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受众特征分析

2021-11-28马伶俐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多元化媒介受众

马伶俐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 030032)

1.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本身是指多种媒介彼此之间的功能呈现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将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同新媒介融合在一起。从狭义角度来讲,媒介融合主要是指不同类型的媒介彼此之间融合,随之会相应地形成“质变”,构成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如网络广播、电子杂志等。从广义角度来讲,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全部媒介及其相关要素彼此之间的有机融合等,除了表现在媒介形态融合方面,还包括媒介的组织结构、功能、所有权以及传播路径等相关要素之间的融合。换言之,媒介融合主要是将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介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介进行融合后所构成的一种资源共享及高效处理信息的传播媒介。媒介融合本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如:(1)交融性。即新媒体或者传统媒体,又或者新旧媒介之间彼此整合,具有交融性特征;(2)互动性。即媒介融合下媒介同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特性更加显著;(3)技术性。即媒介融合是基于先进科学技术支持下方可实现的新型媒介形态,如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都是支撑媒介融合业态得以实现及发展的重要保障。

2.媒介融合下新闻信息的特点

(1)新闻信息量不断增加。媒介融合下每个社会个体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成为新闻信息的创造者,这就使得现阶段的新闻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在量上呈现为爆炸式增长的变化态势。(2)新闻信息传播及共享率更高。以往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较大,新闻传播效率低下,但是在进入媒介融合时代之后,各种新闻信息都可以搭上网络这一高速列车,所以整体的新闻信息传播效率更高。(3)新闻信息真伪辨别难度加大。媒介融合下信息的产生源头众多,且媒介平台及发布者认证操作相对宽泛,这就致使各种新闻信息本身的真伪性无法得到有效辨识,从而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的准确度与客观性。(4)新闻信息传播路径更多。除了传统的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外,新闻信息在媒介融合时代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等来进行传播,新闻信息的传递途径更多。

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受众特征

3.1 广泛性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中,新闻受众多数是通过报纸、电视等特定载体来获取新闻,新闻受众群体范围受到限制。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面的媒介界限逐渐淡化,新闻受众可以拥有更多获取及接触媒介信息的方式方法,如车载媒体设备、商场交互媒体设备、移动智能终端以及虚拟投屏等。这些媒介借助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较以往传统媒介具有易接触、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在这种优势下,具备移动终端设备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受众,新闻受众的群体广泛性正在不断增强[1]。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广泛性是媒介融合下新闻受众的一个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如下:(1)当下新闻受众的数量持续增加,其中采取网络平台获取媒体信息的受众越来越多。根据2021年2月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可知,2020年中国的上网用户数目多达9.89亿人,并且其中有接近7亿上网用户会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开展网络搜索,大大拓展了新闻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范围。(2)农村地区的新闻受众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高达55.9%,与城市地区的网络普及率79.8%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使得城乡地区的群众在新闻信息获取公平性方面展现出更加突出的特性。

3.2 自主性

在以往以报刊、电视等为主体的传统媒介下,新闻受众表现为无防护性与分散性等特点,在对新闻信息进行获取期间也主要表现为被动获取的状态,此时的新闻信息展现为单向传播特征。但在进入到新旧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之后,这一特点被彻底颠覆,新闻受众的自主性特征明显增强。一方面,新时代,受众可以借助多种融媒体平台在海量不同类别的信息当中主动选择自己所需要获取的新闻信息,展现其自主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新闻受众在获取及阅读新闻信息的同时也能非常快速地发表自身的看法、反馈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广播、电视等媒介下,新闻受众也可以主动参与到媒体信息生产、传播及获取环节当中。这时新闻受众将不再单纯地对新闻信息进行观看或聆听,而是成为新闻信息产生的参与者,扮演着新闻信息的生产者或传播者的身份,此时的新闻信息表现为双向传播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讲,媒介融合下新闻受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闻发布的内容,以及需要选择何种对象来进行新闻信息的分享及传播等,这也是其自主性特征的具体表现[2]。

3.3 多元化

媒介融合时代,信息壁垒被进一步打破,受到不同信息的影响,新闻受众的“三观”及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逐步展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化新闻受众主要表现在思维层面,分别是主观思维与被动思维。针对主观思维,由于新闻受众拥有着多元化的性格、差异化的教育,多样化的职业等,所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这些特征会使得他们在看待同一新闻内容的过程中主动生成多元化的观点。针对被动思维,由于不同定位的新闻媒体会倾向于报道不同内容的新闻,这使得新闻内容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特征,再加上多种媒介的推动作用,这种多元化会更加强烈地反作用于新闻受众,助推其产生多元化的价值观。

4.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策略

4.1 立足新闻受众广泛性特性,严把新闻的质量关

首先,在新闻信息选材方面,新闻媒体要立足受众广泛性特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新闻素材本身的真伪性进行认真辩证及分析,并优先选择那些正规渠道来获取新闻素材,切不可为了博取新闻受众的眼球等而选择一些虚假的新闻素材,更不可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存在造谣或胡乱宣传等问题,否则会对新闻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必须要遵从真实性原则。在对获取的大量新闻素材认真筛选,尤其是将其中的虚假或不全面新闻素材及时剔除后,新闻媒体需从满足新闻受众的阅读需求出发,严格依据新闻信息制作的基本要求对新闻信息进行合理制作,以确保这一环节新闻信息的准确性。最后,在新闻信息发布后,媒体要借助多方力量建立惩戒机制,进而那些虚假新闻进行及时处理,以避免引起深层次的社会混乱[3]。

4.2 立足新闻受众自主性特性,满足受众阅读需求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受众是新闻报道的接收者,也是参与者、监督者,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参与了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平时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紧密结合其自主性,突出及强化新闻受众获取信息的主体性地位,并采取恰当的新闻阅读平台及方式方法来提高新闻受众获取媒体信息的便捷性与有效性。如《人民日报》在选择新闻信息发布平台时,就会设置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抖音官方账号等来发布信息,以此提升新闻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效果。此外,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媒体要注意结合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动态化调整新闻制作的内容,及时改进新闻传播方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受众。

4.3 立足新闻受众多元化特性,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新闻受众的多元化特征是新闻受众本身多元的价值观及利益需求导致,所以新闻媒体必须及时关注社会上文化思想等的动态化走向,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监控,以避免那些负面信息大范围传播后所引起的社会混乱。尤其是要强化社会舆论引导,积极借助社会舆论引导来帮助受众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持社会稳定,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发挥新闻媒体在引领社会舆论走向方面的积极作用。

5.结语

新闻受众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呈现为广泛性、主体性和多元化几大特性,此时继续采取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方法无法有效确保新闻制作及传播的效果。为了有效应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受众新变化及特征,可以从严把新闻的质量关出发,注重满足受众阅读需求以及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切实提高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制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多元化媒介受众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