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油油菜新品种鸿优6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1-29徐宏伟张双应董爱云温卫军张亚周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角果高油油菜

徐宏伟,张双应,董爱云,温卫军,张亚周

(1.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 陕西 杨凌 712100; 2.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 陕西 西安 710016; 3.新疆昭苏县种子管理站, 新疆 昭苏 835600)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油料作物[1],高含油量是油菜育种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而化学杀雄作为提高油菜含油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油菜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利用化学杀雄剂进行品种选育可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加快育种进程,在油菜育种中应用广泛[3]。国内目前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30多个新品种,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

鸿优66是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用化学杂交剂诱导“Hy66”为雄性不育作母本,以“408R”作父本,配制成两系高油杂种“鸿优66”,初测含油量高达48%~50%。该杂交种2015-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区、黄淮区和陕西南部区域试验。于2020年12月通过了国家登记,登记号为:GPD油菜(2020)61025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浙江省农科院常规油菜品种“浙油50”,咸阳市农科院选育的恢复系5009C。自育高油、抗倒材料D60。

1.2 方法

杂交油菜品种“鸿优66”母本为化学杀雄诱导型不育系“Hy66A”,父本为授粉系“408R”。配制的杂交组合于2015-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区、黄淮区和陕西南部区域试验,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制定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1.2.1 母本不育系“Hy66A”选育过程 2009年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常规油菜品种“浙油50”,其含油量高,抗病性强,但生育期长,植株较高。此后以“浙油50”为基础材料,以高油和矮秆、早熟为目标进行定向单株选择,至2014年育成含油量48%左右的双低、中熟、抗倒性好的种质材料“Hy66”。同年用自制的化学杀雄剂对其进行化学诱导,育成诱导型不育系“Hy66A”。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

1.2.2 父本“408R”选育过程 2005年从咸阳市农科院引进恢复系5009C,其配合力强、生育期较短,但抗倒伏能力较差。2006年以5009C为母本,以高油、抗倒材料D60为父本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进行连续套袋自交,并以早熟、抗倒、抗病、优质高油为目标进行定向选择,于2014年育成含油量48%左右,熟期较早、抗性较好的纯合系“408R”。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形态特征

鸿优66品种属甘蓝型,苗期半直立,叶片绿色,长度、宽度中;裂叶型,裂片4.2个;叶柄长度中等;主茎蜡粉少,花青甙显色弱;开花期中,角果上举,果身长;籽粒褐色;在每667 m22.5万株密度下,株高165.66 cm,分枝部位46.3 cm,有效分枝6.8个,单株有效角果230个,每角粒数21.3粒,千粒重4.05 g。

2.2 品种生物学特性

半冬性,在我国长江下游区平均生育期228.9 d,比对照品种沣油737晚熟2.7 d。该品种含油量高、籽粒大、丰产性好;低抗菌核病,抗寒耐旱、抗倒性强、耐裂荚。在长江中游区平均生育期209.6 d,比对照品种沣油737晚2.6 d;在黄淮区平均生育期239.4 d,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早熟1.2 d。

2.3 品质与抗性

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鸿优66含油量47.16%,芥酸含量0.01%,硫苷含量25.72 umol·g-1·饼,达到国家优质双低标准。经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鸿优66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中抗霜霉病。

2.4 产量表现

2015-2017年度,鸿优66参加陕西鸿源公司在长江下游生态区安徽、江苏两省的品种比较试验,两年12点次平均667 m2产量211.94 kg,比对照品种沣油737增产8.41%,达极显著水平,12点次全部增产。

2017-2019年度,鸿优66参加陕西鸿源公司在长江中游生态区湖北、湖南、江西3省的品种比较试验,两年18点次平均667m2产量188.51 kg,比对照品种沣油737增产6.99%,达极显著水平,18点次全部增产。

2017-2019年度,鸿优66参加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牵头组织的黄淮区油菜联合试验,2 a16点次平均667 m2产量236.30 kg,比对照品种秦优7号增产3.72%,达显著水平,16点次,8点增产、8点减产。

2.5 栽培技术要点

2.5.1 整地施肥 因油菜种子籽粒小,顶土能力差,应该选择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田块,开沟排湿,减轻湿害。

油菜属喜磷作物,缺硼又会导致花而不实症,所以一定要重视磷肥和硼肥的施用。同时还要重施有机肥,巧施化肥。计划产量250 kg·667m-2左右的田块,施优质有机肥1 500~2 00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过磷酸钙50 kg·667m-2,硼砂0.75 kg·667m-2作基肥。冬季灌溉时根据苗情每亩可追施尿素5 kg,终花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以增加千粒重和促进早熟。

2.5.2 适时播种 黄淮区、长江中、下游区,直播应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移栽宜在9月15日至25日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播种采用机械播种、明沟浅覆土或撒播等方式,播种深度3 cm左右,667 m2播量在0.2~0.3 kg·667m-2。

2.5.3 苗期管理 移栽田密度8 000~10 000株·667 m-2,直播田每667 m2留苗2.5万株左右,行距30~40 cm,株距8~16 cm。在3~5叶期及时定苗,定苗原则是去弱苗、病苗、畸形苗,留大壮苗。雨后及时排水防渍害,适时中耕除草,促进土壤表层疏松,增加透气性,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根系发育,确保壮苗。冬前11月中旬进行培土壅根,要求做到“低培土、围好根”,防冻保墒,有利安全越冬。

2.5.4 化学除草 杂草对油菜危害较大,需及时清除。而在农田杂草治理策略上,许多学者提倡综合治理,尽量使用对环境友好型的生物、生态措施来治理杂草,以替代化学除草剂的使用[4~5]。

播后苗前除草一定要严格掌握喷药时间,使其在出苗前发挥作用。用96%金都尔70 mL·667m-2+17.5%精喹草除灵90 mL·667m-2,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效果较佳[6]。根据不同杂草群落采用不同除草剂配方。为了避免油菜发生药害及农药间产生拮抗作用,禾本科杂草多的地块要求先灭单子叶杂草,后灭双子叶杂草。在油菜3~4片真叶期灭单子叶杂草可采用高效盖草能20~25 mL(或5%精喹禾灵80~100 mL)+增效剂10 mL·667m-2。3~4 d后,油菜4~5片真叶期灭双子叶杂草可采用75%二氯吡啶酸8~10 g+50%精喹草除灵17~18 g+20%胺苯磺隆可溶粉6~8 g +增效剂10 mL·667m-2。

2.5.5 病虫防治 油菜播种后1~2d内,用18%杀虫双水剂150 mL·667m-2对水1倍,再拌麸皮3 kg·667m-2,傍晚撒于油菜田间四周地表,可有效诱杀蟋蟀、蝼蛄等害虫。春季返青后及时喷一次10%敌畏氯乳油800倍液防治菜青虫、茎象甲等害虫。初花前和结实期用10%吡虫啉20 g·667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 mL·667m-2及时防治蚜虫,用43%戊唑醇水乳剂40 mL·667m-2,或25%咪鲜胺水乳剂60~80 mL·667m-2防治油菜菌核病。对于油菜霜霉病可用烯酰吗啉或甲霜·锰锌喷施防治。

2.5.6 化学调控 在油菜5~6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 g·667m-2对水叶面均匀喷雾,促使油菜壮根增叶,防止缩茎延伸,导致植株后期徒长倒伏,并可降低有效分枝高度,增加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但应避免多效唑使用浓度过高或重喷,如果发生严重抑制植株生长 ,每亩可用赤霉素(920)1g兑水适量及时喷雾进行解救,同时加强水肥管理。

2.5.7 适时收获 当全田80%以上的角果呈浅黄色以及主花序角果大部分籽粒呈褐色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堆放3~5 d,选晴天适时脱粒晾晒。若有油菜收割机,可再等3~5 d,使整块田里90%以上的角果呈浅黄色时,再进行机械收割。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多年的育种和推广实践,该品种适宜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山西南部秋播种植。该品种表现出熟期早、 抗寒耐旱、高油高产、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符合油菜产业对新品种的技术特征要求[7~8]。该品种的成功选育与推广,证明化学杀雄两系杂交育种技术是选育稳定高含油量品种的关键技术之一,如市场已大面积推广的两系化杀高含油品种(秦优33[9]、中油杂19[10]、庆油3号[10]等),商品菜籽含油量都稳定在48%左右。

猜你喜欢

角果高油油菜
基于光谱反射特征的油菜角果成熟指数构建
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高油玉米推广种植前景浅析
论东北地区高油玉米的种植技术
高油大豆高产高效栽培要点
油菜机收专用品种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