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幸福健康的学生

2021-11-30黄忠敬

教育家 2021年42期
关键词:归属感幸福感满意度

黄忠敬

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世界范围内启动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简称SSES)的国际大规模测评,共有9个国家的10个城市参与。2018 年,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加入该项目,作为OECD 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唯一的中方代表,积极推进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在中国的实施。这项大规模测评是全球的第一次,也是中国的第一次,开启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的新篇章。

2019年,在历时近2年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对苏州市10个区县共151所中小学校开展了正式测评,调查了中小学10岁和15岁组的7550名学生,测评的有效参与率超过了96%,为全球最高。同时开展了家长、教师和校长问卷调查,共获得2.6万多个样本。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基于OECD国际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获得了一系列中国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表现亮眼。

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什么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为何如此重要?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上有何作为?

面对不确定性社会的核心能力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OECD近几年关注的核心能力,主要回答面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社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相对于以前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注重认知能力的评估,社会与情感能力评估研究的是学生的非认知能力,类似的概念表达还有情绪智力、品格教育、情商教育、社会与情感学习等。

OECD把社会与情感能力界定为个人的综合能力。它是个人想法、情感与行为的一贯表现,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经验获得发展,是整个人一生中社会经济结果的重要驱动力。OECD把社会与情感更看作能力而非品格特质,是可培养可塑造的。

基于“大五人格”理论,OECD界定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即任务能力(尽责性)、情绪调节(情绪稳定性)、开放能力(开放性)、协作能力(宜人性)和交往能力(外向性)。每个维度又分为三个方面:任务能力包括责任感、毅力和自控力,情绪调节包括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开放能力包括包容度、好奇心和创造性,协作能力包括共情、信任和合作,交往能力包括乐群、果敢和活力。共计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软能力,对其进行测评相当困难,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尽管如此,还是可测的。为了保证评估的科学性,我们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了以下策略。第一,三角互证法,即除了学生自评之外,还有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第二,锚定情境题,除了自评之外,学生还需回答一些锚定情境题。如给定情境“小红有很多朋友,小红特别喜欢交友”,让学生去判断小红是不是外向型的。也就是说和学生自身无关,是对情境中的对象做出判断。第三,有一些题目涉及行为指标,如语言暴力、欺凌等。通过信效度测评、三角互证法、锚定情境题、行为指标,力保评估的科学性。

一生成功幸福的重要驱动力

美国学前教育有一项著名实验“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此项目选取了智力发展水平处于85分以下的儿童,对他们进行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教育干预,教他们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每周开展家访活动,改善亲子关系。项目进行了两年,并开展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对比研究和持续的跟踪研究,直到这些研究对象40岁。研究发现,教育干预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婚姻更幸福,家庭关系更和谐,健康状况更佳,生活质量更高,犯罪率更低。

儿童在他们的童年以及进入成年生活的过程中,社会与情感能力在不断发展。如果发展受到阻碍,儿童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压力大、快节奏的环境中,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阻碍会严重影响到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和考试焦虑等。

社会与情感能力和认知技能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較于社会经济背景、父母教育与家庭收入因素,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更大的影响。好奇心对语文学习、科学学习效果影响较大,持久力对数学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创造力对艺术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例如,一个非常有纪律和持之以恒的孩子,比一个数学水平相当但纪律和毅力较低的孩子更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PISA测评的数据也证明,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习意愿与投入的专注度等,在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学术科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过来,改变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会带来情感体验的变化,进而增加愉悦度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鼓励人们正向思考,积极思维,具有启发意义。因此,社会与情感能力跟认知能力紧密相连。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敏感期与认知能力的敏感期并不完全相同。虽然早期投资对所有能力都有益,但社会与情感能力比认知能力在生命的后期更具有可塑性。责任心、持久力、社交能力和情绪稳定是一个终身塑造的过程,也是一生成功或幸福的重要驱动力。当然,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作用发挥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某一种情境中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另一种情境中不一定是积极的。每个人除了相对稳定的特质之外,还有一种自由特质。稳定特质是基于生物学因素的特质,与遗传有关;自由特质是基于环境因素的特质,即人的行为方式会受到成就动机、个人目标、抱负承诺和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人会根据不同环境来主动调整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就是说,社会与情感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情境性的,其真正要义是对不同场合的适应力与应变力。

教育如何有所作为

结合2019年正式测评的数据分析,我想谈谈这些研究发现对政策和实践究竟意味着什么。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要从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开始。

幸福感就是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在所有参与城市,学生自我报告的生活满意度,两个年龄组的学生都对自己的生活表示满意。10岁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15岁组学生。15岁组学生,尤其是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研究发现,与生活满意度、当下幸福感和考试焦虑强相关的因素,是社会与情感能力中情感管理中的抗压力和乐观。其中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和当下幸福感最为相关,与乐观相比,抗压力具有更大的影响范围。这就意味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当下幸福感,需要增强学生的抗压力和积极乐观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在所有城市,竞争性的学校气氛、家长或教师的高期望值,都会导致学生的考试焦虑。即使有很高的抗压力或乐观能力,似乎也不能保护他们免受考试焦虑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学校社会关系。

学校的社会关系是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校园欺凌的程度,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学生与学校、教师与学生以及同伴关系的质量。总的来说,社会与情感能力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联性最强,呈显著正相关,与校园欺凌呈显著负相关。全球来看,80%以上学生自我报告的学校归属感较强,与教师的关系良好。15岁组学生校园欺凌程度较低,比10岁组的学生受欺凌的可能性更小。女生在学校里比男生更容易受到欺凌,归属感更低。与其他国家城市相比,苏州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更高,位列第二,并且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感受到学校归属感。在校园欺凌方面,苏州学生报告受欺凌的比率也较低。

总体来看,学校社会关系与苏州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密切相关,说明苏州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更好,也说明学校因素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通过增强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关系、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积极的教养方式是孩子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

教养方式主要是指父亲或母親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风格,分为理解型父亲/母亲、惩罚型父亲/母亲等类型。研究发现,理解型母亲和父亲对学生的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均产生正向且显著的影响,惩罚型父亲和母亲以及亲子问题对学生的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都具有一定的负向且显著的影响。

调查发现,理解型母亲对于10岁组学生的影响程度较之于15岁组学生更高,而惩罚型父亲对于15岁组学生的影响程度较之于10岁组学生更高。这说明,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影响孩子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家庭因素和父母角色,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母亲与父亲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亲子交往,多与孩子一起讨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共进餐食,多与孩子交谈以及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等,争取成为理解型的父母。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归属感幸福感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画与话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