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眉山地区牛儿灯的调查研究

2021-11-28成都大学

艺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牛儿牛头眉山

□罗 啸 成都大学

牛儿灯作为眉山地区独特的民间风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表演活动,反映了当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时代,人们在劳动之余,就在田间地头用农具做道具,模仿耕牛的动作来自娱自乐,后又作为节庆时表演的民间灯舞,深受群众喜爱,体现出农民对牛的喜爱,寄托了人们对来年丰收的祝福与期盼。牛儿灯是眉山当地群众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影响面较大,内容以传统文化为主,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1]。随着社会的发展,牛儿灯表演在当下几乎看不到了,因此,牛儿灯的保护与传承应当被重视。

一、牛儿灯概述

(一)牛儿灯的起源

眉山民俗艺术牛儿灯起源于900多年前的青神县瑞峰镇,是当地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风俗。牛儿灯以放牧、农耕为背景,再现了人与人、人与畜之间的矛盾与和谐,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农耕原生态文化。牛儿灯有一大特点,其脑袋用簸箕做成,这是从苏东坡时代就流传下来的。瑞峰牛儿灯演员介绍,相传苏东坡妻子王弗的堂妹,某日在饭桌前,头戴簸箕,以手饰角,活蹦乱跳,恍惚间真似一头牛,苏东坡和王弗被妹妹如此神似的表演逗乐了。第二年,苏轼三父子进京赶考,三人均高中,为表庆祝,王弗用被单蒙起簸箕制成牛灯,同乡人跳起了牛舞。从此,人扮“牛儿灯”就成为一种民间自发的娱乐活动,它通过模仿牛的劳作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农民对农耕的眷恋和对牛的崇敬,后来演变成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致富的祝贺与盼望[2]。2012 年,牛儿灯被列为眉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二)牛儿灯的简介

牛儿灯是集舞蹈、伴唱、伴奏、造型等地方艺术特色于一体的民俗表演活动,其表演幽默诙谐、欢腾喜悦、载歌载舞,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传统的牛儿灯通常由一个团队表演,1 人扮放牛人,2 人扮牛,3~5 人用民族打击、吹奏乐器为表演伴奏及伴唱。牛儿灯以耕牛为载体,提醒人们不忘农耕文化,加强耕作与农村建设,这对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牛儿灯表演配上民族乐器唢呐、竹笛的伴奏和自编的锣鼓打击乐,活跃在节日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而且与常见的秧歌、舞狮、舞龙等共同登上了各大节日的表演舞台。牛儿灯以浓厚的巴蜀农村风俗为载体,以农耕和放牧为题材,模仿农耕和放牧时牛儿吃草、洗澡、打滚、甩尾、打架等动作,以及放牛人喂牛、打牛、骑牛、耕牛等动作,再加上唱山歌和自编的锣鼓打击乐,表现出牛的老实憨厚和放牛娃的聪明与顽皮,演绎出乡村的农耕文明,体现了农民对牛儿的关怀与喜爱,也寄托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对致富的期盼[3]。

二、牛儿灯的分布情况

眉山地区牛儿灯通过起源地青神县瑞峰镇不断传播,有丹棱牛儿灯、汉阳牛儿灯、新场牛儿灯、彭山牛儿灯,各个地区的乡镇也流传着牛儿灯的表演,各个地方的牛儿灯也融入了当地的民俗特色和语言风格。虽然各个地方的牛儿灯融入了当地的特色,但各地的牛儿灯表演是大致类似的。

三、牛儿灯的艺术特色

牛儿灯由牛头、牛身和牛尾组成,牛头的框架是用簸箕做成的(簸箕是一种农家用来簸谷子和麦子的容器),再用墨笔和颜料在簸箕上画出牛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它自然风干,然后用铁丝在簸箕的两旁做出牛角及牛耳的形状,用黑色麻布缝好,簸箕下面系上一个铃铛,牛头里面要放上两根木棍固定,便于扮牛时支撑牛头。牛身是特别缝制的黑色麻布,长约2 米,宽约1.8 米,其前接牛头、后接牛尾。牛尾是将一根麻绳涂上黑色的颜料风干后缝在牛身的。这样,栩栩如生的牛儿灯道具就制作好了。牛儿由两人装扮,一人把簸箕扣在头上充当牛头,握住牛头里的木棍,另一人则俯身弯曲藏于黑色麻布下充当牛身,由两人配合完成牛儿的表演。

牛儿灯的演奏乐器主要是民族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打击乐器有小鼓、大锣、小锣、镲,吹奏乐器有唢呐和笛子。随着击打锣鼓节奏的变化,扮演的牛一会儿嬉戏,一会儿打滚,其幽默滑稽、俏皮可爱的表演让观众欢笑不止[4]。

四、眉山牛儿灯的发展现状和传承

(一)眉山地区牛儿灯的现状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眉山很多年轻农民都外出打工,再加上如今的年轻人对牛儿灯不感兴趣,牛儿灯失去了其传承的基础,而且牛儿灯没有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当前,牛儿灯日渐式微,很多人对这项传统文化并不理解,请演员是个难题,而且没有人愿意学,再加上演出队伍不规范,不能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的牛儿灯演出团队,通常一个镇只有一个演牛儿灯的团队。此外,牛儿灯的传承一般是家族传承,传承方式单一,但因为生存的压力,很多牛儿灯表演家族的后人因每年表演时间的局限,以及牛儿灯的表演效益低而选择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牛儿灯在当地表演一般是逢年过节,或企业开业和政府邀请,每年演出牛儿灯的次数非常少,而且演出牛儿灯的是一个团队,表演者的获益非常有限,所以牛儿灯表演越来越少。

(二)眉山地区牛儿灯的传承

当前,眉山牛儿灯应该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首先,建议当地政府向上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给予牛儿灯团队演出补贴,建立牛儿灯陈列馆,在陈列馆中保存牛儿灯的重要文献资料、珍贵的图片及影像,让观众在陈列馆中找回儿时的记忆。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大力宣传牛儿灯的历史,收集与牛儿灯有关的资料,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比如,展示牛儿灯变革的道具,以及获得的荣誉,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民俗艺术。最后,当地政府还应多为牛儿灯演出团队提供一些演出机会,在经济上扶持与帮助牛儿灯表演团队,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来表演牛儿灯。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牛儿灯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此外,牛儿灯的传承人也应该为牛儿灯保护和传承做出努力,传承人应该将这一技术传给自己的下一代,同时鼓励当地其他群众学习表演牛儿灯。传承人还要提高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文化水平,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主动宣传牛儿灯,从而为牛儿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与此同时,表演者也应该在传统牛儿灯的表演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化创新元素,创新牛儿灯表演动作和剧目编排,在牛儿灯的制作上也要大胆尝试,可以尝试加入色彩亮丽的服饰,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并使这一艺术形式更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5]。

结 语

综上所述,牛儿灯作为眉山地区独特的民俗艺术,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一种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考验,牛儿灯形成了不同风格具有各个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寻求多种途径保护与传承牛儿灯是必要的。牛儿灯作为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其传承要靠政府的大力保护和宣传,传承人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这才是对传统民俗艺术最好的继承与诠释方式,这样,牛儿灯这一民俗艺术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此外,牛儿灯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艺术,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所以笔者能够参考的资料是有限的。因此,本文的研究一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同行指出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牛儿牛头眉山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牛气冲天
先割牛头后砸瓮
苏轼眉山足迹
挂牛头卖马肉
先割牛头后砸瓮
涂白
外公家的牛儿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给牛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