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2021-11-30孙瑞芳

新农民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孙瑞芳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如何稳定农业基础,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展乡村产业事关重大。

关键词: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民增收

1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的制约特征

1.1 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

我县种养殖主导产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优势产品未能突显,对我县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一是种养模式较单一简单。如我县玉米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但多数为普通品种,加之近年玉米价格较低,农民收入不高,出现广种薄收现象较明显。二是关键技术较难突破。如我县双庙的大樱桃,品种为美早、红灯等,现有樱桃树共计1万株,是辽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种植大樱桃数量最多,设施最先进的大樱桃生产基地。但前两年一直存在由于技术原因导致樱桃裂口,造成樱桃批量报废,直接降低了樱桃的产量。三是地域品牌少。我县特色农业产业虽然种类较多,但真正能在省、市占据主导地位、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尚未形成,地标产品仅有3个,分别为:花生、黑豆和甘薯。四是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融合层次低,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大多数特色农业产业仍然停留在提供初级产品的阶段,缺乏深加工产品,如黑豆、花生、薯类等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受限制。五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如生态资源开发不足,柳河综合治理和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后续产业开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运营方式粗犷、单一,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

1.2 利益连接机制有待完善

一般一个特色产业农户靠的是单打独斗式经营,只顾埋头拉车,行情好时盲目增加面积,一窝蜂式地扩大生产,常规的农产品一般是,多数时候是买方市场,生产过剩,产品滞销。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链接不稳定。在小农为主体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市场好了,农户自干,市场差了,农户找企业,找政府。行情一好就扩大,一扩大就滞销,一滞销就放弃,一放弃,又上涨,周而复始。这是小农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农产品供求规律。发展特色产业迫切需要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需要组织农民一起组团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一起选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一起共享市场信息,一起抵御市场风险,保证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2 强化举措

2.1 合理产业布局

北部畜牧业区。比如阿尔乡、章古台可以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按照“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思路,调整牲畜规模和畜群结构,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饲养、统一管理,形成彰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的绿色发展态势。中西部设施农业区。比如哈尔套、平安、四堡子、大冷、满堂红、冯家、大冷、丰田等乡镇可以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扩大优质绿色蔬菜、大樱桃、西甜瓜和葡萄等种植规模,培树名优香瓜、蔬菜产品品牌,打造沈阳中部城市群的“大厨房”。南部高效特色农业区。比如五峰、两家子、东六、西六、双庙等乡镇可以规划建设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胡萝卜、水果萝卜、甘薯、马铃薯等特色蔬菜。或者结合养殖基础,种植优质牧草,推广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东部优质果品经济林区。比如大四、兴隆堡、四合城、兴隆山、苇子沟等乡镇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寒富苹果、优质梨、沙棘、黑枸杞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德镇将锦绣海棠、大果榛子等“庭院经济”做大做强。

2.2 拓展乡村产业。一是传统产业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优质粮食工程,落实“地膜、种子、植保、沃土、农机”五项科技增粮措施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积极推广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8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19亿斤以上。同时,要继續深化“五小产业”,充分利用农村的庭院资源、闲散劳动力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以村屯为单位重点发展壮大农村“五小庭院经济”(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多方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提高现有庭院果树、苗木、高效作物等庭院经济,打造可看可摘、生态宜居、产游结合的农村庭院果树经济。二是新产业、新业态。就是着力构建种养+销一体化发展体系:首先要在生态农业上下功夫,农业农村要实现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深入人心,乡村应该呈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景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做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牧则牧,拓宽乡村产业发展业态,形成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业态“百花齐放”的状态。特别是在我县“3+2+2”生态建设大前提下(即:“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三大工程,以肥改沙、以调减沙两项改革、以养退沙、依法治沙两项保护),依托草原建设和柳河治理打造“旅游+”“生态+”产业模式,发展草食畜牧产业和水稻种植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其次要在绿色食品上下功夫。立足我县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原字号”产品,把农产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把产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延伸大豆、玉米、猪禽、果蔬等地方特色产业链条。全力支持北方沃土农产品加工项目、晨曦农业小作坊初加工项目和江西科盛裸地萝卜基地建设。再次要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农业农村局负责,继续抓好“两品一标”建设,扩大地标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创响一批“沙字号”“乡字号”“土字号”的乡土品牌。最后要在农产品上行上下功夫。依托京东智联云基地和58科创彰武跨境电商产业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优化县乡村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做实沈阳农产品供应基地。

2.3 深化扶贫产业衔接

虽然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特别是未来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5年。产业作为脱贫的重要抓手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托。下一步,我们要落实省、市扶贫资产管理要求,一是对全县扶贫资产进一步摸清家底、明晰归属,除到户类资产外,扶贫资产所有权原则上一次性确权到村集体,防止扶贫资产权属异化、转移及变更,并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二是巩固发展好现有扶贫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扶贫农场、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等产业扶贫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三是在产业帮扶政策上,由原来的到村到户为主,逐步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培育壮大镇村集体产业,让村集体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3 搭建多元载体,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3.1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与小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灵敏度更高。二是市场竞争力更强。三是化解市场风险的手段更多。因此,我们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开展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促进多主体紧密合作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发展。

3.2 做好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生产要实现效益最大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销售初级产品阶段,而应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并通过产业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要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批发市场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精深加工基地,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优势,扎实推进双汇、华美、新希望、雨润、北方沃土等项目建设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于此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建设智能分拣线、冷贮保鲜、烘干晾晒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推动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

4 深化创新创业,激发产业振兴动能

4.1 深化“三变”改革

放大互换并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支持村级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产业模式,以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为方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转变,构建农村现代化经营体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2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超前布局,加强农产品柔性加工、区块链+农业、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基础研究和攻关,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同時依托与省农科院“6+N”科技共建,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基层农技人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4.3 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进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覆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才等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创新创业、兴办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乡村产业。

4.4 强化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纲”和“魂”。

参考文献

[1] 吴龙恩.娄底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9.

[2] 李世泽.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J].当代广西,2020,386(2):63.

[3] 曹雨.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363(3):63-64.

[4] 张聪芹,杨再生,林雪萍,等.发展特色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01(9):24-25.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基于农村宅基地制度谈农民增收的法律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