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对策

2021-11-30谷晓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政府部门管理机制环境保护

谷晓光

(盐城市射阳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江苏 盐城 224300)

由于国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衣食住行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这就使得很多国民都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如今,城市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愈发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城市地区的政府要处理更高难度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任务,市民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重要的部分,该项工作包含广阔的工作范围与多项环节,在实施该项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所有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协调,从而保障环境管理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1 城市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基础原则

1.1 全民参与的基本原则[1]

一个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如果仅仅依靠政府人员的工作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依靠广大市民的力量。因为在市民参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时候,他们不但能实施直接性的保护行为来促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效果的改进,也能够发挥自身的民主权利,对当地政府部门与企业工厂的工作进行监督,从而带动环保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1.2 法治化的基础原则

法律制度是一项具有权威性的文件,它能够为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项目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并且可以使得在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工作中发生的任何情况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1.3 责任主体制度的基本原则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联合国环境委员会便提出此项原则,对此,我国也应当按照责任主体制的原则来开展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工作,从而明确工作的主体责任方。

1.4 “变废为宝”和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

这项原则指的是在开展生态管理保护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各项技术与各种能源的作用,从而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和破坏降到最小程度。

1.5 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工作相协调的基础原则

在发展区域经济的时候,当地不能出于获得高收益的目的来一味地牺牲环境利益,也不可以出于过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来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

1.6 系统布局和合理设计的基础原则

在开展地区环境管理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按照地区的规划来设计环保工作的各项措施,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来全方位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7 治理为辅、防控为主的基础原则

在开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各个组织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这项原则,因为此原则是保障工作质量的根本路径。

2 城市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先进的管理机制

环境管理部门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但这些管理机制却并未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革新,同时原先沿用的管理机制又和地区当前的环境发展情况相脱节。在老旧的环保管理机制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低下[2]。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管理部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骤然增多,同时保护工作难度也逐渐加大,这种情况甚至会造成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水平严重倒退,影响部门资源的正常配置。

2.2 缺乏对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足够保障

2.2.1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缺乏资金的保障

虽然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和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在纷纷加大对于环境保护项目的投入力度,但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资金的投入仍然缺乏针对性,项目中的很多环节也因为缺乏足够的经费而无法开展下去,这就给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3]。

2.2.2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缺乏有力的人力保障

国内很多环境保护单位的管理者本身的素质水平就存在问题,更何况受其管理的执行人员,甚至还有些执行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对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在工作时也常常出现常识错误。

2.2.3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缺乏有力的技术保障

首先,我国的一些环境管理部门虽然运用了新型的管理技术,但是并未制定出完整的技术应用方案,这直接影响到了技术的应用效果。其次,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不足以支持国内各区去管理更多的区域,同时很多地区也没有配套的管理设备。另外,国内部分地区的环保部门还在沿用传统的科学技术,技术人员也并未尝试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

2.3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尚未得到有效更新

我国现阶段各地环境管理部门实行的管理制度仍旧是上个世纪末国家制定的制度,制度内的很多条例都是按照过去的环境状况和地区发展需求来制定的,所以这些条例内容并不适用于目前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同时,这一制度尚未得到有效更新,内容调整和修改的速度也很慢。其次,制度内也并未对新兴技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标准进行规范,这影响了国内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针对城市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采取有力的管理保障方针

首先,政府部门要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给予资金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来投入相应的资金,保证工作革新过程中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因为如果出现了经济紧张的问题,环境管理部门就没有资金来购买新型设备和引进新兴技术。其次,为了保证新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相关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将管理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打造出一支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同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

3.2 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环境管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业务水平。通过教育培训、社会招聘等方式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基层环境执法之中,提高队伍整体质量[4]。其次,在基层环境执法过程中,由于地方在经济发展模式、污染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环境管理执法中可以实施差异化管理。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地方,增加环境执法人员数量,而乡镇等污染较轻的地方,可以减少环境执法人员数量。

3.3 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对原来环境管理制度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弥补,删除其中不合理的条例及内容,并科学地调整执法人员的编制。同时,相关部门的管理者还要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具体任务明确地下发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手中,实行工作任务实名制,近样才能将环境治理工作任务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身上。

3.4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宣传

政府部门需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环保意识。首先,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长期的宣传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从而实现对于环保工作的全员监督。其次,政府部门在大力宣传环保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也要采取奖惩机制让企业能自觉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建立污染源企业环保信用体系,记录每个企业的环保信用值。对于那些污染失信的企业,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督,责令企业负责人进行整改,并再次进行审查,杜绝污染事件的反复发生。公众的力量不可小觑,环保工作也不仅仅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而是全体民众的共同责任,所以政府部门应当通过环保宣传,鼓励地方群众参与到环境污染治理中,发动群众力量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区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工作中存在着缺乏先进的管理机制、缺乏对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足够保障、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尚未得到有效更新等多个问题。对此,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需要通过采取有力的管理保障方针、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宣传等措施来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工作,并且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工作相协调、“变废为宝”和综合利用、法制化、责任主体制度、全民参与、系统布局和合理设计、治理为辅和防控为主等基础原则,从而带动社会各个组织单位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当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政府部门管理机制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分割”——城固行业系统党建融入社区管理机制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甘肃小微企业人才缺失与管理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