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政策改革探析

2021-11-30苏丹丹

关键词:匈牙利外语语言

苏丹丹,陈 君

(1.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匈牙利研究中心,河北 唐山 063210)

一、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政策的改革背景

(一)外语教育自身问题对匈牙利外语教育的诉求

匈牙利的语言教育史起源较早,但因其历史一直较为动荡,导致国内语言教育发展尤为波折。作为单语民族,匈牙利的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全国大约99.6%的人会说匈牙利语,有大约93.6%的人将其作为母语[1]。但是一些少数民族如德意志,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都拥有自己的少数民族教育机构,他们在义务教育或中学教育中都会选择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2]。苏联时期被俄语支配的厌恶让他们对匈语外的语言教育有了排斥心理。历史原因加上由地理位置导致的闭塞语言环境,使得匈牙利出现了进入新世纪之前的“除非匈牙利人主动学习说外语,否则都无法与邻国邻居交流”的状况。与欧盟倡导的“三语种欧洲公民教育”不同,匈牙利的公共教育中,只有一种必修外语,且匈牙利外语教育市场中英德二语共占鳌头,极大的挤占了其他语种的生存空间。外语语种数量的分布不均使匈牙利外语教育情况更加恶化。在匈牙利与世界接轨、融入欧盟的迫切需求下,如何改善国内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窘况成为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经济全球化对匈牙利外语教育的诉求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匈牙利的经济快速发展,步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轨道。然而,匈牙利国内现有的语言教育无法满足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下述方面:(1)大量外企的进驻使得专业化外语人才缺口不断加大。1994年匈牙利提出加入欧盟,作为欧盟候选国家之一,为了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匈政府开始实行新的对外政策,其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商进驻,一度被跨国公司称为“东欧最具投资价值的国家”外资的进驻及外企的创办在促进匈牙利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2)与欧盟主流教育的对接使得外语教育人才需求不断提高。2004年匈牙利成为欧盟正式成员,为了更好更快地融入欧盟,与世界先进教育水平接轨。匈牙利的教育也直接加入到欧洲统一教育区的建设进程中。通过欧盟,统一向各级高等教育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与欧盟兼容的教育服务,即在教育系统及评估方面与欧盟保持一致。(3)“向东开放”政策的实施产生的外语人才需求。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改善匈牙利本身经济出现的问题,2010年匈牙利开始实行“向东开放”政策[3]。政策内容涵盖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主要是寻求以中、俄、日、韩等为代表的欧洲以外国家的新的投资,扩展与东方国家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加强与其经济贸易联系。在此政策实施下,匈牙利外语人才培养的不均衡现象进一步显现。

(三)教育平等化对匈牙利外语教育的诉求

社会差距对匈牙利外语教育的不良影响颇深。据2004年中央统计局调查,有17.5%的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能够学习相对较多的外语课程,但对家庭条件不好的儿童而言,这一比例仅有2.7%。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调查中显示,匈牙利学生的社会背景与学生自身成绩关系很大。经合组织的平均数显示,每多完成一学年,学生的成绩就增加4.1分,但在匈牙利,每多完成一学年,学生成绩的增长数字是12.1分[4]。因此,为了缩小社会差距,加强社会凝聚力,提高学生受教育程度,2002年匈牙利教育部开始采取一定措施,用以提高匈牙利在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其中有两项措施为后来顺利开展外语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大批同等条件生源。(1)2002年,融合自助计划(the integration subsidy)取代了国家发放给学校的,旨在用以帮助处境不利的孩子学习的进步补贴,政府鼓励学校解散专门面向贫困学生的特殊班级,并将其与较富裕的同学融合在一起。(2)启动了一个名为“从最后一排开始”(From the Last Row)的计划,消除学校对由于社会资源匮乏而导致智力缺陷的学生的歧视,并要求学校重新检查该类别的每个孩子,并将智力正常的孩子引导到普通班级。同时建立了全国一体化网络,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外课程[4]。

二、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政策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教育政策体系化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政策的体系化发展主要表现在YILL——化语言学习年的设置和公共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两方面。

1.YILL——强化语言学习年的设置

为改善匈牙利语言教育,匈牙利政府启动了一项新的战略,即世界语言方案(World Language),这也是匈牙利的官方外语战略。YILL,即The Year of Intensive Language Learning,意为强化语言学习年,作为WL代表性项目,其目标在于落实匈牙利政府所启动的新的世界语言方案计划。该语言方案的两个基本原则为:确定公共教育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该方案的重点是放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为了创造平等的机会,应该实行积极的教育政策来消除歧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和一些学习有障碍的学习者[5]。

YILL秉承上述原则,于2003年6月颁布,2004年开始正式实施。(1)实施目标:以学校为基础平台,用国家资助来取代社会上昂贵的私人语言机构,为学生提供强化语言学习的机会,确保学生在不上额外课程的情况下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语言,且机会均等。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YILL教师每年都需要接受在职培训。(2)实施对象:YILL主要是以中学生为对象,要求每一所中学和职业学校为9年级学生额外整合一年的强化语言学习的机会。(3)实施措施:在2004年开始单独开设YILL这样一个班级,此后每年再增加一个班级,要求此班级每周至少11个小时专门用于外语学习,时长占据必修课时的40%。后来学习计划提高至每周至少18小时,占每周必修课时的51%。(4)实施保障:为了保证此计划的顺利实施,开设YILL的学校必须为参加强化语言培训课程的学生安排10-13年级的足够多的外语课程,以便他们能够用外语参加高级中学毕业考试。YILL期间教授的语言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由学校或当地政府加以调整[6]。

2.《公共教育法》的颁布实施

2007年匈牙利颁布了修订的《公共教育法》,以明确匈牙利现代外语教学的原则和目标。其具体内容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强制推行外语教学,直到义务教育结束,即学生从10岁到18岁至少要学习一门外语。但在设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外语教学可以提前开始。新法案还规定学校的四个必修科目中必须有一门是外语,但升学的学生可以选择另一门外语作为第五科。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数量方面。根据新规要求,小学1-4年级为2%-6%,小学5-8年级为12%-20%,且每周至少一节外语课[7]。第二,外语教学的目标方面。新的《公共教育法》强调,“教授和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受过正规教育的、可以独立且自由在欧盟国内行动的欧洲公民”。外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他们能够讲几种外语,而是为他们提供一种切实可用的交际能力[8]。国家课程规定了学生在义务教育的主要阶段(6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外语最低水平,其水平要求与欧盟标准相同。根据新法规,匈牙利的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前都必须达到B1级。第三,外语考试要求方面。在匈牙利学校所有的教学科目中,离校考试可以分为中级和高级两个等级。学生通过中等水平的州外语考试后就无需再参加离校的外语考试,但必须支付离校外语的考试费用。但新法案实施后,学生可以免费通过高级学校毕业考试,还能获得国家外语考试证书。

(二)实践形式多样化

中学生语言竞赛的实施、“外语夏令营”的开展以及“语言贷款”的发放让匈牙利外语教育的实践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1.中学生语言竞赛的实施

由于YILL计划2003年颁布,2004年开始实施,因此教育部长将2003-2004学年定为“语言学习年”,而中学生语言竞赛则成为了该年一项重要的活动。为了在匈牙利推广外语教育,提高中学生对外语的学习热情,整个比赛向匈牙利所有中学开放,共分三轮进行,通过发布与匈牙利传统习俗结合的小任务,创造多人参与的趣味性小游戏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中学生语言竞赛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对掌握外语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还旨在通过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来激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信心。由于此次比赛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中学生语言竞赛也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

2.外语“夏令营”的开展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政府为提高国内外语教育水平,不断推出新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匈牙利人的外语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周边的欧盟国家。匈牙利教育部认为如果学生可以在外国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加地道的外语,提高自身的外语技能,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来匈牙利的学生会逐渐在世界各地享有更多独特的语言学习机会,去更多国家深入其中的学习当地语言。因此匈牙利政府决定开展“两次两周”的国外语言培训活动,即外语“夏令营”。

2019年10月,匈牙利总理Orbán Viktor在年度评估大会上介绍了政府准备资助的语言培训计划:即匈牙利政府预计花费900亿福林,用于两次,每次为期两周的9年级——11年级学生的外语学习课程。在此计划中,预计共有大约14万名匈牙利学生可以在其他目的语国家度过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2周外语课程的目的语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奥地利、爱尔兰、马耳他、德国和中国[9]。但由于汉语的特殊性以及相对其他国家较远的地理位置,因此申请来中国学习语言的学生只能在组织的框架内和团体的邀请下受邀申请,此举也让申请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远低于其他国家。在此次夏令营过程中,学生可以参加20至25小时的目的国语言课程,并且可以在目的国母语者的家庭中住宿,且政府会向每人支付大约2000欧元的生活补贴费用。此举惠及学生人数众多,让匈牙利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出国学外语成为可能,大大提高国内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3.“语言贷款”的发放

随着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深,匈牙利与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国内行业急需各类外语人才,但昂贵的学习外语费用让许多青年学生望而却步。2019年5月,布达佩斯负责为匈牙利学生组织外语课程的部门部长巴尔多斯莫妮卡(Bartos Mónika)表示,未来学外语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学生贷款来完成学业。“语言贷款”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匈牙利年轻人尽可能多的学习外语。在匈牙利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在欧盟其他国家的衬托下,匈牙利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会因为缺乏外语知识而处于竞争劣势。在匈牙利,许多学生上了大学但却没有继续学习外语的情况屡见不鲜。“语言贷款”的引入就旨在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这项措施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高的专业性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其外语竞争力。在此政策中,学生申请语言贷款可以以2.2%的利息借入,如果能在一年内通过语言考试,此贷款将减少2%的利率,即学生几乎无需偿还利息。此项措施对于一些因为家庭条件而无法深入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进行外语深造的机会。

(三)外语选择多元化

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外语教育政策,匈牙利的公共外语教育在外语选择方面也更加灵活多元,囊括了英法德汉等四种语言。

1.The Programme Package

为促进语言教育各个层面的发展,匈牙利教育部在2004年发布了一个包含11个项目和若干子组件的程序包。这个程序包可以通过一个开放性的应用程序系统访问,所有的申请均可通过公开系统查询。一般来说,项目负责人会优先考虑来自贫困地区和学校的申请。以下是两个专门为帮助社会人或身体残疾的学生有效学习外语而设计的项目简述。(1)Resource bags:该计划为学校提供德语,英语和法语的真实外语教材。它还提供视听设备,用以协助指导自主语言学习和建立外语图书馆以及资源中心。该方案在2003年和2004年共建立了80个资源中心。(2)“帮助弱势群体”:这项计划针对的对象是来自贫困家庭或族裔背景或有阅读障碍,视觉或听觉受损的中学生。学校可以向政府申请经济援助用以增加像这类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语言课程数量,并购买合适的设备,仅2003年就有11所学校通过这个项目获得了资助[4]。

2.NCC规定外语选择范围

作为匈牙利公共教育中外语教育的最高管理者——国家核心课程NCC,在2012年做出新规定:为了确保语言学习的连贯性,对于公共教育中学生可选的第一种外语,新规定将其限制为英语,德语,法语和中文。而关于第二种外语的选择,则仍然自由。与以前的核心课程相比,2012年的新规定显示出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更大一致性。新的NCC中设定的目标范围更广,它加强了跨文化能力的作用,强调了跨学科整合,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和语言学习策略发展的重要性[5]。尽管匈牙利的外语教育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新的NCC依旧无法克服时间和发展的问题。即由于经验数据不足,无法确定的规定语言教学输出水平。

3.汉语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汉语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的主要表现为匈中双语学校的建立。

匈中双语学校是在匈牙利加入欧盟后成立的。建于2004年9月,是隶属于匈牙利公共教育体系的全日制学校。2004—2016年学校只招收1—6年级的小学适龄儿童,从2016年开始招收更高年级的学生。匈中双语学校同时采用汉语和匈语作为媒介语授课,是目前匈牙利乃至欧洲唯一一所同时采用所在国语言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公立学校[10]。

匈中双语学校以匈牙利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基本教学大纲》为教学标准,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数学、艺术、体育等。在教材使用方面,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和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采用的教材不同,前者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语文》;后者使用《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轻松学汉语》等。建校以来,学校教育成就斐然,如2010年5月,在匈牙利全国语言竞赛中,摘得第一、二名桂冠的学生均来自匈中双语学校。匈牙利2003年出台计划废除了大学入学考试,将高中毕业考试作为测试学生能否进入高等教育的唯一标准,外语测试则为其中重要的一科[11]。从2015开始,匈牙利把汉语列入入学考试,并将汉语课列入国家外语测试,这代表着匈牙利学生可以将汉语考试成绩作为参加高考升学的学分,这是汉语进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的历史性标志,也充分体现了匈牙利政府对汉语教育的重视。

4.“减负”取消外语等级考试

2019年11月,匈牙利政府取消了关于“在校生需通过中级外语语言考试才能就读高等教育机构”的决定。匈牙利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强调,竞争性语言技能对年轻人至关重要,但学生应当是先在公共教育中学习并掌握该有的外语技能。该组织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取消外语语言考试要求,直到公共教育体系将外语能力纳入到新的国家核心课程考核为止。匈牙利总理府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一些现实因素,如果实行该决定将给就读某些专业的学生,如农业等外语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专业,造成严重困难。最终政府接受了该建议,决定取消关于“在校生需通过中级外语语言考试才能就读高等教育机构”的决定,为在校生潜心学习专业技能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

三、匈牙利外语的政策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世纪以来,为了更好的融入全球化大潮,提高国民外语竞争力,匈牙利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外语政策,在各项语言测试及学习内容方面不断向欧美先进国家靠拢,外语语言学习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各种外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贴合本国实际,又兼具创新意义。这对于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也颇具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政策的体系化发展问题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政府的宏观政策为指引,进而实施的显性语言政策,并结合匈牙利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更新完善教育政策。如《公共教育法》的颁布和国家核心课程NCC对外语语言选择的规定及WL的实施等。匈牙利在政府出台外语教育相关政策之前,整体发展较为繁杂。然而通过匈牙利政府对国内外语教育的宏观规划,在全面实施各类促进外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之后,匈牙利国民的整体外语水平得到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公共教育中的外语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全球大热语种,如英语,法语,德语,汉语等,加之其第一外语的教育是上下承接,连续渐进的,更加确保了所学外语的连贯性。此外匈政府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时,不仅充分考虑到了世界经济趋势,周边地域及与匈经贸合作友国等宏观因素,还兼顾到了国民意愿及青年就业意向,因此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发展蒸蒸日上。中国国情虽与匈牙利不同,但此外语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虽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相关部门对外语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却很滞后,在我国最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未提及对外语教育的规划[12]。我国的外语教育中虽说也允许小语种参加高考,但前期小语种的基础教育及后续大学外语的继续教育限制性极大,这种狭窄的外语教育环境导致中国非英语外语人才成长缓慢,数量极少,远不到普及程度。我国可参考新世纪来匈牙利外语教育的发展理念,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及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长远均衡的外语发展政策,满足国内外对中国外语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问题

匈政府在《公共教育法》中强调,外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求他们能够讲几种外语,而是为他们提供一种切实可用的交际能力。因此匈牙利外语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外语的使用能力而非外语的考试能力。而我国国内外语教育大多是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对其交际性及实用性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国内很多学生苦学英语十几年,却连最简单的日常交流都做不到。匈牙利这一外语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结合中国国情,也许可以专门增加一些时间用于训练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或建立更多语言学校,培养多语种人才,降低外语中学入校门槛等。除教育目的外,匈牙利外语教育形式也更贴合自身国情,愈加多样化。“语言贷款”及外语“夏令营”政策让那些渴望学外语,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进入更高水平环境学习的“潜力股”拥有了进修机会。国内学校有类似项目,如海外交换生,寒暑假游学等,但基本是由学校出资小部分或学生自费,覆盖面窄且花费较高,通常是低收入家庭地区无法负担得起的。而在基础教育中,除去极少部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外语教育基本被英语所占据,“教师只教英语——学生只学英语——学生成为教师后依旧只教英语”的恶性循环,导致非英语类外语教师数量相比英语类,凤毛麟角。官方不推行,公费预算少,师资力量薄弱,覆盖率小等种种原因都在无限挤占公共外语教育中英语外语种的生存空间。学校应当汲取匈牙利经验,在我国国情基础上择优择良选择学生进行“外语资助”,筛选方式也可以参考匈牙利的中学生语言竞赛,扩大资助语言种类,循序渐进增加我国外语人才数量,为未来高水平公共外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外语选择的多元化发展问题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元化。自2004年正式加入欧盟后,为了更快的融入欧盟,与欧盟先进教育模式接轨,匈牙利在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上更多的参考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13]。如2012年的NCC新规定里就显示出了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更大的一致性,打开了匈牙利外语教育新局面。匈牙利外语教育中的外语选择与经济发展和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而在我国外语教育基本是围绕英语开展的,非英语类的外语学习在外语教育中占比极小。与我国经贸合作交流较为密切的国家的语言目前也未受到重视,如泰国,印尼,菲律宾,摩洛哥。在国内除专门的外语类高校或培训机构,一般大学都未开设相应语种课程,且大部分高校只有外语类学生有资格学习第二门外语,这一现象对提高我国年轻一代在外语方面的竞争力非常不利。在高校外语教育方面,国外高校外语教育大部分与专业紧密相连,如计算机,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而国内高校的外语教育则大多是纯外语教育,仅聚焦在外语方面,如英语师范,经贸英语,英语翻译等,以至许多理工类专业人才在阅读外国文献及发表外文文章方面由于专业语言能力不足而困难重重。外语能力不足成为国内高校学生及时接收国际相关专业最新讯息,了解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一大阻力。因此国内高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语种的选择不囿于英语,而是贴合专业技能。如德国机械制造业世界领先,因此国内高校与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相应的德语能力。

猜你喜欢

匈牙利外语语言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语言是刀
嗅一嗅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