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舞蹈编导中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融合探讨

2021-11-30徐祭红蚌埠市剧目创作室

艺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风情编导童趣

□徐祭红 蚌埠市剧目创作室

少儿舞蹈编导教师应从少儿的角度创作舞蹈,确保舞蹈内容与少儿的身心特征相符,使少儿全身心地投入舞台表演中[1]。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蹈编导时,要融合民族风情和艺术童趣,激发少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表演中发挥少儿的活力,提升舞蹈表演艺术的效果,从而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一、艺术童趣与少儿舞蹈

(一)艺术童趣

艺术童趣主要指的是少儿幼年的趣事和兴致所在,少儿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与幼儿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在少儿教育中,艺术童趣可以帮助少儿形成独特的思维习惯,使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2]。要想吸引少儿的注意力,教师就要了解少儿的艺术童趣,观察少儿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培养少儿的兴趣。少儿舞蹈编导也应将艺术童趣作为一个主要的切入点,融入民族风情,确保少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舞蹈,在舞蹈表演中获取乐趣,培育少儿的艺术修养[3]。

(二)少儿舞蹈

少儿舞蹈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少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具有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和表现魅力,能够吸引少儿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少儿舞蹈的编排并不简单,不仅要编排动作和旋律,还要融入艺术童趣和民族风情。教师所编创的舞蹈应符合少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认知事物的能力。综观当前少儿舞蹈的编创,一些舞蹈班虽然为少儿提供了舞蹈学习的体验,但是舞蹈的编创内容大多雷同,导致少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4]。因此,在少儿舞蹈编导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少儿的心理,设计新颖的舞蹈动作,并在音乐、服装和道具等方面有所创新。

二、少儿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展示少儿的内心世界

艺术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少儿舞蹈编导中,教师要观察少儿平时的生活,在舞蹈中融入生活场景,发掘少儿的内心世界,与少儿进行心灵交流,从而让少儿产生情感共鸣[5]。少儿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人很难感知,如果舞蹈编导无法从少儿的视角出发,就无法设计出童真的舞蹈,也就很难让少儿在舞蹈表演中产生共鸣。例如,在阳光热烈的夏天,少儿们三五成群地玩游戏,有的少儿欢声笑语,有的少儿嬉戏打闹,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这给少儿舞蹈编导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应从少儿的内心角度分析少儿情感,走进少儿的内心世界,使少儿舞蹈的编创更加合理,展示出童趣。

(二)展示少儿的审美特征

少儿的世界比较单纯,审美特征呈现出童趣,总会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少儿在从懵懂无知到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素材,还会通过发挥想象力,改善自身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少儿们玩耍和活动的素材,将其投入少儿舞蹈编导中,以展现少儿的审美特征。

(三)体现少儿的肢体语言

即使舞蹈作品可以汇集生活中的各类素材,但如果没有恰当的舞蹈动作加以呈现,其也不能形成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少儿舞蹈编排中,如果舞蹈出现了一些生硬的舞蹈动作,幼儿的动作灵活度就会减弱,从而降低舞蹈练习的积极性。

三、少儿舞蹈编导中融入艺术童趣的重要性

(一)艺术童趣产生的因素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少儿舞蹈编导过程中非常注重少儿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从教师的个人经验出发,并融入少儿的兴趣,引发少儿的共鸣。

(二)艺术童趣的实质

舞蹈中的童趣风格是一种表象,是教师在少儿舞蹈编导时展现的少儿的心理本质。教师只有对童真充满向往,才能编导出具有少儿风格的舞蹈。因此,教师应在借鉴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少儿舞蹈中融入艺术童趣,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确保少儿在舞蹈表演中实现本我。这不仅展示出编导教师的编导水平,还可以表现出编导教师对淳朴和天真品质的艺术追求。少儿舞蹈编导是人性的返璞归真,童趣舞蹈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形态。

四、民族风情元素在少儿舞蹈编导中的呈现

(一)服饰道具中民族风情元素的呈现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在舞蹈服饰中融入浓厚的民族风情,可以对少儿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除了服装以外,少儿舞蹈中的民族风情元素还可以表现在表演道具上,如“枪担”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具,类似于扁担,能够起到防身的效果。少儿舞蹈编导中融入此类道具,可以使舞蹈的舞台表现力更强。

(二)舞蹈音乐中民族风情元素的呈现

音乐能展示民族风情。我国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风俗面貌和历史文化[6]。在少儿舞蹈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可以渲染气氛。教师在少儿舞蹈编导中应合理采用舞蹈音乐,将舞蹈内容和背景音乐统一起来,使舞蹈效果更佳。

五、少儿舞蹈编导中民族风情与艺术童趣的融合

(一)注入艺术之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少儿舞蹈编导应取材于少儿的生活。例如,《翠竹声声》这类少儿舞蹈作品,就是取材于少数民族的人文风貌和历史文化,展示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少数民族中有大量的南方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集中在福建和浙江等省份,而其聚居地远在山区,与城市保持距离。当地的居民远离城市喧嚣,呈现出淡然的品质。他们时常会聚集在一起,通过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情感、缅怀先祖。在舞蹈编导中,教师可以融入大量的山歌,以增加少儿舞蹈表演的乐趣。

(二)寻找美的触点

在选择少儿舞蹈背景音乐中,教师可以合理采用民族音乐。例如,《翠竹声声》这类少儿舞蹈编创中就采用了大量的打击音乐,这些音乐非常清脆、旋律突出。在音乐的影响下,少儿舞蹈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少儿也能通过打击乐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体会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

(三)展示艺术个性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和服饰的衬托,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例如,少儿们在舞台上穿少数民族服饰,配合舞台布景和背景音乐,展示出舞蹈的美。少儿跳舞的目的是玩得开心,同时启蒙少儿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少儿们学习舞蹈的大致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让少儿掌握动作。直到大约6 岁,少儿应该在跳舞时做出简单的跑步动作。大约6岁后,少儿可以尝试学习运用到左右手知识的舞蹈。在少儿7~8 岁时,教师可以教授更复杂的舞蹈动作,如挥杆动作,还可以教授更复杂的舞蹈形式和变化的姿势,少儿不仅要学习如何做某些动作,还要学习如何随着音乐及时地运动。

(四)彰显艺术兼容性

舞蹈艺术具有兼容性特征,可使舞蹈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能推动舞蹈内涵的拓展,还能使舞蹈的艺术价值得到升华[7]。以《翠竹声声》为例,其融合了武术中的马步和蹲步等动作,展现出了少数民族在劳作中的勤劳与坚毅;融合了艺术化的对打动作,将少儿活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结 语

少儿舞蹈编导应通过新颖的加工形成更加完善的艺术作品,充分发挥少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舞蹈训练和表演中,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舞蹈表演。少儿在幼年时期接受舞蹈教育,可塑造良好的品质并形成较好的身体素质、培养优雅的气质,对少儿智力的开发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培养少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少儿舞蹈编导与其他类型舞蹈编导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应尊重少儿的心理特征和天性,在舞蹈中融入艺术童趣和民族风情,培养少儿的舞蹈兴趣,使少儿舞蹈表演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民族风情编导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舞蹈编导与演员关系浅谈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少数民族电影剧本创作特色研究
现代感民族风
童趣照相薄
利用英美文学选读促进英语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