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化学易错点辨析(三)

2021-11-27付希国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金刚石单质易错

付希国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碳单质的辨别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易错点,下面对这三个易错点进行辨析。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易错指数:★★★★★

易错点辨析:1.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判断该反应是否能发生(或原理的应用是否正确),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配平时只能改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下标数字。

2.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要注意以下三点。(1)“四查”,即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三查条件,四查符号(↑、↓)。(2)要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如“点燃”和“通电”是反应条件,“燃烧”和“电解”是反应过程。(3)注意区分反应条件“点燃”“△”与“高温”,“点燃”是物质燃烧时必需的温度条件,一旦反应开始就不再需要了;若一个化学反应必须在有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就用加热符号“△”表示;若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反应条件则为“高温”。

3. 对于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推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第二步,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进行书写,可简记为:“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以后加一线,等号上下注条件,箭头要标气和淀”。

【过关训练1】(2021·湖南·邵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 O2 [    点燃    ] MgO2                      B. 2KClO3 [MnO2   △    ] 2KCl + 3O2↑

C. CaCO3 [                ] CaO + CO2                        D. CO + Fe2O3 [    高溫    ] Fe + CO2

答案:B

【过关训练2】(2021·天津)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锌与稀硫酸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 。

答案:(1)S + O2 [    点燃    ] SO2 (2)Zn + H2SO4 [                ] ZnSO4 + H2↑ (3)2H2O2 [    MnO2    ] 2H2O + O2↑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易错指数:★★★★★

易错点辨析: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归纳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2. 注意:(1)正确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反应物的总质量”,因为反应物不一定完全参加反应,可能有剩余,解答时必须明确判断物质是否参加反应;(2)一些反应可能有气体参加,也可能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各状态的物质都要包括,不能遗漏;(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过关检测3】(2020·贵州·毕节)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有一层臭氧(O3),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在此过程中改变的是 (填选项序号)。

A. 总质量            B. 原子数            C. 分子数

答案:C

三、金刚石、石墨、C60的辨别

易错指数:★★★★

易错点辨析: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这些碳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它们不属于同一种物质,其互相混合属于混合物。石墨和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过关训练4】(2021·湖北·宜昌)下列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                  B. 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

C.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                  D. 炭黑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

答案:C

【过关训练5】(2021·湖南·株洲)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

(2)石墨具有优良的 ,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答案:(1)红磷、白磷(或氧气、臭氧等) (2)导电性

猜你喜欢

金刚石单质易错
世界上最硬的矿物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数列学习中的易错点
科学家在纳米尺度实现金刚石超弹性
直击数列的三个易错点
为什么金刚石特别坚硬?
人造金刚石的故事
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几种“反常”
一道高考题对化学教学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