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分析

2021-11-29戴凡凡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有效性分析小学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全新的变革和调整,在新型的小学课程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较高的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制订明确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分析

一、 引言

在中国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好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保证学生长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对此,文章对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中国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

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明确的分组分工,整体学习气氛有待提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小组学习分工不明确,学习氛围较差的情况。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会严重影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厌恶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是进行小组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否则将严重影响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不利于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有效性较低

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秩序是保证课堂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的教学秩序又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对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活动来说,信息技术的操作知识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应用特征,因此确保课堂秩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为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在合作学习中专心学习,教师不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效率,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降低。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

在目前中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较为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制定,根据课后的评价反馈体系呈现的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科學分配小组,优化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需要进行明确的小组分组,合理组织群体,使学习小组的成员处于同一水平,以方便于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分工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组内异质性和组间同质性的原则,科学地分配学习小组,让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有关情况,学习基础情况,性格爱好情况、进行统一的汇总,而后通对分小组结对子的方式进行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提醒和引导,让小学生们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意识,提升小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知识,热爱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和两个能力低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协调。按照群体异质性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成小组,使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还可以为班级选出学生领导,帮助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选,再通过班级全体成员的投票选出。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氛围,提高整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合理有序的课堂是保证教育任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老师可以制订明确的班级规定,约束学生的行为,维持好课堂上的秩序。例如可以规定学生不能在课堂上随便走动等。教师要严格按照学习要求约束学生课堂上的行为。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课频率较少,学生很难与信息技术教师接近,对教师的尊重不到位,会进一步造成教室秩序失去控制。对此,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联机,在各个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信息化知识相对丰富,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知识的学习、实验的设计和动手操作。这对其他小学生而言,能够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全面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化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稳定教学秩序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侧重任务型的信息技术教育,小组协作任务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在对小学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责任非常重大。首先对小学教师而言,在思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因为信息技术不属于小学生的考试范围,而忽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同样对小学生而言,目前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爱提问、爱研究是小学生全面接触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大纲要求,进行教学的设计和教案的准备。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合作目标的设定可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与信息技术操作经验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个人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整理文件》的具体信息技术课程时,教师首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梳理,即分析出哪些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哪些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哪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关注度比较高、比较有吸引力,这对小学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把这些重要知识全面写在自己的教案上,而后再进行全面的教学。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进行及时的回复,同时对小学生爱提问题的习惯给予表扬,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化知识的积极性。《整理文件》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电脑上原有文件夹内的文件进行全面的整理,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对一些同类型的文件、创建时间相同的文件,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类存放,而后更改文件夹子的名字。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所讲授的信息技术操作知识,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下载和安装软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习团队,领导其他学习能力弱的人进行学习操作。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下载软件,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分配不同的下载作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熟练掌握了下载和安装软件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和帮助,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对《网络文明小公民》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网络文明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再具体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进行讲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指派每个学习小组中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绿色上网的措施进行整理和分享。

(三)以评价来反馈小组合作的成果,建立良好的合作循环体系

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合作团体的集体评估与团体成员的个人评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建立配套的评价体系,对小组学习效果和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反馈。例如在阶段性的信息技术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打分,通过分数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表现,鼓励小组成员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合作。在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后,教师可以根据分数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名次排列,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表扬,对排序靠后的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正,让学生明确小组的学习定位,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而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正之后,老师还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评价和分析。可以从小组成员的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學习积极性、学习能力、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小组成员的具体评价和反馈。除了教师对小组学习情况和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评价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教师再根据具体的学生评价和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更加清晰,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定位,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此外,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应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启发,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可以推动学生小组学习的进程。例如,教师在《美化图形》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具体技能,如复制、粘贴、改变图形的大小和位置等,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审美知识来设计构图和配色,教会学生如何让图形设计更具有创意和想象力。此外,老师还可以将以前掌握的操作技巧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五、 结语

全面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对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化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小组的学习合作,还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意识等,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具体可以从目标设定、小组成员配备、教师参与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教学环节的设定和改善,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印香香.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探讨[J].成才之路,2019(21):41.

[2]姜坤.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0):34-35.

[3]于猛.合作探究 构建有效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之道[J].新课程:小学,2019(2):118.

作者简介:

戴凡凡,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敬恩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分析小学信息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对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