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新之处

2021-11-28魏瑛珞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艺术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装饰音乐句演奏者

□魏瑛珞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凭借先人对钢琴艺术的探索,我国的钢琴改编曲获得了比较高的成就,使得钢琴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我国作曲家在钢琴改编曲的再创作、传播方面,致力于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如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仅凸显出强烈的民族性特点,还表现出精湛演奏技巧。下面围绕《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钢琴改编曲,讨论该作品的创新点。

一、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背景

《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自我国传统民歌,而民歌创作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为背景,具有一定的即兴特点,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民歌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等也有直接关系。作曲家在不同时期按照民歌进行改编的钢琴曲,不仅能够保留民歌本身的美感与趣味,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乐曲的印象,满足人们对不同形式艺术的审美需求。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仅有清晰的主题,还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多次变奏。研究者立足于该作品的创作思路、织体、弹性节拍、弹奏速度等角度,均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音乐内涵与民族文化特色。

二、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奏技法

(一)速度

《在那遥远的地方》弹奏速度采用广板、慢板交替这种形式,以主旋律速度为基础,慢板速度要快于广板[1]。该作品引子为慢板,直到变奏二结束均采用慢板速度,从变奏三部分开始为广板,变奏四的第一乐句切换为慢版,随即弹奏第二乐句再次更换为广板。在演奏主题部分时,演奏者要保证左手流畅,尤其是六连音与五连音的准确性,搭配右手主题旋律同时出现,演奏整体风格更加轻快,能够通过演奏者的指尖动作表达作品中优美的爱情故事。另外,此曲过渡到高潮部分要严格把控弹奏的速度和力度,一方面上升速度,另一方面加强力度,使得高潮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出,可以在进入高潮部分前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营造相对广泛的想象空间。

(二)力度

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把控好力度,可以更加完整地展现作品中的情感。对于这首钢琴改编曲而言,其力度方面跨度相对较大。立足于乐曲的整体,其中变奏三这一部分是高潮,需要在弹奏时上升到比较强的力度,才能表现出应有的情绪。而变奏部分主要是呼应引子与主题,在情感方面表达的是思念之情,所以力度的选择与变奏三部分相比要予以调整。

(三)踏板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曲目踏板采用延音踏板。我国钢琴改编与西方比较常用的五音话写作不同,在踏板方面也自然存在差别。演奏者在弹奏时通过延音踏板可以更加紧密地配合旋律、节奏、弹奏力度与和声织体。

(四)节奏

在钢琴演奏时,时值相互结合后便组合成为节奏。《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钢琴改编曲的节奏十分多变,这也是我国钢琴改编曲比较明显的特点。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时刻关注各个部分的节拍,按照节拍时值对自身演奏速度进行控制,如七连音、8 个64 分音符要在一拍内全部完成演奏[2]。该乐曲的节奏比较轻快,体现出我国青海地区民歌的特色,所以在演奏过程中节奏的控制也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五)技术处理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乐曲在技术和音色方面存在一定的处理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连音。《在那遥远的地方》运用了大量连音,搭配主旋律进行演奏,在处理方面存在很高的难度,尤其是伴奏织体。在弹奏连音时,演奏者的手腕要带动手指,最终呈现出流动性音色,以免演奏技巧处理不到位导致音符不连贯,从而影响最终呈现的效果。(2)右手八度。该乐曲主题旋律呈现出歌唱性的特点,特别是主题八度的演奏。演奏者右手手指紧贴琴键,同时要对各个乐句演奏力度、速度、情感进行区分,保证每一乐句之间的衔接性,才能够强调整首乐曲弹奏的完整性。(3)震奏。该乐曲中变奏三这一部分为震奏部分,对于钢琴改编曲而言,其是难度比较高的技术点。演奏者在演奏时要从慢练着手,慢慢过渡至快速弹奏[3]。由于震奏演奏可能会使演奏者小臂僵硬,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做好各个身体部位的协调配合,上半身在演奏时可以稍微前倾,通过脚部明确支撑点,从而使连续震奏更加轻松。(4)颤音。演奏者在练习时要遵循从慢到快的原则,手指放轻松,先进行三个音的练习,确保演奏清晰、利落,再逐渐增加难度。该乐曲变奏四部分的颤音衔接,尽可能保证所有音紧密连接,可以为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创新点

(一)曲式的创新

《在那遥远的地方》采用变奏曲式,均为五声调式。该调式的特点在于旋律更加自然。其中,第2 小节是整首乐曲的引子部分,由此引出主题;第9-14 小节是第一变奏部分,通过钢琴演奏可以展现出卓玛姑娘美丽的样貌;第15-24 小节是第二变奏,由此整首乐曲开始进入自由、奔放的风格;第25-34 小节是第三变奏,无调性音乐色彩可以描绘出辽阔的草原;第34-38 小节是衔接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9-45 小节是变奏四部分,由此开始旋律重新回到最初;第46-53 小节进入结尾部分,直到乐曲弹奏结束。在曲式结构方面,其创新点在于各个部分的调式。例如,主题部分调式采用的G(宫)和A(商),变奏一为C(宫)、D(商),变奏二为C(宫)和无调性,变奏三为bA(宫),连接部分为F(羽),变奏四为bG(宫),进入尾声部分之后为E(羽)[4]。

(二)装饰音

我国钢琴改编曲善于使用装饰音,对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这也是钢琴曲创作具有代表性的手法之一。《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装饰音是在原曲基础上增加的色彩创作方式。结合原曲想要突出的情感,张朝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装饰音,如华丽的装饰音可以起到修饰节奏的效果,或者将地域性民族音乐特色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利用装饰音模仿民族乐器,使我国传统的民族曲调与钢琴特有的演奏风格充分结合。例如,第43 小节将倚音、颤音融合,其中倚音采用五指弹奏,演奏者的手掌向右偏向五指。这样弹奏的音色不仅十分清晰,还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衔接颤音,演奏者手指快速弹奏,弹奏的力度要保证精准性与一致性。这一小节的装饰音虽然有所不同,但突出了弹奏协调性[5]。

(三)歌唱气息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以王洛宾所创作民歌为主题,对草原上短暂的爱情进行了歌颂。所以,张朝对该音乐形式的创新也借鉴了歌唱气息,赋予钢琴曲以独特性,通过声音方面的改变突出乐曲风格,这在歌唱艺术领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声音、色彩变化能够强调情绪与情感,钢琴改编曲同样借鉴了声乐领域的歌唱气息,如乐句之间的划分、乐曲中不同乐句呼吸的衔接。在演奏该钢琴改编曲时,演奏人员右手旋律声部便是歌唱声部,各个乐句气口也可以理解为演唱时歌手的呼吸,无论开始还是结束均要保证轻柔性。

以第3、4 小节为例,在连线前与抬手后的这一部分,演奏者右手八度音采用指尖慢下键,仿佛演唱时比较轻柔的呼吸声,对整段旋律的演奏则要利用一指和五指勾键,确保弹奏连贯性,能够和歌曲充分融合。进入第3 小节第四拍增加了旋律音,使得乐句更具有色彩性。由于该部分并不是与歌词旋律相互融合,演奏者要将其弱化处理,以此营造整首乐曲的意境。这首钢琴改编曲在王洛宾所创作歌曲的基础上,将其作为主线,演奏者左手采用上下行进织体,与原歌曲的歌词紧密结合,使得弹奏过程中钢琴曲和歌曲之间相互交融,通过钢琴这一乐器描绘出草原上美好的爱情。

结 语

综上所述,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原版歌曲的基础上融入了钢琴弹奏的技法与独特艺术性,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和我国传统民歌充分融合,实现了中西方文化共通。这不仅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拓宽了渠道,还为人们了解钢琴改编曲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装饰音乐句演奏者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装饰音演奏与处理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