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聊斋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30褚宏祥

关键词:聊斋古籍文旅

褚宏祥,孙 霜

优秀传统文化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隐形”翅膀,“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思维推动下演变而来的一种新业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为传统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已成为其传播的主要模式[1]。“互联网+”使传统文化能够借力互联网,用全新的数字化表达、现代化呈现,焕发新活力,形成全新的文化生态。2016年,国家文物局等五部委联合制定《“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互联网大潮中,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成创新融合,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彰显文化魅力,并发挥其独特的经济社会价值[2]。

一、聊斋文化传播的现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的蒲家庄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故乡,这里保留着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村落,也是聊斋文化发源地。聊斋文化是围绕名人、名著、古村落三大主题,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等作品以及蒲家庄为内核形成的优秀文化,其思想文化的传播可借助物质及文本两种载体。物质载体分为遗迹与现代纪念物,遗迹包括故居、墓园、柳泉、蒲松龄书馆,现代纪念物有在故居基础上建立的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城以及因蒲翁而设计命名的学校、公园、石牌坊、道路等;文本载体为《聊斋志异》、聊斋俚曲、诗文、杂著以及现代研究等。传统传播方式在聊斋文化的传播广度、力度及影响力方面发挥作用略显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聊斋文化的传播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互联网+”提供了聊斋文化的现代表达机会,目前有官网、微信公众号(“蒲松龄纪念馆”“文旅淄博”“淄川文化旅游”)、官方微博、百度贴吧、视频音频、文创产品及网络课程等新媒体平台,更进一步增加了聊斋文化呈现方式的现代感、科技感。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VR)的应用,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环境沉浸感,例如“文旅淄博”微信公众号“文旅在线”板块中VR看淄博,可选择景区正门、古村落、聊斋宫、柳泉、满井寺等不同场景进行720°全景漫游,且手机和网页版均可观看。为弘扬独具地域特色的聊斋文化,促进其更广泛地向国际传播,自2002年起,淄博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次举办以“乡俗民风伴古韵,聊斋故事醉游人”等为主题的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旅游节主题系列活动及创意文旅产品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呈现出传统与创意、地方特色与共享传承、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存的状态。

二、构建聊斋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系的举措

基于聊斋文化传播现状,可以从推进聊斋文化资源大数据建设、加强聊斋文化特色网络课程建设、加快推动聊斋古籍数字化实施步伐、加快推进新媒体融合拓展的文旅项目建设等方面着力,创新相关理念和内容、形式和方法、管理和运营机制,构建“互联网+聊斋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及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创新体系。

(一)推进聊斋文化资源大数据建设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充分承接、广泛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可以对受众需求、心理意识、解读方式以及接受渠道方面的多元性与层次性予以关照[3]。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文旅企业可通过建立网站、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开发新媒体应用软件,将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聊斋文化各类资源,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精准内容投放和推送,借助以手机、Ipad等为移动终端的微传播载体,促进受众群体参与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并促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建设文化大数据库,助推文化资源精准投放

文化大数据库是实现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基础。聊斋文化资源大数据的核心是被符号化及数据化了的图文、影像和评价等信息。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并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的文化数据库建设,可以实现对文化资源库发展动态的实时呈现和监控,也可以对文化资源在未来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测,为文化建设决策者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并为其实现监管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从而促进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发展。

通过对聊斋文化资源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寻找其中关键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标准,也为实现聊斋文化资源的精准投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在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设置身份识别装置,替代人工数据信息采集,可以采集入馆人员年龄等特征信息,并结合进出人员类型、游览时长、关注热点及互动活动等方面获取实时数据。相关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也可协同利用大数据技术,统一采集格式、处理方法、数据的提取方式等标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得到参与文化传播各环节的人员画像,通过画像分析确定不同群体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不同关注程度。从各类信息传播所需的各组织的多元化结构中,建立“统一数据架构”的数据源(包括采集、存储、粗加工等),分析数据中能直接产生的价值线索,并与已有受众群体相关的管理、交易等数据进行结合和关联,从而确定有效价值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对析解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实时、精确处理,使之与已有的信息数据相整合,然后在重新整合中产生精确的信息传播的行动能力,从而达到“针对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式、提供正确的信息”的目标。

2.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打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将城市活动、文化建设、文旅资源整合过程中处于不同领域及部门中存储零散的各类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满足公众、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等各方的个性化需求。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报纸、电视、电台的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将衍生出更多信息产品,构建不同的传播形式,为聊斋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机遇。各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聊斋文化资源的管理和传播提供了多种新渠道和模式。

一是依托微信公共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利用公众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选取聊斋文化资源中相关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实现与特定群体进行线上线下沟通互动。二是依托手机APP等平台软件拓展文化传播途径。从2018年开始,抖音、快手、微视等手机APP纷纷入驻手机移动端。这些短视频平台在丰富了大众生活的同时,其自媒体特性更突出,个人或团队的创新更灵活,娱乐性资源占比大,学习型资源占比小,平台的定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平台。因此在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推广文化资源,也需要注意精准定位与设计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合理创新聊斋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和内容,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文化进行跨界演绎。三是利用网络直播增加文化传播既视感、现场感。网络直播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物,网络直播过程中,允许直播者建立并拥有自己的直播间,通过直播平台实现视频直播,还拥有了实时互动的“弹幕”功能。网络直播的方式使每个观众都有现实感,都可以发表意见,这就能消除观众对节目的刻板印象,提高其观赏兴趣。当然,直播平台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规避、防范、审核网络直播中“泛娱乐化”这种虚假的文化现象。

(二)加强聊斋文化特色网络课程建设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积极组织专家编写各学段聊斋文化校本教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聊斋文化优秀精神在学生心里扎根,培养其身份认同及文化自信。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聊斋文化教材体系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聊斋文化教材体系,要将文化经典与学校本土文化、地方制度与特色课程相融合。聊斋文化作为齐地特有的文化,挖掘聊斋文化中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价值成分,将聊斋文化清晰、系统、科学地融入到各教育阶段,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聊斋文化的博大、壮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了解当前社会以及教育所需,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教材体系,制定可行的操作方案和实施路径。

一是制订教材标准。校本教材作为文化教育、传播的辅助材料,文化类内容侧重于活动的设计、开展,侧重于历史故事的呈现,侧重于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等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聊斋文化进教材要制订相应的标准,只有能够融入基础教育教材要求的,不与当前的课程体系相冲突的内容才有可能进入教材;凡是要进入教材的聊斋文化内容,一定要谨慎,不允许出现错误的、虚假的、与时代相悖的内容。二是以学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发校本教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结合实际需求,组建研发团队,团队中应有熟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成员,以保证技术与文化的融合;应有熟悉聊斋文化的成员,以保证文化类型及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应有熟悉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成员,以保证所选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群体的学习习惯和需求习惯。三是应围绕学生需求开发校本教材。校本课程不是学校的主干课程,相关教材在编写及使用时,不得占用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应该采用一种更有趣味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校本教材的知识面应适当延伸,才能有效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

2.开发聊斋文化网络教学平台

聊斋文化的起源距今时间较为久远,因此聊斋文化教材编写需要以当下的时代为背景,从教育的视角出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又要具有现代审美元素,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对优秀聊斋文化加以再创造,赋予其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内涵与形式,让优秀聊斋文化鲜活起来。聊斋文化并不只是进入纸制教材这一种方式,还可以运用可视化技术手段,使得优秀聊斋文化符号现代化、情境化、仿真化、生活化、活态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研究成果用于开发网络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讲授聊斋文化内容,实现聊斋文化内涵、故事、艺术、精神等的全方位传播,在教学中让优秀聊斋文化在学生心里扎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文化自信。以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开发结合聊斋文化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一平三端”的教学模式,“一平”是指云平台,“三端”是指移动端、教室端和管理端[4]。基于“一平三端”的智慧教学系统是一个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全过程跟踪记录,教学数据全程融会贯通的全生态系统,云平台可以用于存放聊斋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课件等一系列资料。

(三)加快推动聊斋古籍数字化实施步伐

纸质形式是大多数古籍文献的常用保存方式,假如在保存过程中出现不恰当的操作,就容易破坏古籍文献。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方式对古籍文献进行合理保存,不仅可以实现古籍文献的长久保存,还可以为展现古籍文献的作用及成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古籍数字化是运用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加以整理的现代研究方法,它能够使聊斋文化古籍文献得以有效保存,是最理想的一种保存方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聊斋文化古籍文献运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实现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管理的现代化。

一是落实人才培育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聊斋文化工作者不仅应掌握历史文献、古文字等相关知识,还应该熟悉电脑操作,将传统方式与现代化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长期推进。因此,要通过专业教育、专题培训等方式培养培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专业化的聊斋文化信息管理团队,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二是深化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理论研究的水平。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的研究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需要根据聊斋文化的内涵特色来制定其具体的研究理论体系,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的理论研究成果理应成为聊斋文化古籍文献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大对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地方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理论研究的水平,深化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逐步改变当今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理论研究滞后的局面,将聊斋文化古籍理论的支撑变为新媒体对聊斋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剂。三是增强聊斋文化古籍数字化档案管理意识。各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应设立聊斋文化古籍文献数字化小组,分析调研聊斋文化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实施与进程,加快聊斋文化古籍分级分工分步数字化工作,建立包括选题、资源发布、资源生产、资源保存标准等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建立标准保障机制,确保标准规范的施行[5],为古籍文献资料素材的有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重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古籍资源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对聊斋文化古籍文献数字化搜索方式与技术进行甄选,根据古籍文献的特征,综合不同的研究需求,建设传统搜索体系、全文搜索系统和整合搜索系统等搜索方式,运用拍照和扫描等方式对古籍文献的图像素材技术进行管理,保证扫描以后的图像是具体的,同时可以系统、合理、完整地呈现出古籍文献的真实性[6]。建立专业数据库来支撑整个学术性网站,建立更多的聊斋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平台及相关网站,扩大其普及范围,打造聊斋文化的专业学术性网站,提高其权威性,增加聊斋文化的古籍文献资料的传播与推介。五是完善法律法规,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聊斋文化有效传播的基础上,可以从法律、技术、意识三方面去努力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比如采取数字水印、访问控制等技术性保护措施,利用宣传、讲座等形式培养社会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7]。

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形成聊斋文化古籍文献的搜索目录,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可以推进聊斋文化古籍文献搜索的信息化,实现对聊斋文化古籍文献信息素材的全方位展现。通过丰富聊斋文化古籍文献资料,形成互动教育、数字图书、网络出版、电子出版、有声阅读等数字出版产业链,扩大古籍的传播和应用,加强其数字化、网络化,来完成对聊斋文化数据库的支撑,加强对聊斋文化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的关注,打造聊斋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四)加快推进新媒体融合拓展的文旅项目建设

近年来,与聊斋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也逐步重视特色设计,在原有文创形式的基础上,坚持与聊斋文化相结合的创新设计理念,突出文创产品设计与实用结合的特点,虽然不能与“网红”故宫IP相媲美,但是也有聊斋主题邮票、聊斋主题青花瓷、聊斋主题水杯和聊斋主题游戏等特有文创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发承载聊斋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及文旅项目,通过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围绕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平台建设,把分散各处的文化和信息资源进行获取、识别、筛选、加工、整合,建立一个共享方便、分类清晰、效能更高的全新文化资源体系,使各类资源的分享更加快速和便捷。

一是创新聊斋文化及其衍生品的表现形式。人工智能已在语音处理、语义感知、图像处理、情景模拟等领域逐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将逐步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聊斋文化挖掘、传播的形式和形态相结合,使之运用于保留聊斋文化遗物、遗迹等,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智能、数据、个性及人性“四项”传承,推动优秀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动聊斋文化产业的升级。二是建构多维宣传体系。开通并利用好市区旅游相关部分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使用“微博+微信+网站+线下活动”的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模式。制作涵盖聊斋文化地域内所有地理信息、旅游景点介绍以及配套公共设施全域数字化旅游地图,以便旅游者了解景区服务信息,收听导游语音讲解,及时收到景区的热点推送,导出游玩攻略。三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促进聊斋数字文旅深度融合。四位一体指的是“政府+旅游公司+文化持有人+旅游者”的协同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将四位一体的文旅模式变成可能。在聊斋数字文旅发展过程中,要促使政府、企业、社区和旅游者构建四位一体格局,政府获取业绩、企业获取利润、社区获取发展、旅游者获取体验和愉悦,最终达成各自目标,四方各取所需[8]。四位一体的关键是政府、企业、社区,要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政府应大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精准对接国际国内一流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运营管理公司,吸引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来淄投资兴业,推动新文旅项目落地开花。

对传统文旅产业进行创新,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打造智慧景区,融入场景科技及数字技术,制造跨场景的消费,打造新的消费热点,整合旅游产品信息,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合作,使用手机APP等方式,做好景区服务及客流控制,发挥增强虚拟现实及多种媒体的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消费,运用VR游戏、5G沉浸式展厅、超高清全景视频等拓展空间景观,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强烈震撼的奇妙感受与体验[9]。

此外,还应借助文化名城建设,推介《聊斋志异》,发扬光大聊斋文化,促进聊斋文化的国际传播[10]。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聊斋文化,使之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重点推进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方式的融合发展,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大屏互动等新一代技术推进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多元媒体转变,借助人工智能创新文化内容,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开发,构建从内容、应用到终端的文旅产业体系和研学基地,推动优秀聊斋文化产业升级,多项举措打响“聊斋文化”系列品牌,保持聊斋文化活力。

猜你喜欢

聊斋古籍文旅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