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乙型脑炎的发病、诊断及预防措施

2021-11-28

河南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死胎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该病不仅能够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而且还可引起公猪睾丸急性炎症反应,造成公猪性欲减退、精液质量下降。此外,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猪的胎盘垂直感染仔猪,使仔猪出现脑炎和持续高热的临床症状。因此,为了使养猪业临床一线人员进一步了解猪乙型脑炎病的危害和防治,笔者提出猪乙型脑炎病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一、病原

乙型脑炎的病原是滤过性病毒,有囊膜,常存在于病猪的脑、脑脊髓液、血液、脾脏、睾丸和死胎的脑组织中。 乙脑病毒具有血凝活性,但是其血凝素容易被破坏,血凝反应要求的pH 较严格。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各个毒株的毒力具有明显的区别。乙脑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低,56 ℃大约30 min,70 ℃大约10 min 就可以将其杀死。普通的消毒药就可将其灭活,如3%的来苏水2 min 即可杀死。 但是磺胺类药物、抗菌素对病毒没有作用。

二、发病特点

除猪以外,马、牛和羊都易感染该病,但多数呈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的猪也较多。蚊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多于夏秋季节流行,尤其是7—9 月,10 月发病明显减少。该病多为散发,发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不同品种和性别的猪均易感染,多发生于性成熟以后的猪。该病死亡率较低,绝大多数在痊愈后不再复发,但可成为带毒猪。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三、临床症状

猪体温突然上升到40~41 ℃,病猪可以持续几天高热,有的长达10 d。 病猪精神萎顿,昏睡,极度倦怠,不愿站立,食欲不振,口渴;眼结膜潮红,树枝状充血;心跳增速,每分钟110~120 次,呼吸一般正常;肠蠕动弱,粪便干结,尿呈深黄色。个别猪的后肢呈轻度麻痹,跛行。

妊娠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胎,少数病猪在流产后发生胎衣停滞,从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的黏液。

公猪表现为精神萎顿、伏卧、停食、口渴,体温升高,发生睾丸炎,常有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为正常的2倍左右。经过2~3 d,睾丸肿胀消退。 但有些病猪的睾丸会萎缩、变硬。

四、病理变化

猪乙型脑炎病主要作用于猪的睾丸、子宫、肾脏组织和脑组织等。马凤君等研究发现患乙型脑炎病的公猪睾丸肿大,睾丸实质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灶;患乙型脑炎病的妊娠母猪子宫内膜充血,黏膜上覆有黏稠的分泌物和出血点,其中,发高热或流产的母猪黏膜下组织水肿,胎盘呈炎性浸润。袁冠马等研究发现弱胎和死胎肾脏有不同程度的细小出血点;腹部皮下水肿;脾脏有少量梗死;大脑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颅腔内有积液。

五、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可见脑组织有轻度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有围管性管套。本病的繁殖障碍表现需要与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区别。

六、预防措施

(一)加强传播媒介的消除工作

猪乙型脑炎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所以,做好猪场的防蚊灭蚊工作将有助于该病的防控。夏季、秋季为蚊虫的高发期,可使用灭蚊灯、菊酯类驱蚊虫药物和诱蚊灯等对蚊虫进行捕杀;春季、冬季的蚊虫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储藏宿主,故可使用药物在猪舍内外的水沟、积水等处进行消毒,杀灭蚊虫及其幼卵,使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没有储藏宿主。

(二)健全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制度

因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对高温、消毒液、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等抵抗力较弱,所以当发现疑似患病或患病猪时,应立即隔离,并对猪舍内外环境及其内部的所有工具、设备用2%~3%氢氧化钠溶液、3%~5%的石炭酸溶液、70%~75%的酒精或火焰消毒器等进行彻底消毒。对疑似患病和患病猪的排泄物使用来苏尔、70%~75%的酒精和3%~5%的石炭酸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对病死猪和患病母猪产的胎盘、死胎和木乃伊胎等采用焚烧或消毒后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制定免疫计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猪乙型脑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可靠。疫苗可选用比鼠脑灭活疫苗安全的弱毒活疫苗,弱毒活疫苗首次接种时间可选择在3—4 月,并对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对体内抗体较低的猪在8—9 月给予二次免疫,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可靠。

猜你喜欢

死胎乙型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临床护理路径在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