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亏”的句法语义分析

2021-11-30申丽红

关键词:用例移位句法

申丽红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引言

“幸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副词。同其语义相近的语气副词被相关学者称为“幸亏”类语气副词。该类副词表示一种庆幸、感激或者因为某人或者某类事物的发生而避免了不如意之事而欣喜的情态。其使用要以存在着某种“困难”和出现一种使这种“困难”得以免除的情况为前提(李大勤,2003)。[1]“幸亏”后所阐述的命题或事件都是对当前的主体有利的背景或条件,因此也被称为背景性副词(background adverbs)。此类副词句法和语义表现灵活多样,因此,长期以来引发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如张谊生(2000)、肖奚强(2003)、赵彦春(2001)、李梅(2001)、张亚军(2005)、于峻嵘(2005)、杨亦鸣、徐以中(2004)、邵敬敏、王宜广(2011)等。[2-9]他们分别从该类副词的基本功能、词类归属以及句法和语用平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对于出现在“主语”前或者后位置的“幸亏”是否影响其后面小句的语义解读和句法构成尚有分歧和争论。那么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幸亏”的生成机制究竟如何?其句法分布如何影响了其语义解将以生成语法为理论依据对该类副词中的“幸亏”的句法位置及语义表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幸亏”的语义特征

作为评价副词的一类,“幸亏”类语气副词表达了讲话者对某种状态或事态(affair)的评价和判断。“幸亏”对命题P进行修饰后,表达了对该命题真值的一种肯定和强调,进而形成更大的命题Q。讲话者通过副词将自己的评价态度加注于该命题上,并不需要听话者对该命题进行评价。例如:

(1)a.幸亏你回来了。

b.[Q幸亏[P回来(x)]]

由于“幸亏”表达了讲话者对所述话语的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因此它不会被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所C-统制。针对此语义特点,Nilsen(2004)[10]认为“幸亏”等副词为肯定极词项(positive polarity items),相关话语因为“幸亏”的介入,会在附加语类的辖域激发一潜在的肯定极性,因此其上位的SPEC位置不允许有否定词的存在,肯定极词项只能C-统制否定极词项,而不能被否定极词项所C-统制。由于该类词语反映了讲话者对其所述话语的极度肯定态度,因此它们也不能出现在疑问和条件小句中。且该语义辖域特性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对比英语和现代汉语中的相关用例:

(2)*Did John fortunately pass the exam?

(3)*John did not fortunately pass the exam.

(4)*他不会幸亏来,否则我就脱不了身。

(5)*没有人幸亏来。

(6)*你没有幸亏早退。

(7)*他幸亏来了吗?

但是其语义辖域可以覆盖否定词,如下例所示:

(8)*John fortunately did not fail the exam.

(9)他幸亏没通过考试。

(10)他幸亏通过了考试。

(11)*他不会幸亏来,否则我就脱不了身。

(12)幸亏没有人来。

(13)你幸亏没有早退。

“幸亏”前的NP除了不能是否定性之外,必须是有定的NP。以下用例中“幸亏”前都是有定的NP:

(14)幸亏有人来了。

(15)*有人幸亏来了。

(16)幸亏来人了。

(17)*幸亏人来了。

(18)*人幸亏来了。

(19)纸牌幸亏没买到,总是一种赌具,虽然没有声音,给学生知道了不大好。(钱钟书《围城》)

从上述用例中,如果“幸亏”前出现NP,该NP必须是有定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幸亏”是一个命题内成分和命题外成分的分界点。命题外成分突显度较大,因此需要相关NP成分有非常强的定指性。对于“有人”而言,虽然“有”对不定指的“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定,其只能使该无定名词在一定程度上比一般无定名词更为有定一些(黄师哲,2004)[11],但是其定指性并非十分强烈,不能符合“幸亏”前位置对名词的定制性要求。因此,“有人”不能出现在“幸亏”之前的句法位置。

而在“纸牌幸亏没买到”一例中,虽然“纸牌”没有相关的显性限定语来对其进行限定,但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一致认为“纸牌”是特指的某个事物,因此其本身是有定的,可以作为句子的话题。在该句中,施事NP表现为零形式PRO。

同时,而语气副词“竟然”在同“有人”和“没有人”的句法关系上同“幸亏”并不相同。“竟然”的句法位置表现如下列用例所示:

(20)竟然有人通过了修肯树林的防护,走到了高塔的大门!(引自北大语料库)

(20')有人竟然通过了修肯树林的防护,走到了高塔的大门!(引自北大语料库)

(21)竟然有人那样干,而且还想大干特干,自以为得了“真经”。(引自北大语料库)

(21')有人竟然那样干,而且还想大干特干,自以为得了“真经”。(引自北大语料库)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不同呢?针对NP指称性问题,Diesing(1997)[12]认为VP是非殊指性的辖域(exitential scope),因此,一个有定的(definite)NP为了逃出存有闭包(existential closure)必须移出VP而获得其定指特征,而无定的(indefinite)NP则或者滞留在VP之内,或者移出并在相关成分的限制下而获得殊指性的(specific)解读。而作为句法和语用的接口区域,CP承载了整个句子的信息起点,出现在此区域的NP都是移出VP或者基础生成于此的成分。因此,CP阶段内的任何一个spec位置都需要一个定指或者殊指的特征。在左缘结构中,Foc(焦点)对成分的定指性并不敏感(熊仲儒,2008)[13],而Top的定指性特征较为强烈。由此,可以推测,由于“竟然”、“幸亏”等副词有可能嫁接在CP域的不同分支节点。

二、“幸亏”的句法表现

作为一个述谓性(predicational)副词,“幸亏”可以选择小句或名词短语等成分做其补足语,可以同各类成分共现,也可以单独使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22)幸亏你的好主意,我们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23)幸亏抢救及时,只有老人、孩子抵抗力较弱,终未抢救过来,竟死了一千多......(引自北大语料库)

(24)他差点要笑出声来,幸亏拼命忍住。(《围城》)

(25)这事情幸亏是愚兄禁得起风浪的,若是别人早吓毛了。(《官场现形记》)

(26)这场病幸亏有他。

(27)他及时来了,幸亏。

(28)幸亏事后,由于欧洲经济委员会通过了禁止有毒废物转迁的决议。(引自北大语料库)

(29)我送给他们的银器,也随着都沦陷了,地毯幸亏没买!(《围城》)

依据Cinque(1999)[14]等学者从纯句法角度对副词的分析,“幸亏”占据着句法上一个独特的位置,而“幸亏”所在的标志语位置在否定投射之上。因此,在句法顺序上,它们总是以“幸亏>否定词”的顺序出现。这也同上一节中有关“幸亏”的语义分析相一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只能解释“幸亏”同否定词的顺序关系,不能解释“幸亏”同其他成分的不同顺序。从表层结构来看,“幸亏”的句法位置千变万化。那么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幸亏”究竟嫁接在什么位置?其生成机制如何呢?

三、“幸亏”的附加位置和生成机制

为了了解“幸亏”的嫁接位置,先对相关用例做关系化处理。能够在关系化小句中出现的为CP域之下的附加语,而不能在关系化小句中出现的则为CP域的附加语。如下面例子所示:

(30)a.他幸亏遇到了小李。

b.*小李是他幸亏遇到的人。

(31)a.幸亏他没吃那碗饭。

b.*那碗饭是幸亏他没吃的东西

再来看“幸亏”同方式副词“聪明地”共现时候的先后顺序:

(32)幸亏他聪明地回答了问题,否则我还真不知道如何解决此事。

(32')*聪明地他幸亏回答了问题,否则我还真不知道如何解决此事。

(33)张三幸亏仔细地核对过商品的数量。

(33')*张三仔细地幸亏核对过商品的数量。

表层句法分布及测试结果显示“幸亏”只能出现在CP域及其上的位置。在与方式副词共现时,由于方式副词的嫁接位置较低,所以方式副词可以出现在其辖域之内。且其相互句法位置不可互换。

受句法、语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附加语的嫁接区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句法表层出现的不同顺序,并非完全可归结为嫁接位置的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其他成分围绕该附加语移位而生成的结果。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如果每个副词的附加位置都灵活多变的话,也会对儿童的语言习得造成非常大的负担。因此,附加语的分布实际上是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局域限制的。

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Li &Thomson(1976)[15]提出了汉语属于“话题突出型语言”的观点。而根据Rizzi(1997)[16]的CP分裂假设模式,在CP区域会有一个焦点和多个话题,如果没有显性成分占据那些分裂位置,诸多CP中的分裂成分会聚合为一个整体的C。依据上述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所谓“主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话题的位置。

在上述所列举的用例中,“幸亏”的所谓“灵活”分布仅仅是表层现象,“幸亏”的位置并无移位或者变动。在“他幸亏来了”这样的语句中,“他”从TP的标志语位置进一步上移至话题的标志语位置,从而在PF层面形成“他幸亏来了”的线性顺序。其生成机制如下所示:

(34)[CP[C'幸亏[C'[TP他i[T′来[AspP[AspP'了[vP[v'来[VP他i[V'来]]]]]]]]]]]

(35)[TopP他i[Top′TOP [CP[C'幸亏[C'[TP他i[T′来[AspP[AspP'了[vP[v'来[VP他i[V'来]]]]]]]]]]]]]]

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来分析曹逢甫(1996)[17]的相关例子:

(36)[CP[幸亏[去年[CP[TP[他没有娶阿花]

(37)[CP[幸亏[CP[TP[他去年没有娶阿花]

(38)[TopP[幸亏[TopP阿花j[TP[他去年没有娶阿花j]

在上述结构中,“幸亏”为副词,嫁接在TopP上。“去年”为时间名词,可以基础生成于TP或CP域,且在CP域同“幸亏”有相对较为自由的相互顺序。而根据Rizzi的CP分裂假设,可以允许多层话题的存在,“他”、“阿花”都可以成为话题,且无任何先后顺序。根据句子中相关成分“同形同指,在后删除”的原则,可以在PF层面输出上述句子。

再来看“幸亏”在句末单独使用时用例的生成机制:

(39)你来了,幸亏。

(40)[TopP[TP你来了i][Top′幸亏[Top′TOP[CP你来了i]]]]

小句“你来了”上移至话题的SPEC位置成为整个句子的话题,后面的小句“你来了”在PF层面输出的时候被删除。“幸亏”前面的逗号在一些文献中被称为“逗号语调”(comma intonation),在此不做过多阐述。是在句法-音系界面IP边界的一个标志。

上述用例中各种成分的不同位置及生成机制显示:在句法-语用界面,讲话者会因为其讲话意图而选择凸显某个词语来进行强调,以促进信息的有效传达,从而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四、幸亏”的表层句法位置及其语义变化

Ernst(2002)[18]认为副词的不同选择特征决定其语义辖域(scope)。而相关语义要求决定了词汇在PF层面的线性顺序。所有短语性移位都是由语义辖域及话语—相关的特征驱动和激发的,这种移位的特征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逻辑语言的特征(Chomsky,2004)[19]。

就“幸亏”来说,其不同的句法位置也会引发相应的语义变化,而且该现象已经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比如夏金(1994)[20]认为,如果小句发生的事件对别人有利,必须用“幸亏+主语A”的形式;反之,如果发生的事件对A有利,则“幸亏”可以出现在主语A之前或之后的位置。而赵彦春(2001)[4]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无论小句发生的事件对谁有利,作为句修副词的“幸亏”都既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后的位置。因此,在赵彦春看来,就“他幸亏来了”和“幸亏他来了”两个用句而言,语序的改变对于整个句子的语法实质和语义表达并没有什么影响。该小句同后续小句的所谓配置限制并不能妨碍句子的合法性,而是影响到篇章的衔接问题。

针对赵彦春的上述观点,基于“幸亏”对不同成分的修饰和管辖范围,可以根据Huang(1982)[21]的句法语义同构原则(Isomorphism Principle)对因“幸亏”和“他”的句法位置变换而引发的语义变化作如下分析。“幸亏他来了”中的“幸亏”在表层顺序上C-统制“他来了”,是对整个命题的一种评价。其语义辖域覆盖“他来了”,强调“他来了”整个命题所造成的相关后果。而在“他幸亏来了”中,“幸亏”C-统制“来了”这个事件,强调的是该事件对相关后续话题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而在“纸牌幸亏没买”中,突出没买的东西是“纸牌”。而“幸亏没买纸牌”中,突出的是“没买纸牌”的行为事件。因此,附加语的位置不同,其语义内涵就会有所区别。换言之,语序的改变对于整个句子的语法实质和语义表达还是有影响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探讨“幸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变换时,往往集中于“幸亏”前半小句的探讨。实际上,在语言的使用中,“幸亏”小句大多并非单用,而是镶嵌于语义比较丰富和复杂的语境中,其语义及句法现象相当复杂。此处以上节出现(14)和(15)例来进行说明,这里重复为:

(41)幸亏有人来了。

(42)*有人幸亏来了。

夏金(1994)[20]的观点可以充分解释(42)例不合语法的原因。因为如果(42)例合法,那么因为“有人”C-统制整个句子,“有人”就应该是受益方。而且在后续的语篇中,也应该是被进一步阐述的对象。但是,作为一个无明显定指性的成分,“有人”显然并无能力承担起上述所有的功能。因此,(42)例为不合法的用句。这也进一步显示了“幸亏”的不同句法位置同其语义关系的紧密性。

另外,在“幸亏”类复合句中,“幸亏”所引导的小句是从句,或者说是一个体积更大的附加语。那么“幸亏”前的所谓“主语”有可能是主句的主语移位而来,而非“幸亏”小句的主语移位而来。先来看有相似结构的“因为…所以…”的生成机制:

(43)由此来看以下用例:

(44)李四因为出了问题,所以不能去北京。

出现在“因为”前的“李四”不是“因为小句”的主语进行移位的结果,而是主要小句的主语进行移位的结果。在主要小句的主语进行上移后,如果“因为”小句的主语与该主语同形同指,出于经济的考虑,便会被删除,仅在原位留下语迹。如下所示:

(45)[李四i]因为[李四i]出了问题,所以[李四i]不能去北京。

换言之,出现在“因为”小句前的主语应该同主要小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以“α因为…,所以α…”的形式出现。如果以“α因为…,所以β…”的形式出现则是不合法的。如下例:

(46)*[张三i]因为[张三i]出了问题,李四不能去北京。

由此可见,“因为”前的主语不是由“因为”小句的主语移位而来,而是主要小句的主语移位而来,“因为”前如果出现主语,那么该主语同结果小句的主语保持一致,并基于经济的原因,将后面同形同指的成分予以删除。因为根据附加语条件限制(Adjunct Condition),附加语小句的内部主语的提取也违反了下列原则:

(47)附加语中的任何短语都不能够被提取。

以此,假若将“幸亏”类复合句也进行这样推演的话,那么“幸亏”从句中的成分是不可能被提取置于句首位置,基于之前对副词“幸亏”附加位置的分析,其前出现的成分有可能是“话题”(无论是话题也好主语也好,在此搁置讨论),都是与主要小句叙述相关的成分。来看下例:

(48)那场火,幸亏消防员来得快。

如果把句子补充完整,为:

(49)那场火i,幸亏消防员来得快,否则(那场火)i就会造成很大损失。

处于话题位置的“那场火”与主要小句中的“那场火”同形同指,因此处于稍后位置的“那场火”在PF层面被删除。

由此,“幸亏”前出现的名词性成分(NP)与主要小句关系密切。对于“你幸亏来了,否则我就买不到东西了”等用例,不仅仅是语篇衔接而造成的拗口问题,在句法上也是不合法的。

五、结语

在现代汉语中,“幸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副词,无论是在句法位置上,还是语义解读方面,都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特性。从语用方面讲,它是小句和语篇的衔接点;在句法位置上,它嫁接在句法和语用的界面C-区域,包含了丰富的句法、语用和语义信息;在语义上,它不仅表达了讲话者对所述命题的评价和态度而且引起句法位置的不同而展现的不同的语义特征。有鉴于此,综合多种因素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分析其语用、句法及语义特征,以求能够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方面遇到的难点提供理论、事实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用例移位句法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资费拨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用例规约在课程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使用用例建模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研究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