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处理

2021-11-28于静敏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衬词吐字咬字

于静敏

《峡江情歌》是一首极具浓厚土家族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由王原平作曲,被誉为“龙船调姊妹篇”的优秀原创歌曲。这首歌原名为《土家乐》,由著名歌唱家王丹萍演唱,后由词曲作者对作品进行了加工修改,曾用于湖北省歌手演唱比赛,并一举夺得民族唱法银奖。自此,这首歌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歌曲语言淳朴,旋律优美流畅,生动地勾勒出土家小夫妻简朴浪漫的婚姻爱情生活。歌曲高度概括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鲜活的民族性格,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作曲家王原平素有“峡江民歌掌门人”的称号,创作了大量的以三峡和土家族等为题材的歌曲,如大家熟悉的《山路十八弯》、《峡江情歌》、《三峡我的家乡》、《我从三峡来》、《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等。在一次采风中,一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三峡深远偏僻的山村里,一群土家人(据说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载歌载舞,洋溢着淳朴、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出土家族人勤劳聪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于是,一首《峡江情歌》便诞生了。声乐作品《峡江情歌》是一首极具三峡地区音调特点,表现了土家族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土家族儿女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一、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曲式特点

声乐作品《峡江情歌》全曲共由93小节构成,曲式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此曲为通体谱歌曲。引子(第1—13小节)结束在A羽调式的主音上,尾声(第86小节—第93小节)以《龙船调》里的经典对唱句结束整首歌曲,并且与引子部分形成首尾呼应,把聆听者的心境瞬间带入了淳朴的土家族生活地——美丽的峡江,一种意犹未尽的美油然而生。主体部分(第14—85小节)、尾声部分(第86—93小节),曲尾终止音均落在“2”(re)上.尾句升高八度演唱,将情绪推向高潮。因为“4”(fa)的引入,清角为宫,羽调式转入D羽调式,最后又落在羽音上。主体部分分为两乐段,即第一乐段(第14—46小节)、过渡链接(第47—49小节)和第二乐段(第50—85小节)。其中过度链接部分的材料、引子部分与主体段的连接处的材料相同,特性材料反复出现并穿始终,凸显出了浓厚的土家族风味,将歌曲的各个部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引子部分共有13小节构成,A羽调式,以山歌问答式的形式(《龙船调》中的经典对唱)展开,意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脑海中顿时浮现出美丽娇羞的土家姑娘的画面。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主体部分则采用了类似于分节歌的形式,通过对土家族男女青年的详细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土家族男女青年如火一般的性格,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他们甜蜜的爱情生活。声乐作品《峡江情歌》旋律优美,风格创新,手法独特,融入时尚元素,富有个性,独具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作品科学的唱法又将传统与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音乐融入一体,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拓宽了道路,其创作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节奏特点

音乐的核心是节奏,是旋律变化的基础,它赋予曲调鲜明的性格,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不同节奏具有不同的形象和艺术表现力,节奏起着支撑全曲的作用,是演唱者把握歌曲情绪脉搏和处理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峡江土家族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寨里中有老人过世时,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依次接歌而跳的舞蹈,舞者交替上场直至天明。土家族人认为逝者是走了“顺脚路”,意思是去“享福”了,称为“白喜事”。在丧葬仪式中表演的“撒尔嗬”节奏欢快,曲子结构为6/8拍,表现了土家族人极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峡江情歌》巧妙地引用了“跳丧鼓”中的典型节奏,引子与尾声部分使用了散板、2/4和4/4交错拍子,将听众带入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主体部分,则使用了律动感很强的八拍子,节奏韵律相对平稳,旋律高亢。主旋律部分运用了大量的短倚音、滑音及同音连线,使土家族特色的民族韵味更强。

(三)歌词特点

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56个民族各具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格,民歌风格独特,巍然屹立在东方,其中民歌歌词特点较为显著。在《峡江情歌》作品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土家族方言与衬词。如具特征性的方言“过河”中的“河”唱“huo”,“哪个来推我嘛”中的“哪个”唱“na guo”,“情郎哥”中的“哥”唱作“guo”,“世世代代”中的“世世”唱成“si si”等,无不具有当地语言特色。土家族方言的应用使得民歌声腔与方言声调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征和鲜明的本土方言音乐文化特征。

声乐作品《峡江情歌》中还大量使用了衬词,巧妙地与歌曲风格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润色、出彩的作用。如引子“金呐银儿锁,银呐银儿锁……”是峡江土家族特有的衬词,给歌曲增添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土家族风味;“红腾腾一堆啊疙篼子火哎、美滋儿滋儿一个小圆桌哇……”中的“啊”、“哎”、“哇”都是衬词,起到了协调音节的作用。歌曲中因加了大量的衬词,歌词得到了扩充,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地将土家族女子热爱生活、大胆直爽、活泼热情的性格刻画出来,旋律显得更加活泼、跳跃。

二、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演唱处理分析

(一)咬字吐字处理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人类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独特的中国民族声乐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民歌的演唱自然离不开语言,我国传统声乐要求“字正腔圆”。在歌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圆,就要做到正确的咬字、清晰的吐字。在我们汉字的咬字、吐字的处理中,运用归韵的方法使咬字准确、吐字完整。例如《峡江情歌》中“是哪个来推我嘛”中的“哪”处理,由于浓郁的土家族韵味,这个字运用了说唱的形式,演唱者在咬字、吐字上要有正确的处理,把握好咬字吐字的度,将歌曲特色很好地表达。又如歌曲中出现的“哪个”中的“个”采用了土家族方言,发音成了“guo”、“阿哥”中的“哥”也发音为“guo”、“乐呵呵一夜呀”中的“乐呵呵”也发音成“luohuohuo”等等,并且在主体部分最大的特点是每一句的结尾都是以“o”、“uo”为韵脚,这属于中国汉语语言文学十三辙中的“梭坡辙”。歌曲中这些大量的“o”母音的使用,使得歌唱者在咬字、吐字上形成更好的共鸣,同时使得气息更流畅,让听众不会觉得声音干瘪。把握好这首歌曲每一句每一字的吐字咬字要点,将咬字与吐字很好地处理,便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气息的运用与控制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则是歌唱的动力。那么,在强调咬字、吐字的基础上,应配合正确的气息支持,这样声音才能有支持点,形成很好的共鸣,才能将歌曲的感情更好地抒发出来。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创作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土家族方言,以及大量的衬词,作品的主题部分是6/8拍,赋予了旋律很强的律动性。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同音连线,要求演唱者要具备很好的运用气息的能力,在演唱的过程中则更应注意气息的处理。发声时,吸气要深,呼与吸形成对抗,呼吸肌群要配合好,喷口力度大,将气息很好地运用起来。

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衬词甩腔,如“疙篼子火哎”、“幺妹来坐哎”等中都在“哎”这个衬词上进行甩腔,由于“哎”发“ai”,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死死地咬紧,进行甩腔前,做好充分的气息支撑准备,保持气息流畅,尽快打开腔体,进行高八度的演唱。进行甩腔时,口型是上腭打开的状态,嘴型略呈圆形。正确地把握歌曲每句的呼吸要点,具备流畅地呼吸,才能使发出的声音明亮、柔和、清晰,富有穿透力,只有将呼吸与演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声、情、表的处理

音乐源于人的情感,“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情”是声音的表达内核,而“表”则是歌唱艺术的表现形式。学习声乐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作为一位演唱者自然应该具备良好的“表演素质”。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演唱者首先掌握声乐作品中的地域性方言进,对歌曲所描写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体会歌曲中的“情”,进而声情并茂地表现作品。声乐作品《峡江情歌》是一首具有浓郁土家族风格的歌曲,通过对其写作背景的了解,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歌曲中方言的把握,理解其字义,结合作品的内容及情感,掌握发声技巧、歌唱方式夸张地表现作品的情感,由此便做到了“声、情、表”的结合。

声乐作品《峡江情歌》语言淳朴,乡音乡韵浓厚。引子部分采用了《龙船调》的经典对白“哎,妹娃儿要过河了,是哪个来推我嘛?”一个活脱脱的淳朴勇敢、热情泼辣的土家女子形象就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要注意的是“哪”字的说唱式演唱,很好地表达出创作者的习惯、风格和意图。在《峡江情歌》中,引子部分的“哪”字上,运用了上滑音,使得歌曲更具民族风味,情绪更加连贯。正是这些演唱技巧的运用,在歌曲演唱中起到了更好地辅助作用,表达歌曲风格和特色,特别是在高音的处理上,演唱者的声音更是舒展、连贯,给观众以更好的听觉享受。

主体部分描述了土家族的淳朴风情、美丽风景及土家女子对男子大胆示爱的情景,概括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和鲜活的民族性格。演唱“幺妹那个好像霞一朵哇,阿哥哪个好像山一座咯……”处理时,应注意前后的对比,“幺妹”要唱出土家女子娇羞的一面,“阿哥”则要唱的肯定,做出明显的强弱对比;演唱“哥爱呀妹呀妹爱哥嘞,生生死死不挪窝哇……”等时,注意方言的正确咬字吐字,也应注意它所表达誓死和哥不分离的真挚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及表演来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齐刷刷一场啊摆手舞嘞”时可加入简单土家族特有的摆手舞动作,使歌曲舞台表现力更强;演唱“山里人自有哇山里人的乐喂,世世代代都快活啊……”时,要唱得铿锵有力,唱出山里人的自豪感。

尾声部分与引子部分形成首尾呼应,贯穿始终。演唱者以甜美悠扬的嗓音、亲切委婉的表情再次将听众带入峡江美景。感情的融入,加上手势、眼神以及声音的强弱变化更完美的演绎好这首作品。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分析与了解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峡江土家族民歌独具风格。一首作品的完美演绎,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以及所表现的情感,同时要分析作品的曲式特点、风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从而恰当地表达出作品中内在含义与情感,完美地诠释出作品的内涵及美学特征,塑造出惟妙惟肖的音乐形象。

通过对声乐作品《峡江情歌》的学习与研究,笔者对中国民族音乐融入了更深刻的情感。进一步认识到,演唱者在演唱中所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以及对作品全面地了解,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技巧,以此才能很好地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才能唱出作品的“魂”之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衬词吐字咬字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绕口令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