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误区及技术措施

2021-11-28

河南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灌溉田间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要提升小麦病虫害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能够有效总结更加科学的防治技术方案,进一步保证小麦病虫害的防控效率。

一、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一)防治时间误区

从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实践效果分析,当前多数种植户对具体的防治时间难以准确把握,其对具体的病虫害知识掌握不足,也难以准确把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延误了最适宜的防治时机。在其他时段开展防治工作,难以收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二)灌溉误区

在多数种植户观念中均对灌溉有认知误区。具体来说,小麦在生长时所遭受的病虫害侵袭均与灌溉有直接关系。若灌溉量过大,则会在田间产生积水,难以为小麦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反之,若灌溉量过少,则会致使小麦无法获取必需的生长水分,也会降低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小麦健康生长设置障碍。

(三)药物使用误区

小麦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会在气候及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受到不同种类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蚜虫等。对于不同病虫害的特征,种植户需使用相应的药物和手段进行差异化处理,但多数种植户在该方面也存在认知误区,对所有病虫害均使用相同的方式和药物进行灭杀。由于部分种植户所使用的药物类型不具有适应性,难以在用药后发挥预期的效果。此时种植户无法准确把握用药情况,便采取拖延或者观察的处理方案,从而延误了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间。

二、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播种前

在小麦正式播种之前,种植户需先对土壤进行精耕处理,将土壤中残存的病虫害进行彻底清除后再实施种植。为有效管理小麦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种植户还需结合气候及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从而保证小麦自身具有较高的病虫害抵御能力,从而减弱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侵袭程度。

(二)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为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直接影响后续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户需在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精耕细作,全面清除杂物,彻底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降低田间的致病菌数量。还可使用药剂拌种的方法,提升种子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用甲基对硫磷乳油与水按照1:800 混合后拌种,可获得预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三)拔节期

小麦拔节期是枯萎病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此期发生枯萎病会对小麦植株的健康生长产生较大的危害,严重时可导致减产,对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准确把握防病时间,使用杀菌剂等药物对小麦种植区域进行全面喷洒,同时对土壤进行浅耕除草,可对病虫害形成一定的防治作用。

1.针对枯萎病,种植户可使用己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物进行处理。使用时需科学控制药量,每667 m2兑水量应大于50 kg,将药物喷施在发生病变部位及小麦的根部,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防治效果。

2.防治蚜虫,可以通过全面清除杂草和自生麦苗的方式,破坏麦蚜的生长环境。也可以适当延长冬春播种的时间,倾向于使用深耕方式进行播种。同时结合使用配方施肥,加强对田间的管理。此外,还需适量增施磷肥、钾肥。

(四)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此阶段也是各类病虫害的高发期,其中具有较高危害性的病害有白粉病、叶锈病等。

1.防治白粉病,可使用杂环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药剂进行处理。不同的药剂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三唑类药剂的效果较为明显,但该种药剂对春季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种植户需谨慎使用该种药剂。

2.防治叶锈病,可从小麦品种选择、播种时间及追肥等方面控制,使用药物为烯唑醇等。如果一次用药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可在施药后5~7 d 再次喷药。对于病虫害较为严重的种植区域,种植户可使用氯氟氰菊酯、吡虫啉与有机硅助剂的混合物进行均匀喷洒,或者用氰戊聚酯、噻虫嗪与有机硅助剂的混合物实施喷洒。

(五)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小麦成熟的关键期,在该时期出现概率较高的病害为白粉病和黑穗病等。每667 m2可用浓度为25%快杀乳油38 mL 兑水30 kg 进行田间喷洒。针对黑穗病每667 m2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750 g兑水30 kg 进行喷洒,可获得预期的防病效果。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灌溉田间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Life in 2060
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