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商培训班,“变形记”还是“智商税”?

2021-11-30张妍琳

教育家 2021年42期
关键词:变形记管教讲师

张妍琳

博士生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妈妈陪读照顾;高学历人才走上工作岗位,无法与同事和谐相处;职场新人目无尊长,导致空有能力却在家待业。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引发一片感慨:智商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商高的孩子人生更美好。应时而生的“情商培训班”迅速俘获市场,大多机构打着“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旗号,以各种营销手段煽动教育恐慌,将家长的焦虑当作生财之道。

// 教育中的“贵”族 //

情商、SEL计划、社会与情感能力,当众多学术名词一股脑涌来,机构又给课程贴上“黄金期”“最佳培养阶段”等标签,还未来得及理清概念,家长就被掏空了口袋。

《教育家》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了大众点评上一家口碑较好的情商培训机构,了解到14课时的情商培养夏令营的价格将近8000元,平均一课时收费近600元。据该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平日的情商系统课分年龄段进行,每个年龄段设置了三个阶段的课程,每个阶段42课时,孩子进入课堂前需要进行测评,并根据结果匹配相应的课程。这样的课程配置,万元学费不足为奇。

近年来,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共识下,正面管教相关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面向家长传授“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方式以及引导孩子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相关课程。在深圳某知名正面管教学习平台,记者了解到面向儿童的社会情感课程主要以“活动营”的形式开办,以国庆节5天4夜亲子营为例,收费为每人4680元,大小同价。

价格不菲的课程颇有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教育理念的进步——他们逐渐将注意力从孩子的学业成绩转移到全面发展上来。然而这种“天价进补”能否奏效?孩子可否通过培训提高社会情感能力?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邢淑芬看来,尽管社会情感能力对儿童积极发展、心理健康、减少问题行为和提升学业成绩能产生一定效果,正面管教所倡导的教养方式也确实能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但作为非认知方面的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短期训练课程能否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无从考证。而所谓的“最佳培养阶段”更不科学,只是个别机构为引发家长的养育焦虑,过度利用了“敏感期”的概念。

對此,具有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导师(CPDT)资质的卢静怡也持有同样的态度:“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社会情感学习都是一生的功课,心灵的成长和完善是持续性的过程。”以其15年心理学科班受训与实践经验来看,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分化和丰富。0-12岁是儿童人格和品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不同年龄段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是否与年龄相吻合,而非执着迷信于个别机构宣称的“关键期”,这样才能理性看待和选择社会情感能力培训,避免陷入焦虑漩涡盲目“进补”。

// 含金量的拷问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以面向儿童的正面管教课程为例,机构给出的讲师介绍常常令家长眼花缭乱。细看这些罗列头衔不难发现,几乎每位讲师的履历都大同小异,拥有认证正面管教学校讲师(CPDCE)的资质。卢静怡介绍说,正面管教是一个体系,面向学校、家庭、企业、个人等不同方向有专门的课程。正面管教学校讲师(CPDCE)及正面管教家长讲师(CPDPE)是面向学生和家长教授相关课程的必备资质,其认证流程并不复杂。只要参加课程版权方组织的培训,拿到教案并学会使用流程,试讲通过后即可获得认定,被授权运用正面管教教案授课。“只要有学习意愿,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拿证并不困难。但光凭资质认证是不够的,仍需有实践经验的积淀,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讲师。”

据了解,正面管教从业者也有相应的晋升通道,CPDCE及CPDPE只是入门砖,从业者需要积累一定的课程培训时长,提供一定数量的课程培训出席者的评估表及详细的培训时间、地点和课程计划,最后附上培训总结报告,以获得赴美参加正面管教ACT导师培训班的资格,通过这一高阶培训的考核后才能成为CPDT。如此看来,当前培训机构的部分讲师仍处于入门水平。

从实际情况来看,正面管教课程对讲师的要求很高。它不同于学科类知识,旨在让学生“记住”,正面管教是“体验式”的学习过程,要求行大于言,讲师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个人社会情感能力水平良好,才能做好孩子观察和学习的榜样,而这无疑需要时间的磨炼。“需要多久的实践经验和积淀,才能进学校和机构授课,尚无明确规定。但如果不去开课,就更加无法积累经验。”卢静怡表示。

以她个人入校为学生开设社会情感课程的经历来看,通常课程会持续至少一个学期,理想状况是持续一学年,甚至跟进2-3年。情绪管理是一项技能,不同年级需要掌握的内容不同。一学期时间刚好可以围绕“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技能、负责任的决策”五大维度循序渐进地完成相关课程,过少的课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这也和邢淑芬对短期课程效果的质疑不谋而合。

对于国内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相关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活动和训练,邢淑芬表示,这种从西方舶来的设计整体上较为合理。但从国外引进相关课程时,能否“中国化”很关键,“毕竟中西方在情绪表达方面存在差异,在实施课程中进行本土化调整会更加科学”。

// 培养优于培训 //

社会情感能力课程在发达国家覆盖了幼儿到高中的各年龄段,并且每个阶段设有不同的培养和发展目标,经历多年的实践推广已经较为完善,在国内却还未系统化。尽管疫情后孩子们暴露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学校也在逐步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但整体上这类课程持续周期较短,并未达到常态化水平。

无论是学校引进课程,还是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训练营,它们对于孩子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效果都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滋养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就像土壤,孩子这棵小树苗想要在家庭茁壮成长,家长要不断优化土壤。”卢静怡这样形容家庭对孩子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非认知方面的能力需要在相应的环境中“浸润式”提升,孩子在课堂上学习了专业的课程,家长也要同步提升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营造理想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将所学延伸并应用于生活,学习效果才会最大化。

学校心理健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社会情感能力,足够的课时保证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但从更客观的视角来看,社会情感能力的缺乏或不足并非只是开设相关课程这样简单,邢淑芬提到,这其实是社会问题。社会焦虑导致家庭教育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家长经常情绪失控、缺乏跟孩子的沟通技巧。如此一来,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情绪管理问题,不过是社会焦虑和家庭教育环境被破坏的最终表象。所谓的课程只能治标,良性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及家长自身社会情感能力的同步提升要跟上才能标本兼治。

不少“天价”培训班正是抓住家长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心理进行了“概念化”营销,家长选择课程时需要擦亮眼睛,追根溯源,了解清楚课程体系和理念是否与个人的教育理念相匹配。更为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认清,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而言,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最好的社会情感教育在家庭。任何培训班都不是孩子的“变形”课,高情商主要需要培养,而非仅仅是培训。

猜你喜欢

变形记管教讲师
变形记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去”字变形记
小猪变形记
许珂作品
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体会
管教晚矣
小虾弯弯变形记
WHERE ARE WE GOING, 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