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市场需求下的中柬稻米合作——柬埔寨稻农种植行为实证

2021-11-29冯璐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稻米海拔柬埔寨

冯璐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变化与我国粮食安全密切相关,深入了解国际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①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原文摘引自“二、(五)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9—2018年,我国稻米年出口量从79万t上升到209万t,进口量从36万t上涨至308万t。国际粮农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报道:2007—2008年,国际水稻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全球粮食危机[1-2],这不仅导致一些国家的严重动荡,也引发对当前和今后世界粮食危机的广泛关注[3-4]。在国际水稻市场上,东南亚国家是全球稻米重要的净出口区和最大稻米出口基地,泰国和越南一直是主要稻米出口国[5-6]。但是,国际市场的稻米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原产于柬埔寨,由于稻米边境私自交易缺乏官方统计,使得柬埔寨对于国际稻米市场和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被低估[7]。柬埔寨农林渔业部估计,2010年柬埔寨人均稻谷产量超过560 kg,但人均年稻米消费量仅143 kg(约折合223 kg稻谷),稻谷年结余约400万t,但出口总量仅为约5万t[8]。

②本文部分编译资料由北京理工大学王怀豫博士/副教授提供:Wang H.Patterns of varietal adoption and economics of rice production in Asia.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Manila,Philippines,2012。

农业是柬埔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柬埔寨地处湄公河流域,位于泰国和越南之间,国土面积18.1万km2,其中22.7%为可耕种土地,年降水量超过1 500 mm,贫困发生率高达17.7%。2015年,柬埔寨总人口1 558万人,农村人口占80%,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2%。2019年,柬埔寨GDP达268亿美元,增长率达7.1%,国民人均总收入1 480美元,其中农业GDP占29%,吸收了约75%的劳动力。水稻种植面积占柬埔寨耕地总面积90%以上,而50%作为口粮被直接消费,提供柬埔寨人均70%的卡路里需求。目前,柬埔寨水稻生产以“雨养”种植为主,柬埔寨水稻平均单产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低的,如何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是柬埔寨水稻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2008—2010年,柬埔寨水稻年均播种面积为270万hm2,年均单产为2.85 t/hm2[8]。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是影响柬埔寨水稻单产的主要因素,具体体现在缺乏优良品种、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化肥使用率较低以及灌溉覆盖面较小等[9]。

但是,作为新兴稻米出口国,柬埔寨具有相当的潜力发展为东南亚国际粮仓、稻谷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国际稻米流通中心,其水稻生产情况将继续对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稳定国际稻米市场价格发挥重要作用[10]。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农业资源和耕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柬埔寨水稻生产呈现出较强的商业化特点[11]。2010年,中柬两国签署关于柬大米对华输出的检验检疫议定书,大米贸易成为两国经贸合作新增长点,2016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柬埔寨大米最大出口市场,2019年出口量高达22万t。同时,中国企业涌入柬埔寨稻米产业链投资,对推动柬埔寨稻米产业欣欣向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掌握柬埔寨水稻生产情况,也有助于分析国际稻米市场的供给和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更好地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1 调查研究方法

1.1 数据收集和样本设计

柬埔寨共有24个行政区域,中部和南部地区为平原,海拔较低;东部、北部和西部地区环绕着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各行政区域均有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2010年,6个水稻主产区包括西北部的马德望省(Battambang)和卜迭棉芷省(Banteay Meanchey),中部的磅通省(Kampong Thom)及南部的波罗勉省(Prey Veng)、茶胶 省 (Takeo) 和磅 针省 (Kampong Cham),水稻产量占柬埔寨全国总产的63%,水稻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一半,其中,马德望省是柬埔寨优质香米的主产区。柬埔寨水稻生长季节,分为雨季和旱季,其中,雨季是主要生产季节,于每年5至6月播种,同年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80%,种植面积占全年总面积的85%。本次调查包括柬埔寨水稻主要生产区马德望省、菩萨省、磅通省、波罗勉省、茶胶省和贡布省,其中马德望省和菩萨省位于柬埔寨西北部,靠近泰国边界,磅通省位于中部地区,波罗勉省、茶胶省和贡布省位于南部边境,靠近越南。六省占柬埔寨全国水稻总面积的48%,共收集16个村的607户农户的2010年雨季和旱季的水稻数据。

1.2 计量模型选择和构建

水稻品种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稻农生产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农户对于水稻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是不同因素在农户家庭决策中的体现。根据同一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现代品种的种植比例,可将农户分为采用型和非采用型。本文主要研究农户现代品种采用率和采用程度两个方面。所谓现代品种,是与传统品种相对应的,指的是通过杂交培育发展而来的品种。现代品种采用率和现代品种面积占水稻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农户水稻技术采用的两个重要指标,前者反映了农户对于水稻改良技术的信息获得程度,后者则反映了农户对于这一改良技术的接受程度。由于一个农户要么是采用者,要么是非采用者,发生指标具有双变量的特点,故采用行为模型的构建借助非连续双变量模型,Probit模型描述如下:

Y*表示不可观察的潜在变量,指外部干预函数,如农田或农户特征等,Y表示可观察到的选择变量。假设Probit模型中采用变量Y是潜在变量Y*的函数,并且只有当Y*超过设定的临界值时,Y才能被观测到。采用程度以每户种植现代水稻品种的面积比重来衡量。本文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稻农现代水稻品种采用程度的因素。

Tobit模型最初被Tobin(1958)[12]定义为:

Yi表示农户种植现代水稻品种的面积比重,Xi为描述农田和农户特征的矢量,β是未知系数的矢量,表示影响采用程度的各外生变量的边际效应。在Probit模型中,以农户是否在种植水稻时采用了现代品种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以分析农户现代品种的采用率,该变量为二元变量。在Tobit模型中,以现代品种种植面积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来衡量农户现代品种的采用程度。

2 调查研究结果

2.1 稻农家庭主要特征

农业收入是柬埔寨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水稻收入则是稻农收入的重要支撑。调查农户户均年收入为1 688美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8%。调查农户家庭规模约为5人/户,平均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低于世界银行2008年确定的每天人均1.25美元的国际标准。而在农业收入中,水稻收入约占农业总收入的75%,调查农户家庭总收入的44%。除磅通省和茶胶省水稻收入在农户家庭收入中比重较低以外(分别为17%和36%),其他省份水稻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比重均超过50%。

女性在柬埔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被访稻农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成员属于16~50岁的劳动力,不同省份家庭的劳动力年龄结构与数量差异不明显。同时,调查中的受访者均为直接从事并能对家庭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决策的人员,60%的受访者为女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性是柬埔寨水稻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及农田的重要管理者。其次,柬埔寨的妇女参与了大多数家庭决策,尤其是农业活动中的销售决策以及收入分配(表1)。

表1 柬埔寨调查稻农家庭人口及经济状况

2.2 稻农家庭种植情况

稻农农地规模差异较大,灌溉条件差复种指数低。调查农户户均土地面积1.8 hm2,不同省份农地规模差异较大,其中,磅通和波罗勉两省的农地规模差距较大。多数农户耕种自有土地,仅约9%的土地为租赁。调查地区农户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作物多样化程度较低,水稻占各省份耕地面积的比例均超过90%,仅有不到10%的耕地用于种植水果、蔬菜、豆类和其他农作物。农户按地形将农田分为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高海拔地区的水稻生长仅发生在雨季,中海拔的一些区域和低海拔地区的水稻主要在旱季进行灌溉种植,80%的土地是采用雨季耕种方式,南部省份旱作灌溉的耕地比重高于其他省份,灌溉条件较差是影响水稻复种指数低的因素之一。贡布省整体复种指数为162%,高海拔、中海拔和低海拔复种指数分别是104%、156%和183%。除贡布省不同海拔复种指数差异较大外,其他各省份的复种指数差别不大[13]。灌溉设施作为公共建设投资是柬埔寨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复种指数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柬埔寨的水稻种植面积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表2)。

表2 调查稻农土地主要经济特征

2.3 稻农水稻品种采用情况

柬埔寨的水稻生产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1960—1970年传统种植时期,这一阶段水稻种植面积较为稳定,单产提高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1970年后,柬埔寨受红色高棉政权统治的影响,大面积土地荒废弃种,水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2)1984—1994年水稻种植恢复时期。红色高棉政权衰落之后,水稻生产逐步恢复。但是这一时期,水稻单产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不足1.5 t/hm2,播种面积扩大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1995—2008年水稻生产快速增长时期。1995年是柬埔寨水稻生产的重要转折点,改良品种的采用,尤其是光周期不敏感现代改良品种和对传统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后的传统改良品种的采用,是该时期柬埔寨水稻生产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1995—2008年,水稻产量年增长率为5.7%。同时,优质稻种、旱季水稻面积的增加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因素也推动了柬埔寨水稻生产的进一步提高[13]。

水稻种植季节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农户通常只在雨季种植水稻,其中西北部菩萨省和中部磅通省的农户仅在主雨季种植水稻。而在南部地区,水稻在雨季和旱季均可生长,甚至还会出现在早雨季、主雨季和旱季种植三季水稻的情况,茶胶省有49%的农户在旱季进行水稻种植。整体而言,水稻主要种植在海拔较低的地区,而其他作物则多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低海拔和中海拔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52%和36%,其中,中部地区的磅通省低海拔水稻种植面积最高(79%)。

水稻种植品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柬埔寨目前种植的水稻多为常规稻,历史上以农家品种为主。柬埔寨的水稻品种可以分为3种类型:现代品种(MV)、传统品种(TV)和改良传统品种(ITV)。现代品种在水稻种植总面积中占比最大(41%),且在南部省份种植比例远高于西北部和中部省份。改良传统品种是从传统品种中纯系选择产生的,传统品种和改良传统品种在西北部和中部更受欢迎[13]。现代品种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区,良好的灌溉条件是现代品种多种植在该地区的重要原因。在靠近越南边境的南部省份中,超过80%的低海拔田地种植现代品种。传统品种和改良传统品种则主要集中在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尽管现代品种在南部省份较为普遍,但季节性的差异依然存在。在这些省份中种植的现代品种仅在早雨季和旱季占比例很大。在马德望省的旱季,现代品种占近80%的比重(表3)。

表3 调查稻农不同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比 单位:%

水稻种植品种在不同农户家庭亦有差异。大多数农户种植的水稻品种不止一种,且各省品种也存在差异。总体上,仅6%的农户将全部农田用来种植现代品种,约20%的农户全部种植传统品种,27%的农户全部种植改良传统品种。此外,大11%的农户同时种植传统品种和改良传统品种,超过36%的农户同时种植现代品种和其他品种,当一个农户种植两种或以上的水稻品种时,每种品种多数情况下是分开种植的。就不同品种的种植规模而言,现代品种占水稻总面积的41%,南部省份种植现代品种比例远远高于北部和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受越南市场需求影响的结果。例如,水稻品种504在越南很受欢迎,柬埔寨南部地区种植的该品种就主要销往越南市场,名为85的水稻品种和IR66品种也是如此③由于农户无法回忆起85品种的全称,所以本文以85代替品种名称。经过种子信息库的查找和与水稻专家核对确认,85可能是来自越南的名为TH 85的水稻品种。IR66是柬埔寨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I)和IRRI于1990年合作推出的现代品种,该品种是旱作和灌溉条件下种植,具有成熟期较短(少于120天)和光周期不敏感的特征,IR66在越南也得到了推广。http://irri.org/partnerships/country-relations/asia-oceania/vietnam/rice-varieties-released-in-vietnam.。相比之下,柬埔寨西北省份种植的传统品种主要销往泰国,中部省份种植较多的改进传统品种则主要用于供应国内中部地区的市场。因此,环境条件、需求和市场等因素可能会对农户水稻品种的选用产生影响。

2.4 稻农种植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技术和市场对于柬埔寨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农户的种植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系数排序分析如下。

表4 农户现代品种采用率和采用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现代品种的采用需要增强男性劳动力的参与,但影响较低。家庭规模对农户采用现代品种及采用程度具有正影响,而年龄和性别对农户采用现代品种及采用程度则是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柬埔寨家庭的男性劳动力越多,越有可能采用现代品种,并且采用程度越大。但如上述分析,目前柬埔寨的女性劳动力参与活动较多。

其次,现代品种的采用需要强化灌溉条件和种植规模,影响较高。农田规模、低海拔农田面积比重、高海拔农田面积比重和灌溉面积比重对采用现代品种及采用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即土地面积越大的农户,也即拥有土地资源越多的家庭,越有可能采用现代品种且采用程度越大。灌溉条件对于农户采用现代品种的行为有显著的正影响,拥有较多位于低、中海拔农田的农户越有可能种植现代品种且种植比重越大,这与低海拔和中海拔农田的灌溉条件整体上优于高海拔地区有关。

再次,现代品种的采用需要提升国内外市场准入,且影响最强。模型分析中市场因素对柬埔寨农户现代品种的采用行为影响最大,因此模型中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变量估计系数远大于其他影响因素的系数。是否位于柬埔寨中部和是否与泰国接壤的系数均为负,且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该结果与现代品种多种植在与越南接壤的地区用来出口销往越南的表现一致,说明国际水稻市场的需求对柬埔寨农户现代品种种植的影响较大。对同一区位的农户而言,与主要市场距离越近的农户现代品种的采用率和采用程度越大。市场是影响柬埔寨农户种植行为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Tobit模型中市场变量的系数远大于家庭人口特征变量和土地资源变量,反映出国际国内水稻市场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

3 结论和建议

3.1 主要结论

水稻是柬埔寨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产能较弱,品种合作潜力巨大。虽然近年来柬埔寨水稻总产量增长迅速,但是柬埔寨水稻现代品种多在旱季的低海拔地区种植,占水稻总面积的41%,传统品种和改良传统品种多在雨季的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种植,分别占水稻总面积的33%和25%,只有位于中低海拔且拥有灌溉设备的土地资源对稻农的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主体上还是传统品种,单产水平仍然较低。而提高水稻单产不仅是满足粮食安全的需求,对于提高当地农户收入也有着重要意义,这对于我国的稻米品种合作和推广潜力巨大。

国际市场需求显著影响柬埔寨稻农的技术采用,商业化行为较强。柬埔寨农户的种植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因素对农户现代品种的采用率影响最大,是否与泰国接壤、是否位于柬埔寨中部和市场距离3个市场因素变量对其均具有显著影响,反映出柬埔寨水稻种植较强商业化的特点。而在稻农种植行为影响因素中,市场的影响很大,调查农户的水稻产出近四成直接出售,水稻销售收入占柬埔寨农户家庭收入的44%。其中,尤以国际市场的需求影响为重,生产者的价格和出口价格极大影响出口量[14],而国际市场的变动亦会显著影响到柬埔寨农户的种植行为。但同时,在现有柬埔寨水稻政策的影响下,当地农户水稻种植的行为也可能会反作用于国际市场的谷物供给,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从而对我国利用国际市场满足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持续扩大,亟待提升中柬稻米国际贸易局面,夯实国民经济基础。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0—2019年,柬埔寨人均GDP由760美元增长至1 679美元,但仅为中国当年人均GDP的17.8%和16%。柬埔寨政府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性的水稻出口国,并制定水稻生产和出口促进政策,提出2015年将柬埔寨水稻总产量提高至1 500万t,其中800万t用于出口的目标[15]。然而,该目标至今还远未实现,2019年柬埔寨的稻谷总产量才达到1 089万t,其中出口62万t稻米,总额5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4%。这不仅是品种合作开发的问题,也是拓展产业、贸易等全面合作,实现减贫促经济发展议题。

3.2 中柬稻米合作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柬埔寨至今仍有较大比例农户利用简单的栽培技术和落后的管理方式种植传统水稻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产量和周边国家,现代水稻品种也多集中在南部省份用于出口。因此,柬埔寨水稻仍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为了进一步增强柬埔寨的稻米生产优势,进而扩大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贡献,柬埔寨仍需要继续在水稻技术和生产上加强国际合作。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强化与柬埔寨的农业国际合作,继续开发适合该国种植的水稻品种或在保留原有品种优点的基础上改良水稻品种特性[16-17],如可通过加强对雨养环境中水稻品种的改良,提高水稻抵抗干旱、洪水和土地盐碱化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同时配合对稻农栽培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训和教育。

第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及机械化作业水平。柬埔寨除努力提高生产力和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广高产品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增加灌溉设施外,还将进一步扩大农村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柬埔寨水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农田周边道路、田埂、排水沟槽等亟待重新规划与修建。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柬埔寨以人工种植生产为主,鉴于该国水稻产区具有地势平整、地块面积大等特点,且多位于中低海拔地区,具备发展水稻大型机械化生产的条件。因此,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动农户利用先进的农机具从事生产、逐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将对柬埔寨水稻产量的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贡献国际市场,服务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

第三,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建立良好的贸易环境。中国目前农产品进口额70%左右来自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国家,以及东盟、欧盟两大地区,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出口关系数量也在迅速增长[18]。在此,云南在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过程中已成国家战略的交汇之地,这一平台亦成为重要的基础和纽带。近年来,云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创汇持续增长,不仅跃升为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额还连续多年稳居西部第一。但是,云南贸易顺差较大,未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19-20]。云南并非所有农业资源都丰富,大米、大豆、水果等资源就不足,同样面临资源环境的压力,因此,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出发,转换“为了技术的市场”为“为了市场的技术”,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强化企业入驻。因此,中柬双边政府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进一步改善贸易政策,帮助稻农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信息,进一步实现信息对称,改善农户出口市场的进入条件并发展合法的稻谷出口,不仅有助于提高柬埔寨稻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提高稻农收入和降低国家贫困率,贡献世界减贫也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稻米海拔柬埔寨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柬埔寨·贡布
高海拔的甘南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柬埔寨·金边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