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高分辨CT结合3D打印技术在眶壁骨折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2021-12-01王嗣华吴迪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眼眶容积眼球

王嗣华,吴迪

1.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

眼眶骨折多由外力作用引起,如拳击、钝器击打、车祸等,导致受伤部位出现淤血、肿胀、眼球运动障碍、眼眶容积增大、眼球凹陷、视力下降等症状,属于外伤性眼科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眼眶骨折占颌面部骨折总数的40%左右,其中框内壁骨折的占比最高,约有33%,这主要是因为眼眶内侧壁厚度较薄,仅有0.2~0.4 mm,因此受损的概率及程度均相对较高[1]。以往治疗眶壁骨折主要是依赖CT影像数据,并结合医生临床经验完成手术,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过于主观,难以达到精确复原眼眶损伤的目的,术后效果不尽理想[2]。3D打印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逐渐被各个领域广泛采用,该次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共计50例研究对象,将其与高分辨CT检测相结合,应用于修复眶壁骨折,与常规手术方案相比,疗效更为显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50例该院收治的眶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符合入组条件的筛选分为对照组(25例/25眼)和观察组(25例/25眼)。对照组:男12例(12眼),女13例(13眼);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17±5.26)岁。观察组:男14例(14眼),女11例(11眼);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49±5.31)岁。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该次临床研究报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同意配合参加该次临床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CT检测确诊为眶壁骨折;②均符合手术指征:眼球内陷>2 mm;出现复视;眼球完整但无法正常活动;③均为单侧骨折,骨折时间均<7 d。排除标准:①伴有其它面部骨折情况;②既往眶壁骨折史;③伴有眼部炎症;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50例患者均接受术前常规眼科检查,高分辨CT扫描确定骨折详情,设置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 mm。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眶壁修复术:依次完成手术入路、切开结膜、分离组织及骨膜、暴露骨折区域、处理疝出组织、结合CT影像及临床经验植入适合的人造骨板、固定、确定眼球被动活动灵活度、缝合。观察组(25例)采用3D打印眶壁修复术:①依据高分辨CT提供数据,建立3D虚拟模型,利用3D打印机(极光尔沃3D打印机:型号z-603s)制作眼眶模型,比例为1:1;②参照健侧眼眶重塑患侧眼眶形态,模拟置入骨片后打印3D模型;③根据上述模型制作人造骨板,并确定手术入路;其他手术步骤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眼眶容积差,即患侧与健侧眼眶容积差异。②眼球突度差,即患侧与健侧眼球突度差异。③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眼眶容积及眼球突度对比

观察组(25例/25眼)眼眶容积差为(-0.23±0.39)mL,对照组(25例/25眼)眼眶容积差为(0.45±0.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2,P<0.001);观察组眼球突度差为(-0.09±0.32)mm,对照组眼球突度差为(0.38±0.51)mm;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3,P<0.001),说明观察组患者患侧眼及健侧眼之间差异较小,双眼对称度较高。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25例/25眼)手术时间(49.63±14.27)min、短于对照组(25例/25眼)手术时间(67.87±2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6,P<0.001),观察组满意度评分(93.11±2.25)分和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88.59±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1,P<0.001)。

3 讨论

眶壁骨折通常可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复合型骨折,前者是指骨折仅发生于眶壁,眶缘处于完整状态,常见情况有眶底骨折、眶内壁骨折,以及眶内下壁骨折;后者是指眶壁骨折的同时眶缘也受到了损伤,此种情况的治疗难度要高于前者[4-6]。对于眶壁骨折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如该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常规眶壁修复术,以及观察组采用的3D打印眼眶修复术等,两种手术方法均需要借助高分辨CT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

随着医疗水平及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传统的眶壁骨折修复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这主要是因为:①受眼部解剖结构复杂及医疗水平限制,常规手术方法难以保障眼眶骨折的修复效果,尤其是外观方面,而现代人对于术后美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②影响手术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植入技术、植入材料,传统手术方法可以选择科学的植入材料,但植入技术则不够精确,术后患侧眼的眼眶容积及眼球突度均与健侧眼差异较大,体现于外观则患者满意度较低[4-10]。3D打印技术应用于眶壁骨折修复的原理是:利用CT扫描提供的数据,模拟并打印1:1比例的3D模型,并以此设计手术方案。该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精确塑形植入材料,把握植入物延伸距离,从而缩小术后患侧眼和检测眼在眼眶容积和眼球突度方面的差距,提高双眼对称度,美化面部外观,进而取得较好的患者满意度[11-13]。此外,3D打印眶壁修复术还具有下列优点:①通过CT检测及3D打印技术提前设计手术计划、塑形植入材料,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风险,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②有利于植入材料一次性植入,手术成功率较高;③眶壁骨折后极易出现复视现象,主要是因为眼外肌受伤后出现运动障碍,眼外肌发生断裂、水肿或黏连,视神经或眼外肌支配神经受损,眼眶内容物出现粘连或嵌顿等;利用3D打印技术修复骨折眶壁可以恢复其连续性,使眼眶容积回到正常值,复原眼球位置,进而消除复视症状。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25例/25眼)眼眶容积差为(-0.23±0.39)mL,对照组(25例/25眼)眼眶容积差为(0.45±0.56)mL;观察组眼球突度差为(-0.09±0.32)mm,对照组眼球突度差为(0.38±0.51)mm;比较显示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赵峰等[14]观察组(20例/20眼)眼眶容积差为(-0.19±0.45)mL,对照组(20例/20眼)眼眶容积差为(0.51±0.48)mL;观察组眼球突度差为(-0.10±0.26)mm,对照组眼球突度差为(0.40±0.49)mm,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观察组患者患侧眼及健侧眼之间差异较小,双眼对称度较高(P<0.05);上述结果不仅体现出观察组手术方案的优势,还可以验证高分辨CT联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眶壁骨折修复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常规眶壁骨折修复术和高分辨CT联合3D技术辅助眶壁修复术均可以用于治疗眶壁骨折患者,后者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患者满意度更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眼眶容积眼球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巧求容积
爷爷的输液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