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研究*

2021-12-01柳祎璇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协同思政

文/柳祎璇(湖南理工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同时,会议上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提出了更高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抗击疫情期间,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并且,抗击疫情中涌现的伟大事迹及其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充分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赢新冠疫情防控这一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坚定决心、高效行动和政治担当,使青年学生的“信党爱党忠于党”信念入脑入心,更是落实到积极发挥自身价值,将自身前途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2020 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2],为高校专业教师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特色,开展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的协同教学提供了契机。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包括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受众较广、知识连贯性强,课程内容与时代接轨紧密。当前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在财务管理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养”“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3]。为此,如何结合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迫切性。因此,本文从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现状入手,探究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协同教学的实施路径,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多注重培养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对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着力不够。大部分高校在选聘专业教师时,将求职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潜力作为主要考查要素,未能对求职者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量化的考核,容易让求职者产生“重学术,轻思政”的心理。并且,在学校对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过程中,高校注重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的学术科研水平,缺乏思想政治素养的针对性培训课程。另外,在制度建立方面,高校侧重于制定倡导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相关制度,引导专业教师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能力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较少体现对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要求,导致部分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时缺乏系统的协同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致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程度不高,影响协同教学工作的开展,削弱了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的育人实效。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不充分

与传统的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不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协同教学需要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而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形式。如果专业教师生硬地在专业知识讲解中插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的偏差,更是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开展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的初衷。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思政元素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方面,专业教师对所研究领域中是否存在思政元素、能否将思政元素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困惑,导致专业教师难以充分提取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元素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深度融合方面,专业教师对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认识、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地找到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方法、途径、技巧理解不够透彻,容易造成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生硬地将思政元素插入专业课程讲解中,影响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效果。

(三)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馈,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效与不足,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并不像传统专业课程有明显的学科知识框架,而是存在于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整个学习过程,其教学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在专业领域中的思想引领与育人功能。传统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侧重于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贡献,其所建立的量化性评价体系难以体现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贡献与人才培养成效。

当前已建立的一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存在评价内容不明确、评价主体与维度不完善等问题。在评价内容方面,现有的评价指标中虽然强调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数量提出了要求,但对教师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专业领域中思政元素的运用能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不明确,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陷入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的误圈。

在评价主体与维度方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是一个融合了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的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过程,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知、思想道德水平、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包括了课程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与整体性成果,不仅涉及了专业教师、学生,同时也辐射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整体性评价、管理者对教师的整体性评价等,但评价主体的涵盖面不够,评价维度侧重于评价主体对教师的整体性评价,缺乏评价主体的自评、评价主体间互评和阶段性评价等维度,导致评价结果对课程教学的反馈与建议不全面,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能胜任思政育人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队伍

由于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差异性,专业教师可能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协同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难以准确地掌控教学目的,不能较好地在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甚至有部分专业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教学里的思政内容意义不大,存在课堂上讲解思政内容较为浪费时间的思维误区。

因此,首先,在专业教师的招聘环节,高校可以在考查中增加对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与能力的评价,将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与专业学术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扩充具备思政育人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数量。其次,在专业教师的岗前培训环节,可以在培训课程中加入思政育人内容,从思想上提升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同时,可以增加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从方法上提升专业教师对思政内容教学的适应感。最后,在专业教师的考核环节,高校可以适当增加对专业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考查,促使专业教师在教学成果与反思中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

(二)建立基于逆向教学理论的协同教学体系

逆向教学(Backward Design)理论的核心在于以教学结果为导向,围绕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要求与期待,对课程内容与教学进行设计[4-5]。该教学理论能够让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自己的教学目的,激励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和多种资源去帮助学生到达预设的学习目标,实现自己预设的教学任务。在逆向教学理论的框架下,以“教学成效—教学途径—教学内容”的路径为思路,构建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工作。

在教学成效的设计方面,教师应考虑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局限性,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性与学习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班级和相同专业的不同学习班级制定教学目标。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框架,建立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直接简单生硬地将思政教育元素与理念加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可能不仅会影响传统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会令部分学生厌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环节,甚至萌生反感、抵触情绪等消极心理。为此,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前,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特性。教师可以在往年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任务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学生代表访谈等多种形式,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学生干部比例、党员比例、就业意向、创业意向、升学意向等情况,结合班级学生的往年课程成绩等信息,对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思政教育认知、专业认知和职业规划等情况进行摸底,建立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框架。并且,通过与教学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往年相关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对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框架进行完善,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核心价值观、知识获取能力、职业素养、跨学科思维等角度,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目标。

在教学途径的设计方面,教师应紧紧围绕所建立的教学目标,结合探究式教学、翻转课题、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下课程、专家讲座、案例讨论、社会实践与互联网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渠道,开展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框架,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特征性设置教学问题场景和学习主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微课、公开课等优质的互联网学习资源,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些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学生间小组合作和师生讨论等方式,利用课堂或互联网反馈的形式对教学效果和途径进行评估与改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应紧紧围绕所建立的教学目标和所设计的教学途径,梳理和凝练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当前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入手,在专业课程内容中结合价值引领、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思政教育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在财务管理导论的教学部分,结合时事与热点事件设计思政教育视频或课件,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为切入点,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在企业并购与运作、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部分,融入爱岗敬业、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以国内企业为案例切入点(华为、格力、大疆等),通过专业与时事政策的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与社会、国家发展间关系的认知与认可,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达到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的育人效果。

(三)建立多阶段融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以人才培养为原则,其成效的核心不在于评判,而在于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6]。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相比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了思政元素与育人使命,学生单一的知识性卷面考试成绩难以准确评估课程教学的水平和成效。学生作为协同教学效果的最终受益者,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涵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水平、对专业背景下思政教育知识的认知与运用能力的考核。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可以采用多阶段式的反馈方法,从教学过程性反馈和结果性反馈两方面入手,利用问卷调查、课堂汇报、专家听课、随堂测评、期中期末考试等手段,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座谈、同行专家评审等形式对单节课堂、阶段性课堂、全过程性课堂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建立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模型。例如:在教学过程性反馈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开课前的班级整体学习摸底情况,跟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程的思政素养情况,建立课程教学的学生思政效益发展档案,为课程教学评价提供学生学习过程效果的反馈。在结果性反馈方面,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层维度,结合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与反馈意见,从学生、教师、同行专家角度对学生与教师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与反馈。最后,根据课程教学综合评价模型,综合教学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评价与反馈,获得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结果与建议,为后续课程教学的完善提供正向引导。

四、总结

本文围绕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进行研究,从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现状入手,梳理了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协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协同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思政教育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协同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打造能胜任思政育人教学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基于逆向教学理论的协同教学体系与多阶段融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让专业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协同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