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的实践策略

2021-11-28陈玲玲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知识点

陈玲玲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23)

1.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不足

1.1 教师和学生方面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教育,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下,教师只是单向的向学生传输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居于主体性的地位,一切的教育活动开展并未围绕学生来进行,因为教育活动和学生需求不相符,学生很难从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教育效果不佳。因此,传统的学科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都影响了学科成效,在当前及未来的学习改革中,要彻底改变这一学习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学习工作中的引导作用[1]。

1.2 授课时间有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中,如果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因为手段相对有限,教师和学生都将教育的重点放在课堂学习和机房上机实践上,并没有课下学习的渠道,而课上学习时,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部分教师只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很多知识难以延伸,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相对较少。

1.3 测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我国教育工作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往往都是直接在期末开展考核,这种考核多以教材知识考核为主。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学科而言,其对学生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如果单纯采用这种卷面考核的方式,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都采用的是这种考核方式,测评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2]。如果要保障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应将卷面考核与实践考核有效结合起来。

1.4 学习资源相对较为陈旧落后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中,为保障学习效果,教师需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但在传统的学习工作中,各个学校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利用教材或者教材配套的电子资源来进行学习工作的,无法有效进行网络上学习资源的使用,学习资源的有限性和落后性,都阻碍了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2.微课程的特点

2.1 学习时间短

微课程这一学习模式是信息时代下所形成的崭新学习模式,微课程中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视频,该学习视频中围绕着教材中的某一具体知识点,实现了知识点的浓缩和提炼。就当下很多微课程中所用的学习视频为例,其视频时间一般保持在10min,不超15min,因此,课程时间较短是微课程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在参与微课程的过程中,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且因为这一学习资源的特点,使得学生完全可利用自身的零碎时间,灵活安排学习任务[3]。

2.2 学习主题小

微课程学习的开展中,是对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详细阐述,学习主题和范围都相对小一些,学生可在微视频的观看过程中,精准把握到这一视频的学习主题和知识点,进而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内涵。很多人觉得微课视频的学习时间短、主题小,对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是不够细化,事实上并非如此,视频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精心提炼的,有着鲜明的主题和主旨,可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具备知识拓展和延伸能力。

2.3 “4A”学习优势

微课程的“4A”优势主要指的是Anyone,Anytime,Anywhere和Anyway,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活动不再受到传统学习方式下时间、地点和手段等的限制,整体的学习活动更具灵活性与便捷性,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准提炼知识重难点。

2.4 情境真实,形式丰富

因为微课程中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就使得在一些微课中,教师可通过动画技术的应用来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可在特定的情境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因此,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微课程的情境更为真实,且形式更具丰富性,可通过直观、生动的情境模拟,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具主动性。此外,与传统的课程学习相比,微课程的课程形式也相对丰富,学生可完全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

3.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的应用

3.1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所传输的知识点非常多,且部分知识点相对分散,因此,为保障这一学科学习中微课程的应用效果,学习要结合总体的学习要求和规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要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知识点,将教材内容细分为一个个的精炼的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课的设计,微课设计和制作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教师在制作了微课以后,及时将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观看和下载资源,经由线上、线下学习的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3.2 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和扩展

微课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学生完全可根据自身的时间来进行微课程学习任务的自主安排。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中,为提高微课程的应用效果,学校、学生个人都要给微课程学习创造条件,在学校中要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使得学生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微课资源的共享,大学生配备手机、电脑等设备已是标配,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使得在这一教条件下,传统课堂可以得到有效延伸与拓展。

3.3 注重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自学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更侧重于对学生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微课程的制作中,要更为明确地向学生传输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中,应按照学生已经掌握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需了解的新知识点,来构建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微课的选择,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微课的观看,经由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观看完了微课以后,也就对新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可在微课的学习中提出疑问,在课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通过交流来答疑解惑,保障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4.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很多专业的必修课,在传统的学习理念和方式下,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进步,微课程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可选择的学习路径,教师要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特点,加强微课程的推广,形成新的学习模式。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知识点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