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探析与对策

2021-11-30帕提古丽阿加洪

山西青年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制度班级

帕提古丽· 阿加洪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而学生和教师则是学校重要的发展和生存资源,只有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才能促进高校更快、更好的发展。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管理者与组织者,相较于辅导员,班主任更能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工作范围不清晰、考核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管理问题,导致高校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中,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为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提高办学水平,需要高校从班主任管理问题的角度出发,明确问题的原因,探索出全新的管理策略。

一、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范围及素养问题

首先是定位尚待进一步明确。高校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具体包括生活帮助、学业指导及道德引领等。然而这类工作与辅导员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重合部分,导致班主任定位不清,容易发生相互扯皮的问题。此外,部分高校的班主任是由专业教师充任的,本身承担着较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因此在班主任管理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导致班主任忽视其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职能弱化。根据相关数据调查能够发现,高校在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中,通常以辅导员工作为主,各类活动也由辅导员来组织和传达,加之班主任肩负“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导致班主任的职能被弱化,无法深入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1]。最后是经验不足。我国部分院校的班主任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虽然对新技术、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够有效地融入学生之中。然而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工作中缺乏交流、指导及培训,进而导致一些青年班主任出现心理素质、业务能力、理论素质低下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考核与选拔制度不够健全

首先是选拔制度。部分院校在班主任选拔上,有严格的要求,然而由于相关津贴、福利较少、激励机制不完善及考核流程的公正性与公平性不尽人意,导致高校难以构建出优秀的班主任队伍。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中,只能让青年教师充任班主任。而部分院校缺乏任何形式的选拔机制,对班主任人选也不加考虑,只要有教师愿意担任班主任即可。其次是考核制度。高校班主任的考核评价,通常从绩、勤、能、德等方面出发,评估班主任的品行、能力及知识[2]。然而在实际的班主任考核中,却存在过于重视科研与教学,忽视对其他评价指标的问题。而在教学指标的考核评价中,由于教学指标无法量化,使得评价重心集中到科研评价的层面上。此外,在侧重点上,高校过于注重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忽视对班主任的激励与评价,而评价结果的透明性、公正性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的需要

首先是奖罚机制。我国高校虽然在班主任激励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以此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然而效果却不够明显。由于津贴与待遇相对较低,部分班主任难以对工作尽职尽责。而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或教学失误时,高校通常以“小事化了”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因此,“没有惩罚、很少表彰”是我国班主任管理中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其次是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失衡。在班主任奖励上,高校普遍注重精神奖励在教师激励中的功能和作用,忽视了物质奖励对班主任管理的价值。长此以往,将导致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失衡,无法挽留住优秀的教师。最后公平原则。激励程度主要指个体与参照物的投入和报酬比。高校只有严格遵循公平原则,才能充分地调动班主任的斗志,提升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使班主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工作中。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却难以保障班主任在考核、激励、选拔工作中的公平性。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观念的薄弱

首先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扎实。高校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没有从班主任需求及实际情况出发,没有采纳“高校颁布、班主任落实”的模式,进而导致班主任在高校中的地位难以得到尊重,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在管理理念上,高校没有充分了解教师的所求、所需、所思,缺乏必要的换位思考,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工作效率不高。其次,高校应帮助班主任塑造道德情操,要更新和关注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引导班主任将友善、诚信、敬业、爱国、法制、公正、平等、民主等美德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塑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的班集体。但由于高校缺乏塑造管理理念的意识,致使班主任缺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的方法,使学生管理工作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3]。

(二)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班主任管理的制度体系对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拥有至关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然而部分高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主要是以稳定、和谐为评价指标的,只要学生不出现重大问题,班主任便有机会获得优秀班主任的称号。但假如学生出现重大或严重的错误,班主任便是不称职、不优秀的班主任。高校这种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或然性较大,缺乏系统化、精细化、全面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无法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虽然部分院校积极开拓新制度,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评价班主任,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班主任能够从复杂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获得方向,然而新制度借鉴成分较大,创新性较少,不适应高校当前的学生管理情况,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激励机制的不足

高校现有的津贴机制,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班主任队伍中,无法调动并激发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教师评价中,职称评定对班主任的激励作用较为显著,然而在评定过程中,却没有任何倾斜班主任的机制,使得班主任的激励方式局限在精神激励的层面上,激励力度和效果不尽人意,难以充分地帮助班主任提高学生管理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而缺乏激励机制或激励方式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观念落后,缺乏对班主任的足够重视。

三、解决班主任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注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

首先,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从班主任的实际出发,明确班主任的所求、所需及所感。并根据班主任“职能弱化”与“定位模糊”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其次,明确班主任定位。由于班主任与辅导员存在很多重合的工作内容,因此,高校应明确班主任的定位,并根据定位,确定工作的侧重点,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再次,强化班主任职能。在以人为本与明确定位的背景下,高校应根据班主任的定位,强化班主任的职能,彰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使班主任与辅导员成为相辅相成的整体。最后,提高班主任职业素养。高校应以日常培训、校内培训及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班主任获得学生管理的经验和知识,使班主任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中,获得成长和发展。使汲取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及方法,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更有效地满足高效的学生管理需求。此外,高校还需要更新和关注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使班主任更好地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

(二)创新制度

首先,高校应创新班主任制度,摆脱制度僵化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然而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应结合班主任的工作实际,确定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将借鉴而来的管理制度,本土化为“适用于班主任”的制度体系,以此提升制度的完善性与科学性。其次,在考核制度上,由于班主任工作拥有“见效长”“任务重”“压力大”等特点,因此高校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应坚持合理、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出良好的、透明的班主任评价环境,将班主任考核与职称评定相联系,并在职称评定时,为班主任提供相关的倾斜指标[4]。而在考核内容上,应兼顾班主任的品德、教学、经验、知识与科研,切勿出现“只抓一头”的问题。最后是在选拔制度上,高校需要构建出清晰的选拔机制,使有能力的教师积极地加入班主任管理队伍中。当然,在此之前,高校需要提高相应的津贴待遇,唯有如此,才能帮助高校获得更多优秀的班主任。

(三)强化激励

在双因素理论中,班主任的保健因素主要有工资奖金、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管理措施、规章制度等。因此,要强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需要在工资奖金、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上下足功夫,要在管理措施、规章制度上,做到人性化管理。并以此为依托,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等机制的制定奠定基础。首先,高校应保障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均衡发展,提高对物质激励的重视程度,将物质激励与教师的奖罚机制、评价机制相联系,使教师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其次,丰富工作内容,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高校应为班主任提供更多具备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内容,激发班主任的管理热情,展示班主任的领导魅力,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获得激励、获得成长。继而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下,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高校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在高校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拥有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多样化的个性,而班主任在学生个人发展与健康成长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高校应重视班主任管理工作,从管理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升班主任管理效率,发挥班主任管理在学生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制度班级
班级“无课日”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班级“四小怪”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班级英雄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