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马琳和戴资颖得失分特征分析

2021-11-27张弛弘

当代体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前场马琳后场

张弛弘

通过对马琳与戴资颖连续三站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得失分特征,归纳两位运动员的特点。结论:(1)马琳与戴资颖比例最高的得失分类型为非受迫性失分,戴资颖非受迫性失分比例更高;(2)马琳的得分大部分来自后场,杀球为其优势技术,而戴资颖则多点开花,前后场得分情况较为均衡;(3)戴资颖在三场比赛中得失分类型变化较大,说明失利后及时调整、积极寻求改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20丰田泰国公开赛、2020尤尼克斯泰国公开赛、2020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决赛马琳与戴资颖得失分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键词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战术、得失分等相关文章,收集与整理各文献,并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进行相关图书阅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本研究选取2020丰田泰国公开赛、2020尤尼克斯泰国公开赛、2020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决赛比赛录像,使用视频播放器对所需的指标数据进行定格录像观察与采集。所观察录像共3场、7局。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表格绘制、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4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马琳和戴资颖相互之间的得失分特征对比,以及选手自身在不同指标上的得失分对比,总结出马琳与戴资颖技战术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2 相关概念解释

在羽毛球比赛中,回合指的是自球被发出至死球前的一次或多次连续对击。本文根据死球性质不同,将每一回合的得失分或称最后一拍效果,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直接得分:运动员使用任意技术将球击打进对方场区,且球在未经对手触碰的情况下直接落在界内。

受迫性失分:运动员因受对手压迫,造成步法或手法不到位,击球未打进对方场区界内造成死球。

非受迫性失分:运动员在自身相对主动,即步法与手法都到位的情况下,击球未打进对方场区界内造成死球。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性质得失分分析

所分析三场比赛结果为,第一场:2020丰田泰国公开赛,马琳2:0戴资颖(21:9,21:16);第二场:2020尤尼克斯泰国公开赛,马琳2:0戴资颖(21:19,21:17);第三场:2020世界巡回赛总决赛,马琳1:2戴资颖(21:14,8:21,19:21)。

据表1,先进行横向比较。戴资颖每一场的直接得分与直接得分率都高于对手马琳。在马琳胜利的第一、二场比赛,马琳的总得分数高于戴资颖,但两人的直接得分数差距只有1、2分;在戴资颖胜利的第三场,戴资颖的直接得分数将近马琳的两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戴资颖的直接得分能力稍高于马琳。

马琳与戴资颖的受迫性失分与受迫性失分率总体相差不大,而非受迫性失分率在三种得失分类型中都是最高。其中,戴资颖的非受迫性失分与非受迫性失分率则显著高于对手马琳。马琳的总得分超过一半(53.79%)來自戴资颖的非受迫性失误。这或许印证了人们对戴资颖的印象:技术不稳定且不够耐心,即使主动也常失误。

接着,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马琳的各项指标较为稳定,但戴资颖变动较大,这也反映了她在第一场比赛大败后迅速做出调整。在第一场比赛中,戴资颖失分的35.71%来自受迫性失分,而在后两场比赛分别为14.29%与14.58%,下降了一半以上。结合录像观察,戴资颖在第一场的失利后马上做出改变,在防守上更加大胆与耐心,同时通过出球的限制,减少了马琳的进攻机会。

3.2 主动得分情况分析

选手的直接得分与对手受迫性得分较能反映选手主动状态下的得分情况。不属于表2中直接得分情况与对手受迫性失分情况的仅各有2分。根据表2,马琳的后场直接得分能力稍强于前场,戴资颖则相反。马琳的受迫性失分中,42.31%来自接杀,34.62%来自接网前小球;而戴资颖得受迫性失分绝大部分(82.14%)来自马琳的后场下压:50%来自接杀,32.14%来自接吊。

将主动得分定义为直接得分或迫使对手下一拍受迫性失分,则经过简单计算,马琳的主动得分68.85%来自后场,31.15%来自前场;戴资颖的主动得分47.83%来自后场,46.38%来自前场。说明马琳在后场的主动得分能力强于前场,而戴资颖的前后场主动得分能力相当。

3.3 非受迫性失分主要技术分析

由表3可得,马琳在非受迫状态下,丢分较多的技术为高球(31.25%)、杀球(18.75%)。通简单计算,马琳在非受迫状态下的丢分主要来源于后场(14.58%);戴资颖在非受迫状态下,丢分较多的技术为推挑(23.94%)、杀球(18.31%),前后场的失分情况较为均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马琳与戴资颖的得失分类型中比例最高的都为非受迫性失分。戴资颖的非受迫性失分率超过一半,且远大于马琳。马琳的非受迫性失分绝大部分来自后场,戴资颖前后场非受迫性失分较均衡。

(2)戴资颖在不同场次比赛中的得失分类型变化较大,而马琳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说明戴资颖的战术更具有应变性和灵活性。

(3)马琳的后场主动得分能力强,前后场主动得分能力差距较大。戴资颖在后场与前场都具备较高的主动得分能力,且前后场主动得分能力较为均衡。

(4)马琳的打法注重快,后场威胁大,但容易在机会不好时强攻丢分。戴资颖的打法注重变,击球一致性好,常常变速停顿,但技术稳定性不高,主动失误过多。

4.2 建议

(1)羽毛球女子单打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仅靠单一的优势技术无法成为制敌的武器。运动员在具有自己特长技术的基础上,应当丰富自己的得分手段。

(2)运动员应当具备较好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局面不利时能冷静分析,及时调整战术打法,在失败后能反思总结,针对性地准备下一次比赛。

(3)运动员应当提升自己的技术稳定性,无论主动、被动,都应该保持耐心、减少失误。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前场马琳后场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前场荞酒的沉史(外一篇)
沧桑马琳:再婚妻子助我低谷再腾飞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幸福再出发,马琳走出婚姻低谷喜做爸爸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