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分析

2021-11-30

云南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弥勒科技成果科技

朱 权

(弥勒市植保植检站,云南弥勒 652300)

国家为了推动各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这些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导向。弥勒市在省、州科技部门及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通过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区)建设,围绕“巩固提升粮、烟、蔗、畜,发展壮大菜、果、花、药”的要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自主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经济增长点,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扩大和增强示范辐射功能,培育出一批领军型企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巩固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示范引领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更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一、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一)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弥勒市制定出台了《中共弥勒市委 弥勒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2013-2017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实施“弥勒市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及“弥勒市科技助推山坝协调发展计划”。按照《弥勒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弥勒市专利资助办法(试行)》《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速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弥勒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弥勒市市管专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发明创造,对荣获市及市以上各级科技进步奖的各类科技成果,弥勒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经费给予奖励;安排科技专项经费50万元,重点抓好1~2个产业科技示范工程、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安排2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成果转化应用扶持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奖励。

(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1.抓好科技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弥勒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市情,按照省、州科技项目的选题指南,加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调研征集力度,重点征集和筛选效益显著、技术先进成熟、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强的项目,“十二五”期间实施84项,争取支持经费2300.1万元,其中国家级5项410.1万元、省级46项1580万元、州级33项310万元、市级90项250万元;项目涉及机电、新能源、材料、养殖、新型建材、食品、种植、制种等行业,科技投入的增加为科技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结合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省农业农村厅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1.2万hm2现代高原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解决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科技的引领,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形成“示范园+合作社+种植户”的“牛背”发展模式。“牛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辐射带动了弥阳、西三、朋普、五山等乡(镇),前来学习的经营农户有2500余人,带动种植葡萄733.33余 hm2,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园由2011年的3.2 hm2扩展到112 hm2,并配套了沟渠路电等设施。葡萄的种植,带动了酒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201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22.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7亿元,其中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3.76亿元,弥勒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和农业旅游示范县。云南红酒庄旅游服务公司的云南红酒庄万亩葡萄园(果园景观)被农业农村部(前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西三镇可邑村的可邑阿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特色民俗村)被认定为“中国最美乡村”,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良种覆盖率达100%,科技入户率达80%。

3.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轻型化、终端化、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现代烟草及配套产业、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三大产业板块,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突破发展非烟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从过度依赖烟草工业向注重非烟工业转变,从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耗能污染向环境友好转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开放、外向、低碳、集约、高效型现代工业体系。目前6家高新技术公司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2.67%。

4.实施“科技服务体系终端联通计划”建设。利用弥勒市现有农业和科技信息网、数字乡村网及时发布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土地流转、农机作业、农产品市场、惠农政策等信息,在竹园、巡检司镇建立了基层科技服务站,配置电脑、桌椅等硬件设施,培训了一批农民信息员,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信息及时反馈给专家(电话12316),专家在线服务,农业和科学技术局进行监督,现场指导服务。目前有市级技术推广单位14个168人,形成稳定的科技推广体系。全市有专业技术人员5957人,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业服务的积极性,制定了《弥勒市2017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下派科技特派员182人服务园区产业技术的发展,有省级科技特派员19人。根据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和技术特长,每个基层农技人员指导3个示范主体(示范户),优先配置了柑橘产业99名、葡萄产业41名、玉米产业42名基层农技人员,负责对全市546户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47人。基层农技人员实地指导1000余人次。

5.智慧城市建设。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载体,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规范建筑工地、公共场所秩序、食品卫生等管理。加强城市卫生、交通、公共设施管理,构建城市环境清洁优美、交通畅通便捷、公共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的制度性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推广环卫保洁管理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经验,全面提升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

6.强化政企协同创新,引擎产业技术升级。浙江大学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签署科技合作协议,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落地弥勒市。通过成立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为红河州引入“科技+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加大红河州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和红河州企业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外相关企业和领域内高端人才到红河创业创新,努力打造集领军人才集聚、新兴企业孵化、高新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突破发展技术产业瓶颈,形成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建议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按照“创新发展增活力,协调发展保增长,共享发展惠民生”原则,依托云南弥勒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核心区1.2万hm2,示范带动2万hm2,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依靠科技力量打造弥勒市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核心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利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科技引领,加快推进工业强市的战略

以弥勒市工业园区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烟草及配套产业、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高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3大产业板块,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要把集聚集群作为主要目标,把健康食品工业园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壮大园区经济总量,把弥勒市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支撑,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把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把高原绿色食品加工、通用航空装备制造打造成为技术领先、竞争力强、市场广阔的标志性产业。要把绿色低碳作为有力抓手,着眼低能耗、高技术,构建绿色工业新体系,打造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努力推动工业经济逐步实现创新型、开放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两型三化”发展。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高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

(三)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围绕公共卫生和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领域推进科技进步,着力抓好重大疾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更好地服务“三农”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的群众化、社会化和经常化。继续组织科普日、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进社区、进校园”等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强与企业交流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创新企业申报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专家院士工作站建设协调服务,促进技术贸易稳步增长,交易增长率达到10%,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金融部门为支撑、广泛吸纳民间及市外资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探索建立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机制、科技发展的风险投资与撤出机制、担保机制、保障机制、科技信贷机制,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创业。

(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建设绿色、生态、活力、富裕弥勒为主要目标,以技术引进、成果转化推广、自主创新为抓手,着力促进弥勒市优势产业调结构以及技术提升。重点解决工业、农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技术问题,大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标准化生产发展,完善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中间机构和服务平台;通过为孵化企业提供市场、客户、财务、融资、人才、运营、技术、政策等信息和支持,促进在孵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从“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4个方面,形成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鼓励地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做好创造环境、支撑引领、提供服务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六)实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终端连通计划,做好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为提高弥勒市信息化水平,成立了市、乡(镇)信息服务站,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一是园区组建了以大学生村官、村委会专职副主任、涉农企业、种养大户为信息员的队伍,在139个社区、村委成立了益农信息服务社;二是建立了云农12316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为高原农产品、休闲农业、乡村农资及农业技术等14个栏目;三是各乡(镇)农业科学与技术站、局属各技术推广单位设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点,把科技培训和服务工作深入村委会、田间地头,逐步改善基层服务设施,为产业的兴旺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服务功能,开展全市农业技术指导服务,覆盖率100%,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弥勒科技成果科技
一部承前启后的剧本——吐火罗文A《弥勒会见记戏剧》的意义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技助我来看云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弥勒信仰研究》出版
科技在线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