作者应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事实证明,在正确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党的文艺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文艺精品也不断涌现。如,近几年广受好评的影视作品《战狼》《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人民的名义》《觉醒年代》等,既满足了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又发挥了文艺作品的思想引领功能。

习近平文艺工作理论既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鲜明勾勒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面貌,也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其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必将持续繁荣,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

纵览我党文艺事业百年发展历程,尽管历经坎坷,筚路蓝缕,但最终成就辉煌,成绩斐然。通过以上系统梳理,可以看出,尽管不同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精神和思路始终一以贯之。我们认为,坚定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文艺观的指导性,维护人民在文艺工作中的主体性,把握文艺工作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性,是其基本经验,值得系统总结,认真反思。

(一)首要前提:坚定党在文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1]的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本质特征,更是文艺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加强与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重视通过文艺的力量团结人民,引领社会,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注重贯彻落实党关于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给予广大文艺工作者施展才能的条件和制度保障,从而调动其创作积极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不断努力。这也要求文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演出各环节,为党的政治总目标而努力奋进。其次,始终强调党的文艺工作的大众化、无产阶级化。“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8]413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文艺工作的根本属性即人民性。百年来,我党始终坚持文艺工作的无产阶级属性不动摇,坚持文艺工作的大众化、平民化,这不仅是其文艺工作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最后,注重发挥党员文艺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文艺工作者相较普通文艺工作者而言,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回看百年党的文艺工作,多少党员文艺工作者冲在前头,他们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将自己的才华甚至生命献给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事业。

(二)关键要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虽未发表专门的文艺理论著作,但他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深入阐释了文艺的本质、起源与发展,构建了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回望百年文艺历程,我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指导文艺工作。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美”的科学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丰富性相适应的感觉”[9]192。这个感觉就是美,艺术也随之产生。党坚持“劳动创造美”的观点,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实际的“做”中学,潜心创作文艺精品。从革命初期宣传标语、画报的创作,到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正能量价值的歌曲、影视作品的创作,无一不源于劳动和实践。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创作要忠于客观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的观点。在马克思看来,文艺创作要从现实生活、现实的人出发,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文艺作品的描写则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该原则出发,百年来我党始终强调文艺要直面现实生活、贴近民生、反映时代。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10]210最后,坚持文艺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力的观点。我党充分认定文艺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肯定文艺对于团结群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功能。因此,百年来我党始终鼓励文艺创作的多元化与广泛化,诗歌、音乐、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尤其新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绚丽多彩,精品不断,群众在安居乐业之余,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文艺带来的美好和满足。

(三)核心思想:维护人民在文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11]314-315。党在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进程中,始终坚持文艺的人民性,维护人民在文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文艺源自人民,尊重文艺工作者。艺术源于劳动,人民群众是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动力源泉。百年来,我党十分重视文艺工作者并积极培育文艺人才,不断推进文艺工作队伍的壮大,哪怕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也从未停止。恰恰相反,我党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优秀文艺,来激励人民群众不畏压迫,坚决奋战,如前所述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林海雪原》等不同时期的优秀文艺作品即是如此。因此,邓小平说:“文艺工作者理应受到党和人民的信赖、爱护和尊敬。”[10]208其次,文艺为了人民,文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党开展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党的文艺工作亦是如此。我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定“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外优秀文艺遗产我们都要学习,但必须牢记,学习它们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3]855。最后,文艺依靠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的评阅人。人民文艺为人民,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始终是我党文艺工作的根本标准。事实上,来自人民的批评,恰恰是文艺工作不断进步的原因和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1]

(四)重要方向:把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艺工作主题

所谓主旋律是关于中国精神和人民美好情感的表达,所谓多样化是提倡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两者有机统一,构成党领导文艺工作不断取得成绩的重要经验。首先,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百年文艺工作,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饱含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激励了国人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其次,坚定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艺创作不仅要学习与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紧跟时代脉搏,还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传统精粹。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博采众长,才能更好地开拓创新。例如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一方面积极向苏联学习,引进了大量苏联优秀艺术作品,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一时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文艺英雄;另一方面,我们挖掘中国的传统艺术,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民风曲艺,京剧、黄梅戏、昆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百家争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的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1]最后,坚持文艺风格多样化与文艺工作者个性化相结合。文艺创作不尽相同,提倡多样化能使文艺工作者的个性、天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成文艺界百花齐放。事实上,文艺作品的多样化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还能表达文艺的深刻内涵,反映时代主题。“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该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10]210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工作的当代启示

党在百年文艺工作之旅中,沐风栉雨,历经艰难曲折,终于取得灿烂辉煌的建设成就。当历史车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更加坚定地搞好文艺工作,让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昨日之史,今日之鉴,昨日百年文艺之“史”是我们今日搞好文艺工作最宝贵之“鉴”。

(一)根本遵循: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3]848,还是新时代作为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文艺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我们开展革命和建设的政治武器,也是造福民众服务社会的艺术载体,它是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回顾党的百年文艺工作可以看出,文艺虽不附属于政治,但绝不能脱离政治。首先,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权,把紧政治立场“方向盘”。百年党史表明,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文艺工作健康发展的基底,也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其次,要传递文艺作品正能量,用好核心价值观的“总尺子”。“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1]从文艺角度来讲,好的文艺作品能春风化雨般启迪人的思想,温润人的心灵,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传递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文艺工作者角度来讲,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守好责任渠,潜心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精品,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行动之航:机制体制创新与文艺批评共发力

加强文艺机制体制建设是规范文艺市场、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步骤,因此,党的文艺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文艺批评,是要通过“说真话、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创作、引领风尚、提高审美,从而引导文艺的健康发展,催生更多的文艺精品。党的百年文艺工作启示我们,做好文艺工作,要做到机制体制建设与文艺批评相结合,尤其要做到在创作前创新机制体制与创作后对不良作品进行批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既护好文艺创作的航线,又扬起文艺精品的帆。一方面,要实现机制体制的创新,就要推动制度的有效落实。实践证明,完善并创新文艺发展的机制体制,对于促进文艺工作的长足发展不可或缺。因此,搞好新时期文艺工作,必须要在相关制度建设上有所创新,用制度护航。另一方面,要用好文艺批评,倡导“说真话,讲道理”。文艺批评是一面镜子、一剂良药。实事求是地对不良文艺作品指出问题、表明态度,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讲好道理,显然能够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因此,搞好新时期文艺工作,要站在科学、严谨的立场和标准上进行文艺批评,在批评中改进质量,用质量说话,用精品扬帆。

(三)目标指向:娱乐大众与培育新人同推进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11]314无论是革命文艺还是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都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文艺的创造者,也是文艺的欣赏者、评论者,文艺工作的初心即“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党的文艺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既具娱乐性,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具教育性,能培养人、塑造人。因此,一方面,要丰富文艺形式,促进文艺大众化,即要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共参与”。文艺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亦要有下里巴人,要在文艺创作上鼓励不同风格和模式的自由发展和进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强文艺的引导性、教育性,用文艺来培育时代新人。文艺对青年人的思想倾向有很大影响,发挥文艺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作用,是党的文艺工作题目中的应有之意。要通过发挥文艺向上向善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文艺发展氛围,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发向上,勇于担当大任。总之,要让文艺集宣传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将服务人与培养人结合起来。

(四)未来展望:定目标举旗帜聚能量,继续启航

新时代中华民族正阔步走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党的文艺工作也将继续启航。其一,定目标,让文艺工作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17要让文艺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走文化强国之路,用文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其二,举旗帜,坚定文艺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文艺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文艺工作中,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拓展文艺工作场域,牢牢掌控文艺工作的“主战场”,例如要规范好网络文艺领域建设。其三,聚能量,汇集多方力量创新文艺事业。“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一方面,艺术源于创新,文艺工作者要充分依托网络等新技术优势,掌握新时代文艺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文艺创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另一方面,艺术源于实践,文艺工作者要置身各行各业,从实践中挖掘、发现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创作富有现实感染力的优秀文艺作品。总之,要汇聚多方力量推进文艺创新,创作文艺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范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