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下)

2021-11-29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鞠正春吕鹏

农业知识 2021年21期
关键词:脱粒滚筒籽粒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鞠正春 吕鹏

6.生态控治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等发生危害。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

7.生物防治

在小麦生长后期可利用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天敌,防治蚜虫及螨类,达到生物防虫目的。

8.物理防治

依据害虫本身所具备的趋性,成虫期在麦田中安装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及糖醋液,或使用信息素杀虫剂来对害虫交配实施干扰,可减少种群数量,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

(二)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对病虫发生田块,力争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将病情控制在初发阶段。当田间普遍率达1%时,及时组织专业队开展统防统治,遏制病虫扩散流行。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针对病虫施药,交替轮换使用有效、低量、代谢周期短的农药,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提高药剂混配和施药质量,特别是要进行二次稀释、用足水量,施药要均匀,避免重喷、漏喷。

1.选用新型高效植保器械

推广使用静电喷雾器、大中型自走式喷雾机、农用植保无人机等器械,淘汰跑、冒、滴、漏的劣质植保器械,实现精准靶标喷防,充分发挥药效。

2.种子包衣处理

小麦种子用药剂进行包衣或进行拌种处理,可起到小麦初期抵抗病虫害的作用,这种方法对防治土传病虫害效果非常明显,并可有效降低防控成本。

3.抓好几种关键病虫害的防治

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抓好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防治。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氰烯菌酯·戊唑醇、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井冈·蜡芽菌等药剂喷雾防治;对小麦茎基腐病,返青早期施药,或翌年一开春,尽可能在春分前喷药防治。胶东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适当延后。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喷施小麦茎基部;对小麦蚜虫,可以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高氯氟·噻虫、高氯·啶虫脒、氯氟·吡虫啉等其中之一进行喷雾防治。

四、推广减损技术,做到颗粒归仓

(一)确定适宜收获时间

小麦机收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小麦成熟期主要特征:蜡熟中期下部叶片干黄,茎秆有弹性,籽粒转黄色,饱满而湿润,籽粒含水率25%~30%。蜡熟末期植株变黄,仅叶鞘茎部略带绿色,茎秆仍有弹性,籽粒黄色稍硬,内含物呈蜡状,含水率20%~25%。完熟初期叶片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率在20%以下。

确定收获时间,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收割顺序,做到因地制宜、适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小面积收获宜在蜡熟末期,大面积收获宜在蜡熟中期,以使大部分小麦在适收期内收获。留种用的麦田宜在完熟期收获。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抢种下茬作物,或品种易落粒、折秆、折穗、穗上发芽等情况,应适当提前收获时间。

(二)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关键措施

作业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作业参数,并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条件的不同及时对机具进行调整,使联合收割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机收损失,提高作业质量。

1.选择作业行走路线

联合收割机作业一般可采取顺时针向心回转、逆时针向心回转、梭形收割三种行走方法。在具体作业时,机手应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转弯时应停止收割,将割台升起,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不要边割边转弯,以防因分禾器、行走轮或履带压倒未割麦子,造成漏割损失。

2.选择作业速度

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小麦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作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通常情况下,采用正常作业速度进行收割,尽量避免急加速或急减速。当小麦稠密、植株大、产量高、早晚及雨后作物湿度大时,应适当降低作业速度。

3.调整作业幅宽

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好作业速度,尽量满幅或接近满幅工作,保证作物喂入均匀,防止喂入量过大,影响脱粒质量。当小麦产量高、湿度大或者留茬高度过低时,以低速作业仍超载时,适当减小割幅,一般减少到80%,以保证小麦的收割质量。

4.保持合适的留茬高度

割茬高度应根据小麦的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一般以5~15厘米为宜。割茬过高,由于小麦高低不一或机车过田埂时割台上下波动,易造成部分小麦漏割,同时,拨禾轮的拨禾推禾作用减弱,易造成落地损失。在保证正常收割的情况下,割茬尽量低些,但最低不得小于5厘米,以免切割泥土,加快切割器磨损。

5.调整拨禾轮速度和位置

调整拨禾轮的转速,使拨禾轮线速度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1~1.2倍,不宜过高。拨禾轮高低位置应使拨禾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三分之二处为宜,其前后位置应视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当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时,适当前移,以增强扶禾能力。拨禾轮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都易增加穗头籽粒脱落,使作业损失增加。

6.调整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

脱粒滚筒的转速、脱粒间隙和导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响小麦脱净率、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提高脱粒滚筒的转速,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应为4∶1)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是矛盾的,调整中要统筹考虑。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减少清选损失。作业中要经常检查逐稿器机箱内秸秆堵塞情况,及时清理,轴流滚筒可适当减小喂入量和提高滚筒转速,以减少分离损失。对于清选结构上有排草挡板的,在含杂、损失较高时,可通过调整排草板上下高度减少损失。

7.灵活收割倒伏、过熟麦田

适当降低割茬,以减少漏割;拨禾轮适当前移,拨禾弹齿后倾15~30度,或者安装专用的扶禾器,以增强扶禾作用。倒伏较严重的作物,采取逆倒伏方向收获、降低作业速度或减少喂入量等措施。小麦过度成熟时,茎秆过干易折断、麦粒易脱落,脱粒后碎茎秆增加易引起清选困难,收割时应适当调低拨禾轮转速,防止拨禾轮板击打麦穗造成掉粒损失,同时降低作业速度,适当调整清选筛开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茎秆韧性较大时收割。

8.规范作业操作

作业时应根据作物品种、高度、产量、成熟程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来选择作业挡位,用作业速度、割茬高度及工作幅宽来调整喂入量,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尽量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要经常检查凹板筛和清选筛的筛面,防止被泥土或潮湿物堵死造成粮食损失,如有堵塞要及时清理。

猜你喜欢

脱粒滚筒籽粒
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的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二氧化铀自动投料生产线滚筒的静力学分析
滚筒洗衣机
撒落成星星
滚筒游戏(大班)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不净的原因
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常见故障与排除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