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特色

2021-11-30郝佳婧

关键词:实力价值观核心

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19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系列论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了根本指导。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包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直面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问题,主张在全社会进一步培植文化自信,继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主张在网络场域积极弘扬正能量,促进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有关文化建设的系列论述,逻辑严密,结构科学,意义深远,展现出坚定文化自信以奠定理论根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凝心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引领方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突破重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等理论特色。

一、厚植文化自信以奠定理论根基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命题,这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之一。

(一)科学内涵: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从语义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化自信”是一个合成词,由“文化”和“自信”两个词语组成。文化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汇。广义上的文化概念十分宽泛,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化”。人是文化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的过程即是“人化”的过程,凡是凝结着人的实践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狭义上的文化概念的指向性相对明显,即人的精神活动以及在精神活动当中的产品。而自信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预期,是一种良好的肯定性的情绪体验。习近平将“文化”与“自信”联系起来,合称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生成的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是对中华文化持有的认同和肯定的态度。文化自信,是不自卑、不自负的“自信”,绝非片面地追求“民族虚无主义”或者是“历史虚无主义”;也不是“文化自负”,盲目地搞“文化复古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高度认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我国文化的现实作用。在全社会继续厚植文化自信,就要在积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并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二)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指引,也是推进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的重要精神动力与有力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性。正如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所指出的,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并且“在吃母亲奶的时候”[2](P291)就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重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非但没有被折损和淹没,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灿烂辉煌、熠熠生辉,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财富。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鲜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信念、理想、思维、传统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的凝结,是我们进一步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底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新的文化样态,是指引着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的重要文化引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让我们有底气、有力量、有理由、有信心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效抵御外来敌对势力的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价值意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极具开创性和创新性,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注入了鲜活力量。习近平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3](P16)文化对个体的人格塑造、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国运的兴衰、文化安全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更为基本、深沉和持久的力量,是筑牢中华儿女精神根基,应对外来思想文化渗透的有力精神武器。文化自信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牢固树立的自信,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对自身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是完善个体人格、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应当以什么样的文化底蕴、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问题,也回答了新时代应当以什么样的文化血脉、什么样的实践路径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概言之,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础,代表着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论述当中十分重要的命题。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凝心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做出了集中表达,具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凝心聚力、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是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理论特色。

(一)基本内涵:中华儿女共同价值观的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其内容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价值取向的高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以及“价值观”。在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要素当中展现出这样的逻辑关系:“核心”这一词汇为“价值观”作出了内容上的凝练和限定;“社会主义”这一要素则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向和基本性质。“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当中包含了人们对“价值”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评判标准、实现方式等;“核心价值观”是某个国家、某个阶级或某些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是被一个群体中多数成员普遍接受和高度认同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将所有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当中最集中、最具代表意义的部分加以凝练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脱离了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是失去方向的民族,缺失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缺乏核心价值观的群体无疑是缺乏凝聚力的群体。作为文化体系核心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形成的,能够为中华儿女奋发向上、开拓事业赋予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价值体现:凝聚中华儿女更广泛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4(]P132)这一论述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价值意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更广范围中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汇集力量,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相连相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满足人们对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与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方向与民心所盼的契合,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源泉,更有利于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作出指引。中华民族虽然有着地域之差、民族之别、身份之异,但也有着共同接受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厚植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近十四亿人口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更广泛而集中的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

(三)应有之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明确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4(]P144)全体社会成员都有了坚定的信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也就有了坚实的保障,才能更好地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要让人民树立坚定的信仰,就需要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引领、凝聚等重要作用,引导人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求自身,涵养道德,鞭策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振精气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做到“从小抓起”。除此之外,还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广泛、更高效地在全社会凝心聚力,汇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前进动力。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的“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魂”,凸显出鲜明的内容特色。

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方向

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要求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这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之一。

(一)笃定方向: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习近平曾经做出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定位到“极端重要的工作”的崭新高度。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观点起到引导作用,发挥政治聚合、思想整合功能,引导更多的社会成员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科学价值取向,增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任感、认同感,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者和维护者。习近平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4](P140)定位为坚决不能忽视的领域,认为意识形态的建设一旦松懈,就为政权的土崩瓦解打开了缺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要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不走歪、不偏离、不走样,为各项事业提供方向保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定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应有之义:坚决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对经济基础起到反作用,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关乎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上,必须严抓、狠抓,没有任何理由和退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着力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反对和批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既要加强正面宣传,也要勇于与错误观点作斗争。要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根本性指导作用。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展现出以意识形态建设引领方向的内容特色。

四、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突破重点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要求向国际社会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声音、更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要求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从宏观上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表现出以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为重点的特色。

(一)现实意义:文化软实力的意义重大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P198)这番论述高屋建瓴地突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相对于硬实力来讲,“软实力”的性质更加倾向于实力的弹性和柔性,以非强制的手段达到目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借助文化而生成的、依托文化而产生的实力,是国家以文化为载体所产生的凝聚力、吸引力与感召力,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相对广泛,包括了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传统习俗和国家的外交政策等。提升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借助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实践路径:持续增进国家文化软实力 不断增进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对内要做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写好”中国故事,为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来讲,就要坚持“双创”的基本方针,挖掘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时代价值。要大力发挥文化事业的公益服务属性,满足人们对当下与未来生活的各项期待与诉求。要持续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继续挖掘文化的经济价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属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起来。要更富实效地增进文化软实力,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相关的人才建设,为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政治保障和人才保证。另一方面,做好国际话语权建设,让国际社会爱听、愿听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听得到、听得清中国声音。要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既要“形于中”,也要“发于外”。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点,在国际社会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要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有一个整体把握,加强现代媒体的建设与融合,为向国际传播中国故事提供技术支持。还要不断探索我国文化传播的艺术,做好国际社会的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自觉坚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坚守中华文化的道德准则和核心理念。

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突出优势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调程度、重视程度和落实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内容特色的体现。

(一)价值构建:着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凝结,其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强烈的人文精神以及优秀的价值理念等,为新时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完善个体人格、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国家发展等方面都展现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放眼当今世界,文化发展逐步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的中华儿女,也就更加有力量、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在多样文化的冲击中屹立不倒,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也需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P195)积极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益于激发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还有助于彰显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在世界文明之林凸显中华文明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二)实践路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要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要求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做到“双创”,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不忘本来、继承原来、面向未来、着眼将来。既积极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也要主动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既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本民族文化,又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看看待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融合。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论述,突出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与突出作用,明确了我国传统文化这一突出优势,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内容创新。

猜你喜欢

实力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