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词典与释义整体性原则
——以《厦门方言词典》为例

2021-11-30○陈

关键词:词条量词义项

○陈 晟

释义是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章宜华、雍和明在《当代词典学》(1)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33—234页。中认为释义要有一个整体的构建,词典释义必须考虑被释词所处的整体的范畴或者是框架,要能够反映语词范畴特征之间的系统联系;鲁六(2)鲁六:《整体观在大型语文词典释义方面的作用初探》,《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59—61页。提出整体性必须强调“义位整体观”和“语义场整体观”,要解释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还要反映出义位的义域,要避免释义的“原子主义”,注意与其他相关词语的关联。这些研究大部分的对象是通语词典,整体性原则如何体现在方言词典的编纂中?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方言词典的编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以《厦门方言词典》(3)李荣主编,周长楫编纂:《厦门方言词典》 第二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为例,在此方面做一些探索。

由周长楫先生编纂的《厦门方言词典》是李荣先生42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的一个分册,1993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1998年出版第二版。本文选择《厦门方言词典》作为例子是因为《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是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方言词典之一,而《厦门方言词典》又是其中上乘之作;第二版全书528页,64.6万字,规模适中;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厦门方言词典,在分地方言词典中极具代表性。而且周先生随后又出版了《闽南方言大词典》和《闽南方言常用小词典》,可以提供更多的比较分析的参考。本文不是针对《厦门方言词典》所作的书评,只是从《厦门方言词典》中举例说明我们对方言词典释义的一般原则的理论思考。举例力求准确、真实,能说明问题,但不具统计意义上的代表性。

从词典宏观结构的角度看,《厦门方言词典》与其他四十一部分地方言词典一样,采用李荣先生制定的统一体例,对厦门方言的内部差别、特色和声韵调系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词典正文按照音序排列,附有厦门方言音节表,设有义类索引和条目首字笔画索引,无论读者是知道读音想查询词形和词义,还是知道意义想查询词形和读音,亦或是知道词形想查询意义和读音,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通过查阅词典,不但可以了解厦门方言的词汇,还可以了解到该地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等,更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珍贵的素材,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这也是词典整体性的一个表现,但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着重关注微观结构,研究方言词典释义的整体性。

一 方言词典释义模式的整体性

释义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释义模式的统一上。我们不可能要求一部方言词典里所有的词都用统一的释义模式,但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语,应该采用一样的模式,李智初(4)李智初:《现代语文辞书释语的同场同模式原则》,《辞书研究》2007年第3期,第30—36页。把这称为“同场同模式原则”,张志毅,张庆云在《理论词典学》里也将此作为重要问题提出(5)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55—163页。。我们看看《厦门方言词典》里,属于同个语义场的词释义情况如何。《厦门方言词典》中所有词条皆用国际音标注音,本文主要讨论释义正文,故省略词条的注音;《厦门方言词典》的原文使用繁体字,本文的引例保持原来字体,讨论中如无必要,则改为简体;词条在词典中的页码标注于释义之后。

例1

【節氣】農曆根據晝夜長短和氣候變化等把一年劃成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大致固定的日子,農民據此安排農事活動(P.425)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三月二十或二十一日:Δ~~,暝日對分春分這天晝夜一樣長(P.213)

【立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五月五、六或七日(P.340)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九月七、八或九日(P.419)

【冬節】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或二十三日,這天要吃湯圓(P.267)

例2

【某】妻的通稱,現在年輕人也叫“牽手”。比較文雅的說法叫“内人、内助、婦人人”,對人謙稱叫“厝裹(人)”(P.55)

【婦人人】①妻的雅稱②指中年婦女‖①義参見“某”(P.23)

【厝裹(人)】舊時對人稱自己的妻子;内人‖參見“某”(P.20)

【牽手】參見“某”(P.225)

例3

例4

【前落】大院子裏的兩排房,跟後排平行的前排房屋叫“前落”,與“後落”相對(P.257)

【後落】院子裹的兩排房,面對大門的叫正房,後邊跟正房平行的一排房屋叫“後落”,與“前落”相對(P.169)

我们知道,上下义结构、总分结构、同义结构、反义结构和类义结构是最主要的几种语义场结构关系,因此我们各选取一组词条进行考察。例1的五个词都是表示节气的词,【节气】是其他四个词的上位词,与其他四个词构成了上下义结构。我们看到,【节气】的释义是一个总说,其他的四个词,包括二十四节气里其他二十个表示节气的词,所用的模式基本都是一样的,作为“节气”的下位词,每个词都先说明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然后说明日期,基本都是这个模式:先说共性——二十四节气之一,然后说区别——具体日期不同。如果有特别需要让读者知道的民俗或者是民谚,则会在后面补充出来,比如【冬節】补充说明这一天民间要吃汤圆,类似的还有【清明】补充说明“民间习惯在这一天要扫墓”,【霜降】补充说明“当地民宿认为霜降这天是全年进补的好日子”;例2 里的【春分】“春分,暝日对分”是民间俗语,其他表示节气的词里还有【谷雨】补充说明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芒种】补充说明“芒种雨,无焦涂”,并作了脚注解释了这一句民谚的意思。

例2都是表示“妻子”意义的词条,这五个词是同一层级的,不存在上位下位的关系,但在这五个词里,【某】是通称,或者叫总称,其他的四个都是不同语用范畴下对【某】的称呼,所以【某】和其他四个词之间构成了总分关系。“某”是对妻子的通称,而其他的四个是不同语用环境下的称呼,“妇人人”“内助”(或者“内人”,【内人】与【内助】是同义条目,首字相同,不再另外出条目)是雅称,“厝里人”是以前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牵手”则是年轻人使用的。其他的几个词条都在释义末尾注了“参见”,统一参见这个通称【某】。

例3和例4分别是同义结构和反义结构。厦门方言“昨日”和“顶日”完全相同,所以两个词条用了互注的形式,释义的任务由最常见的那个词承担,根据词典凡例,另外一个只需用符号“=”注明跟它是同义条目即可,词典中还有【日暝】和【瞑日】(日夜,由【日暝】负责释义),【破败囝】和【败统仔】(败家子,由【败统囝】负责释义),【斩然】和【不止】(相当,颇,由【斩然】负责释义)等许许多多也是相同的情况;例4中的“前落”和“后落”都是表示房屋结构的词,指的都是院子里的雨排房,一个位置在前一个位置在后,所以两者的释义前半部分表示物质本质的解释相同,后半部分体现位置的不同,在末尾都将与之相对的另一个词标注出来,用“与……相对”的形式体现出来。词典中还有【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与“汱浅”相对)和【浅】(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小,与“深”相对),【假】(①虚伪的;不真实的;人造的,与“真”相对;②伪造的,与“正”相对)和【真】(真实,与“假”相对)以及【正】(真的,与“假”相对)等等,构成反义词的基本也都是这个释义模式。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厦门方言词典》的释义整体性还是很强的,出现在上下义结构、总分结构、同义结构、反义结构中的词条,都能够做到与本语义场的词条保持一致的释义模式。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类义结构的语义场词条释义上,做得尚有些不足。试看下例:

例5(6)以下例子中各词条若是多义词,只取表示“家具”意思的义项。

【箱】收藏衣服的方形器具:皮~|柴木~|鐵~|~仔 (P.331)

【櫥】櫃子,收藏東西等用的器具:衫~|菜~放置菜肴碗盤的櫃子(P.17)

【桌】桌子(P.409)

【椅頭】凳子,没有靠背的坐椅:~揭拿一塊來拿個凳子來(P.14)

例6(7)以下例子中各词条若是多义词,只取表示“烹饪方式”意思的义项。

【焼】一種烹調方法:~魚|~肉|~鷄|~鴨(P.87)

【煨】微火煮:用煲~物件較好食(P.120)

【炕】用火久煮使爛:~豬骹豬腳〡大鼎~豬菜〡~菜頭蘿蔔(P.284)

例5中几个词的上位词是词典中的“【家私(頭)】”。【家私(頭)】的释义为“①家具②泛指工具或武器”,其中释义②与本例无关,不予讨论。【箱】【橱】【桌】【椅头】都是作为“家具”义的【家私】的下位词,同属一个类义结构的语义场。但是我们发现,这几个词的释义模式不统一。“箱”“橱”“桌”在方言中单说,但对应的普通话词语都是双音节词语,【橱】和【桌】注明了这点,但“箱”没有注明;“家具”是它们的共同属性,是上位词,可以出现在释义词里,使其类属意义更加明确;其中“箱”和“橱”是收藏用的家具,用“器具”不如用“家具”来得贴切;“桌”和“椅头”不属于收纳家具,【椅头】在使用对释式“凳子”解释之后,进一步说明了“凳子”的特征——没有靠背,坐具,而【桌】在对释式之后没有再进一步说明。这些都破坏了同个语义场采取同个释义模式的规则,可以考虑改成:

【箱】箱子,收藏衣服的方形家具。

【橱】柜子,收藏东西等用的家具。

【桌】桌子,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的家具。

【椅头】凳子,有腿没有靠背可坐的家具。

这样,在每个词后,先用对释式释义,然后说明这种家具的功用,能够说明形状质地的可以补充说明,当然,补充说明的形状质地能够起到区别意义就有补充说明的必要,如【桌】是“上有平面,下有支柱”,【椅头】是“有腿没有靠背”,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凳子】的释义里还有“主要用木头、竹子等制成”这样的语句用以说明质地,因为在这里没有区别的意义,也就不一定需要补充说明。

例6中三个词都是表示烹调方式的词语,但是看起来也是比较零散,【烧】指出这是一种“烹调方式”,但具体是怎样的烹调方式没有说明,我们如何跟其他的,诸如“煨”“炕”一类的词语区分开来?这是只说明了共同义素没有说明区别义素;【煨】和【炕】则相反,没有把共同义素表示出来。词典中其他的表示烹调的词条【火冗】【煎】【焙】等也大抵如此,整体看来,这类表示烹调方式的词语,相互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模式。我们对比一下《现代汉语词典》(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七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中的几个表示烹饪方式的词的释义:

【烧】(动)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炖,或先煮熟再油炸:~茄子|红~鲤鱼|~羊肉(P.1149)

【煎】(动)烹调方法,锅里放少量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黄:~鱼|~豆腐(P.634)

【煨】(动)烹调方法,用小火慢慢地煮:~牛肉|~山药(P.1359)

可以看到,这三个词条,除了说明语音和词性之外,先把共同的语义特征体现出来——是一种烹调方法,然后阐述具体的做法,这些具体的做法里,有共同的语义特征,如“使食物熟”;也有区别的语义特征,如【烧】和【煎】的共同特征是“使用油”,这是这两个词条跟【煨】的区别特征等。这样,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表示“烹调方法”的几个词,就形成了同一个模式,体现出词典的整体性。参照这一方法,我们可以考虑将例6中的几个词条释义做个完善:

【烧】一种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炖,或先煮熟再油炸。

【煨】一种烹调方法,用微火慢慢煮。

【炕】一种烹调方法,用火久煮使烂。

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采用统一的释义模式,这可以体现出词典的整体性,因为首先词典编纂者要确定哪些词属于同一个语义场,属于什么语义场,这样,就必须在整体上对所收的词条进行语义场的分类,这是对词条宏观上的一个把握。《厦门方言词典》中的“义类索引”就已经把词按照语义场进行划分了,这给判断哪些词属于同一个语义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其次,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条释义要采取“同模式”,也就是要提取它们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用相同或相似的表述方式把这些共性和个性都表达出来。确定哪些词属于同个“场”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释义模式都是复杂的问题,需要花费编纂者很大的精力,但它对于完善词典的整体性、提高词典的科学性确是有很重大的意义。

二 释义中词的组合体现整体性

整体原则还体现在释义中体现出的词的组合。因为词典收录的词条是“一个片段或节点”,它必然跟它所存在的分布中的其他片段和节点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陈如法(9)陈汝法:《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第11—18页;陈汝法:《词义研究和语文词典编纂:再论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辞书研究》1992年第6期,第69—79页。、鲁六(10)鲁六:《整体观在大型语文词典释义方面的作用初探》,第59—61页。都强调过类似的问题。这个词可以跟哪些词组合,怎么组合,用在什么场合,恰恰说明了每个词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庞大的体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厦门方言词典》里的一些例子:

例7(11)以下例子中各词条若是多义词,只取表示“量词”意思的义项。

【條】量詞。①用於某些細長的或條形的東西:一~路(街、巷仔、薰香煙、雪文肥皂、椅條椅子、索仔繩子、綫、鏈仔項縫、蕃藷白薯、面巾毛巾)②用於某些事物:一~錢一筆錢(款、消息)‖①義有些名詞,如番藷、椅條、雪文,也可用“塊”,如:一塊番藷|一塊椅條(P.171)

【水】量詞。A)某些動植物繁衍或收獲的次数:一~豬仔(韭菜、鷄仔、狗仔)B)用於成批事物:一~貨 C)指洗東西的次數:洗一~ (P.133)

例8

【看相】(人的言談舉止的)外觀或樣式,常與“好”、“否”、“會”、“勿會”連用:食桌出手夾菜,專相一盤捷捷夾,真否~吃宴席伸手夾菜,專盯着爱吃的那盤不断地夾,真是不好看|丈夫人男人穿甲花其膏花花綠錄地,否~樣子不堪入眼(P.324)

例9

【斟酌】①(對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妥當)認真考慮:即項代志通做伓,你着加多~一下|即幾句我佫~看贖看看②商量;討論:即項代志,你甲和逐個人大家~一下③小心;留神:路暗否行不好走,你着~一下|門户着~,出入隨手關門(P.184)

例10

【深】①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裏的距離大,舆“汱浅”相對:廈門港的海水真~②(感情)深厚;(關係)密切:亻因兩個相識真久,感情不止頗~|阮兩個交陪交往野~③深奥難懂:即本册真~,我看勿會曉不懂④(知識)淵博;懂得的多:伊字目字眼識真~懂得多‖①義帶重叠後缀,成為形容詞生動形式(P.184)

例11

【令】①加在稱呼前頭表示尊敬:~尊|~堂|~兄 ②條狀傷痕:用鞭拍甲抽打得規身全身一~一~一道道傷痕③量詞:一~傷痕(P.256)

这组的选例,我们照顾到不同的词性,有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代表,还有加在称呼前头的【令】。《厦门方言词典》中,释义里体现词条的组合,量词是一类比较典型的代表,大多数量词都用了夹注或例注的方式展示该量词的组合能力。例7里的两个词条【条】和【水】,【条】是名量词,释义说明了“条”在用作量词时不同的搭配对象,在指“细长、条状的东西”时,可以跟“路、街、巷仔、熏香烟、雪文肥皂、椅条椅子”等搭配,用于“某些事物”时可以跟“钱、消息”等搭配,释义中还补充说明“条”与“块”替换的情况,应该说对“条”作为量词义的组合有了个比较全面的展示;【水】的A、B义项是名量词,C是动量词。动量词在词典里收录得比较少,除作为“次数”义的【水】外,还有【程】【下】等,数量不多,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为数不多的动量词其组合能力也比较弱,能与其相配的词语不多,而作为名量词的【水】组合能力就大大高于作为动量词的【水】。

例8到例11的释义亦标明了词条的组合情况。例8【看相】是个名词,在夹注中补充说明了起限定性作用的定语,并在释义正文中明确说明可与之连用的词语“好”“否”“会”“勿會”等;例9【斟酌】是个动词,在夹注中补充了使用的对象,这样让这个词所能出现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明确;例10【深】中,对于“深”的不同含义,有不同的搭配对象,释义中标明了不同释义下跟“感情”“关系”“知识”都可以进行搭配;例11没有使用夹注,但用例注,在例子中,展示了“令”作为尊称可以出现在哪些称谓词之前。

综上,或采用正文注释,或采用夹注,或采用例注的方式,系联相关,展示词条与其他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情况,这也正是词典的整体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 全方位释义的整体性和词性标注的统一规范性

全方位释义,指的是释义中不仅仅是对词条词汇意义的解释,还应该包含语法信息、感情色彩、语体语用,包括它的词形、语音、语义、语用范畴、句法特点以及它的交际特征等。比如:

例12

【去】①從所在地到别處,與“來”相對:~北京|~臺灣|~美國|~上班②失掉;損耗:一早起摸一下坐一下,時間~了了一個上午這裏做一點那裹坐一下,時間全完了|△菜瓜摃狗~一長拿絲瓜打狗,絲瓜損失了一截,比喻得不償失③除掉:~火|~毒|~痰④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釣魚|~看戲|~找人|~讀册|我~想辦法⑤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後者的方法、方式、態度、方向等,後者是前者的目的、結果等:落海下海~掠抓魚|拿物件~還人|對從中山路~坐車到集美 ⑥用在某些動詞形容詞後,表示動作或變化等已經完成,讀輕聲,相當於北京話的“了”、“掉”:遮菜我食~|你用~偌多多少錢|飯臭焦~糊了|筆否~壞掉‖①④⑤義的動作發出者是第一人稱時,可說“來去”,有時第一人稱代詞可不出現:(我)來去找人|(我)拿物件來去還人|亻自來去北京(P.11)

这是《厦门方言词典》中比较完整全面的一个释义例子,注了词形,国际音标注音,还说明了轻声的情况,解释了词汇意义,提到了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如“来”),包含了句法特点(如义项5、6),“‖”后还补充说明了语用范畴、交际特征,例子也相当丰富,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不同的语体色彩,有口语也有谚语。可以说,整个词条的释义比较全面,体现出了整体性。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欠缺,那就是——词条没有标注词性。不但是这个词,其他的大部分词条,词典也都没有标注词性。而且不但是《厦门方言词典》如此,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方言词典绝大部分也都不给词条标注词性。我们知道,语法意义是释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鲁六(12)鲁六:《整体观在大型语文词典释义方面的作用初探》,第59—61页。认为,“语法意义在词典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标注出的该义位的词性及可以充当的句子成分”,《理论词典学》中也认为“把词性的分别包括在释文里”是中国辞书的优良传统。(13)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第42—48页,那么方言词典为什么普遍都不标注词性呢?

给词条标注词性要建立在对这种语言充分的语法研究基础上,比较成熟的普通话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是给词条标注词性的,但它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标注词性,从1978年出版第一版,经历了1983年的第二版、1996年的第三版、2002年的第四版,一直到2005年的第五版才开始标注词性,目前看到的《现代汉语词典》是第七版,又经过了十余年的修改完善。《现代汉语词典》的描写对象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研究的成熟度不是方言词典能够相比的,即便如此仍然不断有人指出《现代汉语词典》里词性标注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如此,方言词典的词性标注更加困难。方言词汇复杂,有些不好判断的词,或是一些有音无字的词,意思大概明了,但是很难说清楚用法,方言中的兼类词和活用的现象也很多,因此很难判断确切的词性。《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目的之一是规范词语的用法,而目前编写的方言词典,主要的功用还是查询词义,因此对标注词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很多方言词典选择了只给部分的词语,比如量词、连词等,进行词性标注,《厦门方言词典》亦是如此。当然,既是只给部分词语标注词性,就要把这些标注做规范,做完整,从这点上说,《厦门方言词典》里的一些词性标注还是有待进一步规范的,如:

例13

【水】①河水、海水等的水 ②特指海潮:~滇潮漲~洘潮落 ③稀如水的狀態,有時重叠使用:糜粥傷~太稀|放的屎~~稀如水④詞尾,用在某些名詞、形容詞等後面,表示某類事物的狀况或强調程度:錢~錢額|色~顏色的情况|鋼~鋼的屬性|硬~艱巨|軟~輕鬆⑤量詞。A)某些動植物繁衍或收獲的次數:一~猪仔(韭菜、鷄仔、狗仔)B)用於成批事物:一~貨 C)指洗東西的次數:洗一~ (P.133)

例13里有五个义项,其中义项1、2、3没有标注词性,义项4标明了作词尾,只有义项5标明了词性——量词。若借用《现代汉语词典》的做法,凡不标明词性的是因为义项所对应的条目是不成词语素或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那么例13的义项1、2、3中,1和2是名词,3是形容词,都是词,但是词典并未标明它的词性。义项4,只是一个语素,倒是说明了这个义项是“水”作为词尾来用,所以不标词性可以理解。我们再看唯一标明词性的义项5,却在一个义项下还有A、B、C三个子义项:A:“某些动植物繁衍或收获的次数”;B:“用于成批事物”;C:“指洗东西的次数”。这三个义项意义相去甚远,显然将它们作为独立义项是成立的,但是把它们一同放在义项5的下位,是什么理由?理由只有一个,这里标注出的“量词”,实际上不是对A、B、C这几个义项所对应的“水”这个词的词性的标注,而是把“量词”作为了对“水”的一个词汇意义的解释,对于这个意义使用的三种情况,分别罗列在“量词”这个义项下。我们认为这样的排列是不合理的,实际上这几个义项只是它们的词性是相同的,而意义是互相独立的。词典目前分义项的原则仍是以意义为主,意义不同,就分为不同的义项。因此,既然给【水】这个词条标注词性,那么义项1、2标明“名词”,义项3标明 “形容词”,即便义项1-4统一都不标明词性,只给量词或连词等标注词性,义项5也是不恰当的,义项5当拆分成5、6、7三个义项,每个义项的词性都是量词,但是意义不同。这样要比原来的标注更确切一些。

实际上,不标注词性有时候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厦门方言词典》在它的义类索引里单独列出了“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量词”“数字”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词性标注不足方面的问题,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标注出词性的词条,我们要注意它整体上的规范性,如,不太好解释词汇意义的量词、连词等统一标出词性,义项还是以意义为准则进行划分,而不能以某个词性作为统领义项等。这样,即使目前方言词典的词性标注不可能完全实现,也在规范性上进行了一个统一,不影响词典的整体性原则。

四 统一文化词释义内容的“度”

方言词典里有一部分特殊的词语,承载了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这类词是文化词。因为文化词的存在,使作为语文词典的方言词典带上了较浓的百科色彩。同时,编纂者可能不止一人,又常常将发扬传播地方传统文化的希望寄托在这部分文化词上,因此,在文化词的释义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语言风格、内容缺乏统一性,主观色彩浓重,使释义的语言不简洁。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文化词作为例子进行分析,这类词是厦门方言中所特有的,所代表的事物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事物,因为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没有,所以这类词更需要把握好释义的内容,包括释义的容量、释语的风格等。试看一例:

例14

【塗笋凍】厦門有名的小吃,是由俗名“塗笋”、“塗蚯”,學名叫“星蟲”的海生動物經加工製成的膠質透明體食品。星蟲體長一寸至两寸,五臟俱全,含膠質,富營養,盛産於閩南沿海,尤以廈門、晉江、安海、龍海、海澄海濱所産最為肥美。星蟲經過熬煮,其身上的膠質溶化於水中,冷卻後則凝結成透明凍狀體,叫“塗笋凍”,其味甘鲜,如再配以猩紅色的辣椒醬,淡紅色的番茄片和醋蘿蔔絲、甜醬、蒜絨、芥辣粉,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品了(P.57)

“涂笋冻”是厦门的特产,当地的特色。类似这样的词条,一般要求兼具语文义和百科义。在这个释文中,“厦门有名的小吃,是由俗名‘涂笋’、‘涂蚯’,学名叫‘星虫’的海生动物经加工制成的胶质透明体食品。”是词条的语文义,解释了“涂笋冻”这个词的词义;“星虫体长一寸至两寸,五脏俱全,含胶质,富营养,盛产于闽南沿海,尤以厦门、晋江、安海、龙海、海澄海滨所产最为肥美。星虫经过熬煮,其身上的胶质溶化于水中,冷却后则凝结成透明冻状体,叫‘涂笋冻’”,这一大段,是词条的百科义,解释了“涂笋冻”这一食物本身。接下来的“其味甘鲜,如再配以猩红色的辣椒酱,淡红色的番茄片和醋萝卜丝、甜酱、蒜蓉、芥辣粉,就是色香味俱全的食佳品了。”是涂笋冻的具体吃法,既不是词条的语文义也不是词条的百科义,甚至带上了编纂者的主观感受——每个人对“美食”的喜好不同,何以见得所形容的就是“色香味俱全”呢?这样的语言在释文里出现是不妥的,也没有必要,显得释文不够简洁。张志毅、张庆云在《理论词典学》中提出:“中型词典在释义上的语文性,首先表现在简明扼要地解释词义,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其他内容”。(14)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第43页。《厦门方言词典》作为中型词典,花这么大篇幅进行描述显然不合适。我们再看两个文化词的例子:

例15

【日光岩】又名晃巖,俗稱龍頭山,在廈門島西南鼓浪嶼小島上,為小島的最高峰。因與廈門市區的虎頭山隔海對峙,有“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口”的傳說。日光巖山勢雄偉,巖峰怪異。洞壑天成,林木交掩。站在最高處,廈門市區,鼓浪嶼全島以及大擔、二擔、青嶼諸海島盡收眼底,山腰有一道石砌寨門,係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屯兵留下的“龍頭山寨”遺迹。寨門右側的宛在亭附近,是鄭成功水操台遺址。亭旁巨石刻有“閩海雄風”四個大字,兩側上下題刻甚多。其中明清大書法家張瑞圖,何紹基的題刻,頗具特色。如風清天高之時,登臨高處,令人心曠神怡,溢生豪情。福建全省勝景,皆推此巖為上(P.351)

【滿煎糕】廈門的傳統小吃,用煎盤製作。因煎盤上的麵粉漿煎熟後會膨脹而布滿煎盤而得名。製作過程中,要保持中火,煎盤要用沾油的布擦到油光乾淨,再把攪拌好的麵粉浆倒進煎盤。隨後撒上白糖。也有用花生、芝麻炒後研末加上白糖作料撒入的。這時用高鐵蓋稍蓋約三五分鐘,待麵粉漿煎熟並膨脹起來,再用扁平形的刀匙把圓形的煎糕合成雙層半圓形的煎糕,取出後切成若干小塊,便可食用(P.235)

【日光岩】中的“如风清天高之时,登临高处,令人心旷神怡,溢生豪情”,充满了主观色彩的个人感受,对日光岩的风景描写得过于细致;【满煎糕】对于制作过程描述得过于繁琐,虽然这些描述很形象,让人能够感受到景色的怡人、制作过程的精巧,但是这些语言出现在词典中,是不合适的。文化词的释义要统一有一个“度”,所有的文化词要统一在这个“度”里,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有个整体性。该说的,比如这个词的语文义,即词义,比如这个词的百科义,即解释这个词所指之物本身的基本信息,比如涂笋冻的星虫体长、日光岩的地理位置、满煎糕的制作材料和方法等,百科义的语言尽量客观。不该说的,比如过于主观的感受,过于细致的细节,都应该去掉。我们不妨看看同一作者编纂的另一部大型词典《闽南方言大词典》(15)周长楫主编:《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对相同词条的处理:

【日光岩】又名晃岩,俗称龙头山。在厦门鼓浪屿小岛上,为岛的最高峰。因与厦门市区的虎头山隔海对峙,有“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口”的传说。日光岩山势雄伟,岩峰怪异,山腰有一道石砌寨门,系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的“龙头山寨”遗迹。寨门右侧的宛在亭附近,是郑成功水操台遗址。亭旁巨石刻有“闽海雄风”四个大字,两侧上下题刻甚多。其中明清大书法家张瑞图、何绍基的题刻,颇具特色。(P.582)

【满煎糕】闽南传统的小吃,用煎盘制作,因煎盘上的面粉浆煎熟后会膨胀而布满煎盘而得名。(P.400)

我们发现,【日光岩】把《厦门方言词典》中登顶的感受去掉了,【满煎糕】只保留了基本的语文义,简单说明了名字的由来,去掉了繁琐的制作过程。显然,《闽南方言大词典》的表述简洁多了,这应该是编者经过考量后作的精简,把文化词释义的“度”更明确化了。

我们从《厦门方言词典》看到“整体性原则”对方言词典的作用和影响:方言词典中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必须采用相同的释义模式,对于这一点,处于上下义结构、总分结构、同义结构、反义结构语义场中的词条做得不错,但类义义场的词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词条的释义中展示词的组合能力、组合形式,凸显了该词条与其他语言单位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整体性一个很好的体现;整体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词条的全方位的释义,即释义中尽可能包含词汇意义、语法信息、感情色彩、语体语用,包括它的词形、语音、语义、语用范畴、句法特点以及它的交际特征等。同时,整体性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规范:对于方言词典中的难题——词性标注,目前还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进行全部标注,但对于已经或必须标注出词性的词条,须得有统一的整体的规范,比如,不太好解释词汇意义的词就统一标出词性,义项以意义为准则进行划分,而不能以某个词性作为统领义项等;对于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词的释义,在释义语言、释义内容等方面,我们应该保证其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度”,这样能使整部词典更加完整,也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猜你喜欢

词条量词义项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量词歌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