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领父老乡亲“跃龙门”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津市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

2021-12-01宋耀珍

支部建设 2021年28期
关键词:龙门集体经济村民

○ 本刊记者 宋耀珍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约65 公里处河津市境内,两山夹峙,如同一扇巨门,黄河破门而出,巨浪腾空,一泻千里。相传,每年三月,黄河里的鲤鱼都要聚集到龙门前比赛,跳过龙门的鱼就变成了龙。后人把“鱼跃龙门”比作飞黄腾达的开始。

河津市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就是一条这样的“鱼”,一条带头跳跃龙门的“鱼”,不过,他越过龙门不是为了自己“飞黄腾达”,而是为了让龙门村“飞黄腾达”,让龙门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舍生忘死赢得民心

1996 年8 月,龙门村遭受泥石流灾害,损失严重,村民上访不断,民心浮动。原贵生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原贵生原是一位乡村民办教师,后来担任龙门村村委委员、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

原贵生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筑遮马峪拦洪大坝,让村民赖以生存的千亩河滩地告别年年遭水淹的困扰。然而,就在即将完工之际,又一场暴雨袭来,洪水把大坝冲出十几米宽的一个豁口,稍有差迟,洪水就会冲到村子里。他当机立断,让一部分青壮劳力赶回村里把年老病弱的村民迅速撤到安全地带,自己带领留下来的村民奋不顾身跳进汹涌的洪水中。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结成抗洪连心坝。三个小时后,决口堵住了,家园保住了。

事后有人问原贵生:“那么急的洪水,卷进去就没命了,你就不怕?”他坦然回答:“我们用了几个月时间、花了几十万资金建的坝面临毁垮,谁还顾得想那么多,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意愿——保住堤坝。”村民目睹了原贵生舍生忘死的表现,深受感动,下定了跟这位当家人干的决心。20 多年来,龙门村始终保持着一个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创大业的良好局面。

集体经济奠定基础

2017 年11 月8 日,河津市龙门村、党的十九大代表、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右三)和村民共商发展大计

龙门村明清时期曾是黄河上一个重要渡口,商业繁荣兴盛,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渡口逐渐废弃,龙门村也逐步变成了“禹门口,常风吼,土薄沙厚石头多。披烂袄,吃黑馍”的穷山村。

如何才能重现繁荣?原贵生组织村民集思广益,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出台了龙门村龙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纲要,探索出了一个符合龙门村实际的集体、个人、联营、股份四种经济形式同时发展的混合经济模式——四轮驱动。

思路定了下来,第一个任务是把村里一个年产2.5 万吨的焦炉生产线提高到年产22 万吨。设备要更新,企业要扩容,需要钱。村民和职工积极入股,入股多的达到200 余万元,少的也有几万元。通过入股分红的方法,集体企业实力大增,村民和职工的收入也大大提高。龙门村主动与国企合作,开发村里的矸石、炉渣等工业废渣、废气,借助国企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迅速实现产销两旺,提升了盈利空间。重组后,企业盈利一度占到村集体经济总盈利的四分之三。2012 年,龙门村引进安徽合肥一家企业,建成一条高端色素炭黑生产线。原本村里生产的炭黑一吨只能卖五六千元,深加工后的新产品,一吨能卖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现在龙门村的经济成分中,集体经济占70%以上,堪称“命脉”。集体资产累计超过10 亿元,年产值超过20 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1.5 亿元。也正凭借着集体经济,龙门村10 年前就成为小康村。原贵生常说,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集体有了钱,才能放开手脚去做公益事业,扶持老弱病残,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差距。

“早些年我们的经济是纯集体控股,纯集体控股一定时间内影响发展。于是我们通过招商引资,从单一的村集体企业发展到集体、个人、联营、股份四种经济形式同时发展的混合经济模式。像吉普车一样用四个轮子驱动,不管什么样道路都能前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16 年,建材市场低迷,而建材收入之前曾占到龙门集团营收的三分之一,影响非同小可。原贵生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整整3 个半月时间,他吃住在办公室,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带着党员干部查岗,半年后,龙门集团一举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2 亿元。

如今,村办企业龙门集团已形成煤焦化、建材、房地产、旅游业等七大支柱产业,年产60 万吨煤焦化、100 万吨水泥熟料、150 万吨水泥、100 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以及27 兆瓦节能发电、4.5 兆瓦水泥熟料余热发电,延伸发展铁路发运,构建起“煤焦化—炭黑—黑钰颜料”等3 个循环经济链条。2017 年,龙门集团被省政府命名为“循环经济示范点”。2020 年,龙门集团实现利润2 亿多元,名列山西省“百强企业”。

如何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原贵生总是围绕产业政策超前谋划,响应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从2020 年开始,集团投资29 亿元,实施172万吨/年大焦化配套焦炉煤气制LNG 及35 兆瓦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开创了龙门村发展新局面。

党建引领共同富裕

“我们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最坚强的堡垒,让党员成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原贵生坚持把党建作为聚人心、强产业、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将龙门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村党委下设7 个党支部,村、企业共有158 名党员。村党委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坚持每周学习,形成了“党委决策、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工作机制。设置发展经济岗、村容整洁岗、文明风尚岗等,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急难险重见党员,把支部建到生产线上,定岗定责,锻造了一支对党忠诚、兴企有为、廉洁自律的队伍。

“每逢吸收新党员,我们都要告诉他要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事事起带头作用,而不能认为自己有特权。要越是困难越要带头上。”原贵生说。

从1996 年开始,每年给村民办5 件实事。目前,龙门村已全面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五有”。建成了32 栋水电暖等“八通”住宅楼,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学楼,村集体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村民的住院医疗费用全部报销,60 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领取150 至190 元不等的补助……

走进龙门村,笔直的中心大道两旁矗立着30 多栋6层单元楼。喷泉、草坪、亭台、雕塑、银行、网吧、宾馆、健身房……一应俱全。近年来,龙门村先后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殊荣,村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原贵生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今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之际,又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龄68 岁、党龄41 年的原贵生瞄准了更高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原贵生要求村党委班子成员,“当干部,就是要负责任、敢担当、能苦干,要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猜你喜欢

龙门集体经济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龙门这边(71)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