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1-11-30梅才华张磊宁晓雨

魅力中国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训工程

梅才华 张磊 宁晓雨

(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下一步农村乃至国家工作的重点任务[1],乡村振兴主要包含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其中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农村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一系列农村供排水研究内容都是生态振兴的具体范畴。目前,农村生态问题仍然严峻,主要体现在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单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只建不管,建而不运的现象时有出现、农村饮用水水压水质不稳定和农村供排水技术及管理能力低下等等[2]。因此,面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积极开展针对农村给水排水人才培养的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当前急需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中缺乏关于农村供排水的理论知识

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关注城市和城镇的供排水系统,全国拥有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的高校基本还是延续了传统给排水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导致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农村供排水相应的课程设置,导致现在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农村给排水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随着我们城镇供水和排水技术的趋向成熟,城镇供排水技术研究和人才需求逐渐减少。农村给排水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给排水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面广分散、雨污难以完全分流、水量和水质波动大、负荷不稳定等特点,常用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体系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供排水治理要求,经常出现水量与负荷平日不足和节日式脉冲,运行不稳定的现象[3]。把城镇供排水的理论照搬照抄到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中来,必然与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农村生态振兴需求不匹配。

(二)实践教学中缺乏针对农村供排水系统的实践指导

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几个方面进行[4]。实验课主要开设在水力学、水处理生物学、泵与泵站、水质工程学等课程,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和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主要为泵站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和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主要为工程测量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实习单位集中的给水厂、污水厂和施工单位。毕业设计主要围绕着城市给水工程、城镇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排水工程方向开展。整个实践教学中尚没有设置关于农村给水和排水相关的实践环节,并没有针对性的将实践培养与地方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没有将实践环节应用在乡村建设领域。导致学生接触乡村供排水的实践锻炼缺少,无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用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农村给排水技术人才质量不高

尽管地方高校非常重视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但是高校引进的人才大多数还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历,且教师受到的传统教育也通常聚焦在城市给排水上,对农村给排水认知不够深入。加上农村环境问题治理起步晚、技术不完善,尚没有完整的技术体系,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农村给排水技术相关的途径。教师自身对农村给排水技术方面经验不足,加上没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农村供排水技术人才。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针对现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农村供排水人才培养的缺失,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背景下,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滁州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与滁州市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需求,聚焦培养高技术与高技能农村给排水人才、提升农村供排水技术水平,完善面向农村供排水的人才培养体系,践行“以研促教,以工强学,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加强面向农村供排水的人才培养解决技术人才短缺,探索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模式。

(一)优化课程结构,探索面向农村供排水的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调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编写农村给排水方面教材,开设农村给排水方面专门课程。组建《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环境监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补充农村给排水相关知识点。开展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研讨式、探究式小班化课程等。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农村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核心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课程,构建面向农村供排水的人才培养体系。改善课程评价机制,将纯理论的课程增加实践课时,由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实践教学团队,依据认知型和实训操作型两种实践类型,丰富实践教学实验平台或校内外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对给排水相关项目的调研分析、设计、施工、运维的实践训练,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

(二)建设校地合作示范实践基地,实践培养农村供排水技术人才

深入调研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农村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农村供排水问题,以解决现有给排水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开展供排水技术研究。如研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设计》《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设计》《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项目设计》《农村畜禽养殖废水处理项目设计》《农村供排水设施运营》等系列实践环节及实践科研项目,获得农村供排水项目的建设技术方案、设施运营维护技术方案、现有设施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等实用方案。根据农村供排水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和学生学习阶段情况,推行“认知实训—现场操作实训——科研实验实训”实践教学模式。以“校地协同实训”方式创新实践形式与内容,同步实现建设实践基地与培养学生。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入乡镇开展校企交流合作

针对农村给排水方向上师资队伍力量的薄弱,组织给排水系教师深入农村,调研分析农村供排水问题的现状,聚焦面向农村供排水的人才培养短板,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中寻找突破点。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暑期实践、教学实习与实训等教学项目,直面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探索发现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农村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等农村供排水问题并思考改进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定期安排专任教师深入农村给排水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让教师掌握农村供排水工程设计与建设的过程,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到学校讲座或授课,不仅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对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服务乡村的给排水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重大,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迫切需求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开设农村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监理、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建立面向农村供排水技术的理论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增加创新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到基地进行实践实习,形成面向农村供排水技术的实践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安排专任教师深入农村给排水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邀请相关企业代表到学校讲座或授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更好农村给排水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高校力量。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实训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子午工程
以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实训中的应用为例——谈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