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对PACS系统以及临床诊断的辅助应用

2021-11-29蔡书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影像学服务器传输

蔡书存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江苏 盐城 224001)

PACS系统主要有存储、管理影像学图像的作用,随图像资料的累积,PACS系统可作为影像学图像资料库,为医院内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医学研究资料[1]。则院内PACS系统的运作、建设情况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PACS系统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深入探讨分析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PACS系统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1 PACS系统的相关简述

1.1 PACS系统的基本概述

PACS系统即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是医院影像科室内较常见的系统工具,利用此系统可将日常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图像,经相关接口转化成数字图像信息,并进行海量保存,待医师或患者需要调取相关影像学图像时,则可利用PACS系统及时调回,以确保医师能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评估、诊断,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救治[2]。综上,PAC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传输、存储各类影像学图像数据,通过PACS系统的建立与落实,有利于医院内部医学影像科、医院与医院间各类影像学图像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利用PACS系统可及时采集、存储、传输X线片、超声、CT等临床检查所产生的影像学图像[3]。

1.2 PACS系统的优势

随着PACS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以下主要对PACS系统优势进行阐述。第一,同传统的纸张、胶片等影像学图像存储方式相比,PACS系统是将各类图像进行数字化存储管理,因此PACS系统能有效减少纸张、胶片等方面的物料成本,减少相关材料的浪费。第二,由于数字化存储管理方式,仅需有电子设备、存储管理平台即可,因此同传统纸张等图像存储方式相比,PACS系统无需占用过多的场地来达到存储的管理目的,且无需过多管理人员对图像进行监管、整理,能有效减少相关管理成本[4]。第三,基于纸张、胶片等材料承载的影像学图像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即阳光暴晒、潮湿等因素,均会致其图像失真,进而易影响医师对受检者病情诊断的精准度,而PACS系统数字化管理存储方式则不易受此类环境因素影响,能有效确保其存储图像的完整性[5]。第四,由于PACS系统有系统化的管理、存储平台,因此系统管理人员只需要输入患者病历或影像学图像存储日期等,即可快速调取所需图像信息,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能有效避免因调取影像学图像而花费大量时间,致患者诊疗进程受到延误。第五,随PACS系统内影像学图像资料的累积,海量的图像资源可形成数据库,各类典型或稀少病历图像均可作为医院医护人员研究的主要资源,可为其今后的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六,PACS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利于各类影像学图像资料的调取、传输,因此各医院间也可通过此系统进行不同影像学图像资料的交流,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2 PACS系统在医院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医院信息化发展,各类临床检查诊断方式的革新,PACS系统也需随之有所发展与改善,但就当前PACS系统应用情况而言,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下面主要对PACS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阐述。

2.1 相关影像设备的接入问题

随着当前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类影像学检查诊断设备也都日新月异,因此易存在PACS系统同部分影像学检查诊断设备接口接入不相符的问题。即一种情况为PACS系统随时代发展,更新换代后的PACS系统无DICOM接口,则部分偏远乡镇地区医院的医疗设备因过于陈旧,而无法同新PACS系统相连接,进而会影响其影像学图像的采集、存储与管理。另一种情况为PACS系统相对较为陈旧,而影像学医疗设备为最新产品,则易存在PACS系统与影像学医疗设备的DICOM接口不相符等状况,或是影像学医疗设备传输、存储图片资料的相关软件平台有所变更等问题,则此类问题均会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2.2 PACS系统数据存储容量的问题

随着各类影像学图像资料的累积,PACS系统终会面临相应的存储问题,即数字化平台的存储空间已用完,虽数字化存储容量较大,但仍有一定的容量范围,因此PACS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存储容量问题。一般情况下,图像资料多在0.5~10 M,则为节省存储空间,可将图像资料进行压缩打包处理,以节省存储空间,然PACS系统数字化存储空间的限制,终会对其整体的管理质量造成一定影响[6]。

2.3 PACS系统存在影像学图像资料传输过慢的问题

随医院就诊人数的增加,影像学图像资料的增多,同时待PACS系统超过一定负荷时,其整体的运行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PACS系统易存在影像学图像资料传输过慢之类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个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资料不仅只有一副图像,如一个患者核磁共振影像学图像资料完整的多在700幅左右,若医师要完成此例患者的病历报告,则需调取这700幅图像,因此需将图像资料自PACS系统中再调取至CT设备上,以便于重新观察相关图像资料。而一般情况下PACS系统传输速度在2~3幅/s,则经核磁共振图像资料的调取就至少需要3min,同时PACS系统还需同时运行其他患者影像学图像资料的传输、存储工作,因此其整体的运行速度会受严重影响,会增加PACS系统的运载负荷,影响医护人员整体的工作效率。

3 PACS系统在医院信息化过程的改善对策及临床诊断辅助情况

通过对PACS系统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提升PACS系统整体的应用效果,有效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下面主要对PACS系统在医院信息化过程的改善对策及临床诊断辅助情况进行叙述。

3.1 加强医疗设备及各类信息化设备的建设

医院可加强在医疗设备、信息化设备改善方面的资金分配,以便于医院更新、改善医学影像学检查诊断设备,及时更新PACS系统,确保PACS系统的有效运作。同时需加强相关硬件、软件设备的升级改造,包括PACS相关操作系统的改造升级等。经软件、硬件两方面的同时改善,能进一步扩大PACS系统的存储设备,扩大其图像资料存储容量,同时对其管理操作系统也会有所改善,各项操作措施更为便捷,有利于其管理效率的提升。

3.2 在PACS系统中加备用存储设备

可在PACS系统原有的存储平台及存储器中加入备份存储服务器,将部分图像资料调入备份存储器中,则有利于PACS系统对备份存储器中图像资料的调取,且能进一步扩大PACS系统的存储容量,解决其容量有限的问题。

3.3 PACS系统服务器的改善

PACS系统可通过调整服务器,达到调整、提升PACS系统运作效率的改善目的。即可对PACS系统的相关服务器参数进行调整,让CT等影像学设备的图像资料不直接传输至PACS系统的服务器中,而是先传输至EA4.0服务器中,以EA4.0服务器作为中转再传输至PACS系统的服务器中,则能有效提升PACS系统的负荷量,有效提升其整体的传输速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PACS系统对医院影像学图像资料的采集、存储、管理都尤为重要,通过PACS系统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医院影像学图像资料管理、存储方面的成本,能提升医护人员整体的工作效率,且PACS系统中海量的图像资料,可作为院内医护人员医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随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步调的加快,就当前的PACS系统应用情况而言,仍存在相关影像设备接入不符、PACS系统数据存储容量较小、PACS系统存储影像学图像资料传输过慢等问题,则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医疗设备及各类信息化设备的建设,在PACS系统中加备用存储设备,调整改善PACS系统服务器这几项改善对策,以提升PACS系统整体的运作效率,有效推动医学影像科室的信息数字化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影像学服务器传输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出炉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