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科技翻译研究态势与展望

2021-11-30张莉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

摘 要: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的1998—2020年间与科技翻译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全面探究我国科技翻译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学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亟须提升研究水平;第二,“科技英语”、“科技期刊”和“翻译技巧”成为学界的研究重点、热点和前沿;第三,刘宓庆、方梦之、马祖毅的影响力和指引力领先;第四,《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的影响力强大。研究认为,未来学界需要强化理论与模型建构、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关注跨学科与语料库视角。

关键词:科技翻译 CSSCI数据库 文献计量

科技翻译是应用翻译的一部分,是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科技翻译大有可为。鉴于此,本文基于CSSCI期刊文献大数据,运用权威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系统考察国内科技翻译研究的进展和趋势,以期更好地推进科技翻译的研究和发展。

一、科技翻譯研究综述

学界对科技翻译研究展开了深入考察。方梦之回顾不同时期中国科技翻译研究时指出,科技翻译应以文体研究为发轫、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先导、从多种学科领域中汲取养料,研究视角包括现代语言学、文体学和逻辑修辞,应当加强理论针对性、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领域、加强对翻译社会性的研究。耿智分析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1990—1999)的发展态势提出,理论探索与技巧研究是探索重点,立足国内传统翻译理论,系统的方法论尚未形成。方梦之回顾与评述五十年来(1950—1999)我国科技翻译的研究,将研究历程分为“摸索与停顿”期(1950—1979)、“引进与总结”期(1980—1989)、“争鸣与发展”期(1990—1999),指出科技翻译研究是应用性研究,指导性、针对性与系统性是科技翻译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性理论的框架尚待改进。黎难秋从科学翻译机构、学者、成果、产业、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了近六十年我国科技翻译发展的状况,提出我国科技翻译自1977年起进入了全面发展期,科技翻译事业进步巨大,然而相较于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我国科学翻译理论研究薄弱。单宇等可视化分析国内历时三十年(1985—2015)科技翻译研究提出,受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科技翻译研究内容多变,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视角拓宽,跨学科趋势显著,应该重视对科技翻译人才、理论总结与升华、学科交叉的研究。刘迎春、王海燕从传播学视角回顾二十年(1997—2017)中国科技典籍译介研究主张,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逐年增加,应完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原作价值与译介价值、加强协同创新、拓宽对成果的出版和宣传。

审视过往研究可以发现,学界一直关注从宏观综合性视野探究我国科技翻译的进展。然而过往研究方法窠臼于主观的理论思辨和抽象总结。基于客观、科学的知识图谱解析工具如CiteSpace的研究凤毛麟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研究结论应有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其次,基于CSSCI期刊的系统性考察尚未出现。基于此,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界在中国科技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些不足。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在CSSCI中以““科技翻译”为检索词,进行来源文献高级检索,得到1998—2020年间科技翻译相关文献题录248条。人工剔除书评、会议述评等题录后,共获得有效数据235条。运用 Citespace,对原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等预处理,然后科学选择参数,合理设置阈值,运行软件,生成知识图谱。

CiteSpace是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多元与分时的科技文献可视化软件,是全球知名的科技文本挖掘与分析工具。围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被引、作者共被引等方面展开全面考察,CiteSpace能系统探索学科的研究进程与合理研判学科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所应用的版本是Citespace5.7.R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分析

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的变化是评价某一学术领域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图1统计的是1998—2020年期间科技翻译研究的CSSCI期刊发文分布。二十三年中发文总量为235篇,年均约10篇。数据显示,20世纪末我国学界对科技翻译的研究掀起了一波高潮。1998年发文量为69篇,1999年发文量为二十三年间顶峰,达到130篇,随后急剧下降至个位数。2007年CSSCI发文量有所上升,有10篇,随后一直保持在1篇左右。这表明学界亟待提升科技翻译研究力度和研究水平。

(二) 期刊分析

将题录按所发表的期刊进行统计,结果表明,235篇论文分布于二十一种来源出版物中,其中,《上海翻译》(曾用刊名《上海科技翻译》)载文134 篇,位居首位。其后是中国科技翻译,载文66篇。第三位的是《中国翻译》,载文25篇。以上三种期刊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96%。由此可以看出,刊载科技翻译研究论文的期刊高度集中,需加大跨学科拓展力度。

期刊共被引频次和中值数据表明,学术影响力领先的期刊是《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学术指引力名列榜首的期刊为《上海翻译》《中国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原名为1979年创刊的《翻译通讯》,是国内学术水平最高、权威性最强的翻译专业期刊,曾设立科技翻译研究专栏。《中国科技翻译》在发刊词中指出,科技翻译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翻译学。

2005年至2013年,《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被国际SSCI期刊与A&HCI引用的论文数量分别为38篇、8篇、4篇,表明中国翻译期刊在国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三)作者分析

考察作者共被引频次和中值,可以发现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指引力领先的核心作者。名列前五位的作者是刘宓庆、方梦之、马祖毅、黄忠廉、王佐良。刘宓庆在专著《当代翻译理论》中指出,科技翻译研究应为科技翻译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科学论证和方法论上的引导,使翻译实践成为高层次的语际交流,而不再是匠人式的技艺。方梦之提出“应用翻译”概念,预测21世纪的翻译领域将由科技翻译转向以商务翻译、术语翻译、机器翻译、机构翻译等应用翻译为主的领域,为中国科技翻译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第五次全国科技翻译学术研讨会上,李亚舒提出建构“中国科技翻译学”。此后将其发展为“科技翻译学”,使其更趋共性。其后完善为“科学”,让其更趋宽广。2004年,黄忠廉、李亚舒合著《科学翻译学》出版,标志“科学翻译学”的正式创立。2013年,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等著作《应用翻译学》问世,进一步推进科学翻译研究。

(四)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反映文章的研究核心。以关键词共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为指标,对关键词进行整理,生成关键词共现计量数据,结合该领域文献,归纳科技翻译研究重点和热点有“科技英语”“科技期刊”“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科技术语”。

1.科技英语

科技英语是有别于一般英语的特殊语体,主要用于描述、介绍和表达科技活动及理论。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是简洁朴素、连贯统一、精确客观、真实庄重。一方面,科技英语词汇的包括纯专业词汇、通用科技词汇、派生词汇、抽象名词;另一方面,科技英语的句型包含较多的名词化结构、被动结构、非谓语动词、长句、省略句。

2.科技期刊

《上海翻译》期刊源自1986年创刊的《上海科技翻译》,侧重应用文体,其宗旨是探讨翻译理论,促进翻译教学,推动翻译事业。《当代外语研究》来自1980年创立的《科技英语学习》。《中国科技翻译》创刊于1988年,其宗旨是团结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探索科技翻译理论与技巧,加强科技翻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3.翻译技巧 / 翻译策略

方梦之指出,在明喻、暗喻、拟人、排比、押韵、借代、对照、反复、省略等修辞格式处理方面,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等艺术存在融通之处。冷冰冰认为,在科技翻译中,存在术语译名不规范、不统一等术语翻译症。万光荣、余承法提出科技翻译中的等化、繁化、简化、移化、换化、分化、合化等机制的定义、理据和类型。

4.术语

术语是描述特定学科系统知识的专门用语和关键词语。科技术语含义精确,专业性强,词义固定,包括专业技术术语、准专业技术术语、新创造术语。

四、研究展望

计量数据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家“科教兴国”政策的倡导下,科技翻译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三十多年前,有学者指出我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比重偏少,方法与技巧研究数量过多。时至如今,这种严峻状况依然没得到显著改善。中国科技翻译探索存在重复性研究偏多、概念泛化普遍、囿于经验总结等问题。基于此,国内科技翻译亟须从以下方面深入探索:

(一)强化理论与模型建构

深化科技翻译理论研究。很多翻译理论、模型、方法和思想忽视科技翻译理论的建构。科技翻译者应当增强学科建设意识, 努力探索科技翻译专业的科学规律,逐步建立完善的科技翻译理论体系。理论化是科技翻译研究的重要出路。

理论建构包括翻译基本理论(如翻译基本原理,科技翻译标准、科技翻译批评与评价)、科技翻译方法和技巧(如翻译程序,科技词句,篇章处理)、科技翻译多视角研究(如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国内有学者提出建立中国科技翻译学。还有学者推进应用翻译本体理论研究,提出“宏——中——微”一分为三的理论体系。

(二)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科技翻译研究中,研究者要致力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一方面,要探索合适视角以深入研究科技翻译。国内有学者从历史视角建立中国古典科技翻译研究框架。有研究者从教学视角调查非语言专业本科生的科技翻译学习需求,探讨翻译软件Trados进科技翻译课堂;另一方面,翻译理论的研究要与翻译实践密切结合。科技翻译暂时面临困境的原因是认知存在偏差、难以从文学翻译直接借鉴理论、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语言功底和科技知识未能贯通、片面固化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中国科技翻译需要拓展外延,精深内涵,对中国医学、药学、农学等典籍外译的理论与实践恰逢其时。

(三)关注跨学科与语料库视角

科技翻译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科技翻译研究应在跨学科视野下进行。一方面要拓展研究领域,重视口译和中译外,加强科技翻译技术研究,重视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夯实科技翻译的文学性研究;另一方面,语料库为科技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内有学者探讨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国际有学者考察基于语料库研究科技翻译中的文体转变,探索语料库视野下科技翻译中语篇的技术性程度作为潜在因素影响显化的出现。

五、 结语

21世纪的中国科技翻译观念会更创新,思想会更丰富,阵地会更扩大,队伍会更优化,组织会更规范,条件会更改善,手段会更现代,交流会更活跃。本研究基于CSSCI期刊的历时大数据,系统考察国内科技翻译研究的过往与当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客观研判。研究发现,就发文分布量而言,国内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素养。就关键词共现而言,科技翻譯研究重点和热点有“科技英语”“科技期刊”“翻译技巧”“翻译策略”“科技术语”。就作者共被引而言,刘宓庆、方梦之、马祖毅遥遥领先。就期刊共被引而言,《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取得显著的学术影响力。基于上述发现,研究提出,未来的国内科技翻译探索要强化理论体系与模型建构、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关注跨学科与语料库视角。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 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述评[J]. 外国语,1991(6):41-45.

[2] 方梦之. 科技翻译理论的研究——十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翻译, 1992(2):7-10.

[3] 耿智.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 (1990—1999) 的发展态势[J]. 中国科技翻译, 2000(4):46-49

[4] 方梦之. 近半世纪我国科技翻译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上海科技翻译, 2002(3):1-4.

[5] 黎难秋. 新中国科学翻译60年[J].中国翻译,2010 (1):27-32.

[6] 单宇, 范武邱, 谢菲. 国内科技翻译研究(1985—2015)可视化分析[J]. 上海翻译, 2017(2):34-42.

[7] 刘迎春,王海燕. 关于近20年中国科技典籍译介研究的几点思考——传播学的理论视角[J]. 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7(4):24-31.

[8] Li, X. International Visibility of Mainland China Translation Studies Community: A Scientometric Study[J].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2015(2):183-204.

[9] 方梦之. 科技翻译: 科学与艺术同存[J]. 上海科技翻译,1999(4):32-36.

[10] 冷冰冰. 科技翻譯典型翻译症之分析[J]. 中国科技翻译, 2012(3):8-11.

[11] 万光荣, 余承法. 科技翻译中的全译求化机制[J]. 中国科技翻译, 2015(1):4-8.

[12] 石春让, 赵巍. 科技术语翻译: 归化是正途[J]. 山东外语教学, 2010(1):81-87.

[13] 方梦之. 浅论科技翻译的研究——从几篇论文存在的问题谈起[J]. 中国翻译, 1986(4):49-52.

[14] Byrne, J. Technical Translation: Usability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Technical Documentation[M]. Dordrecht:Springer, 2006.

[15] 周依萍, 李亚舒. 科技翻译学当议[J]. 上海科技翻译,1996(4):35-36.

[16] 佘协斌, 张峰, 陈琳, 李伯和. 科学翻译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 上海科技翻译, 2001(1):1-6.

[17] 方梦之,孙吉娟. 翻译研究的“宏中微”三分[J]. 上海翻译, 2020 (1):1-8+94

[18] 张莉, 黄忠廉. 大学科技翻译课程设置与需求实证析因[J]. 2019(4):35-37, 15.

[20] 赵燕. 翻译软件进科技翻译课堂: 实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 2018(3):32-35.

[21] 陈元飞,黄忠廉.《中国科技翻译》卅年: 承继与开新[J]. 中国科技翻译, 2017(3):49-52.

[22] 倪传斌, 刘治. 语料库数据驱动技术在科技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4):22-25.

[23] Krein-Kuhle, M. Register Shif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J]. The Translator, 2011(2):391-413.

[24] Kruger, R. The Textual Degree of Technicality as a Potential Factor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 of Explicit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J].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2016(26):96-115.

[25] 黄忠廉,李亚舒. “80后”的翻译人生[N]. 光明日报,2016-07-21(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ZL201740

作 者: 张莉,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传播及区域国别。

编 辑: 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
基于文献计量的MOOC课程文献综述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农业生态补偿研究态势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高校通识选修课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