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证融通”探索

2021-11-29井石磊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机电

杨 艺,闫 拓,杜 鹏,井石磊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西安 710119)

1 “1+X”证书制度提出的时代背景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和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制造业进入智能化时代[1]。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制造企业在不断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生产线、改进产品架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能更快速地对国际市场变化做出响应。在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对高素质的复合技能型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也大多是单一专业的培养。一方面是制造业对复合技术人才的高度需求,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综合人才教育的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适应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思路。

2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遵循的原则

2.1 “X”证书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可以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满足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走访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就是决定了“X”证书的设置情况,只有“X”证书的设置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和市场需求岗位对接,才是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所要取得的重要成果[2]。

2.2 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发展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发展。首先,企业可以提出人才需求计划,也就是企业提出了对“X”证书的需求情况,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对“X”证书的需求。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活动,学校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场地和实践的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升“X”证书的含金量。最后,校企合作也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共建上,企业的技术能手可以成为高职院校“X”证书专业技能讲师。

3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行“课证融通”的价值

3.1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企业对于新入职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是如此,机电行业很多岗位的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为适应人才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完成学校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在毕业时拿到相应的证书,从而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的有效对接[3]。

3.2 促进“双师型”队伍发展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3.3 开创校企融合新模式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市场和用人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创了校企共商共建的新发展模式,加深了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更符合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易于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有效衔接。

4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4.1 构建项目或模块化的“课证融通”课程

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传统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多是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证融通”的探索,实际上是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工作中。构建项目或模块化的“课证融通”课程,就是根据市场或是用人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工作对人员知识、技术、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各门课程按照项目或模块化的内部结构进行重构。努力做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真正做到“课证融通”。

4.2 制定“课证融通”课程标准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证融通”的主要目标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要达到相应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课证融通”课程的设置要合理,适应当前市场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所体现的是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企业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过程中,企业专家和院校教师通过共同讨论制定高职院校主要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高职院校也要将企业的评价要素引入到专业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实践课成绩和操作工艺规范等纳入平时的考核成绩中,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考评提高到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求的高度。

4.3 确定实现“课证融通”的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实现“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目的是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所提出的教育方案,但当前的课程内容更多地是针对培养专业型人才设定的,通常分为理论课程+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大而全,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没有办法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容和技能资格证书考取的对接,更没有办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依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和设备配置情况,将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将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边界清晰,又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学习者可按照需求选取不同模块灵活组合成课程内容。

4.4 创新考核方法,提倡灵活评价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证融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要进行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课证融通”的教育理念下,可采用以下几种考核方法:

(1)动态考核法。动态考核法就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完成情况、技能操作水平、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面综合的评价。动态考核法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了考核目标,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以证免考。高职院校实行“课证融通”之后,证书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如果学生已经通过了某项职业证书考核,拿到了职业证书,那么学校就可以将相关课程免考。这种“以证免考”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3)以赛代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参加不同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来代替考试,不仅有效考核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结语

国家“1+X”证书制度的实行,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证融通”的教育理念提出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专业课程相结合,提出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满足市场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05)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机电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中职助产专业“一专两岗、课证一体”课程体系初探
“课证结合”的实践教学初探——以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