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建设广州国家植物园

2021-11-27赵亚兰庄伟光曾云敏

环境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植物园广州

赵亚兰?庄伟光?曾云敏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指出优化建设植物园是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的重要措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新发展理念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共识和呼声。意味着中国将携手世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智慧和力量,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

广州有丰厚的生态家底

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市森林总蓄积量195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的20%增加到现在的41.6%,森林面积净增一倍多;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1991年的20%增加到现在的45.52%,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也增加近一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3平方米,森林公园92个,湿地公园25个,综合公园38个,专类公园47个,社区公园112个,口袋公园888个。绿道总长达3800千米,精品绿道36条,开展登山道、健步道、缓跑径示范段建设,不断丰富绿道形式。

“十三五”期间,广州累计建成140个遍布城乡的赏花点,新增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426座、约350千米桥梁绿化,形成极具花城特色的空中绿廊花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风景线。这些丰厚的生态家底,为广州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广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完善资源监测评估、安全保护与信息化管理,全面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仅为0.55%,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下。全市在保森林面积24.98万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100%参保,在2018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测评中排名第一。作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国家森林城市,广州率先编制全国首个森林城市品质提升规划,为国家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示范经验。另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化城市联盟”在广州的倡导下成立后,通过加强大湾区各城市间生态绿化建设合作与交流,联合举办区域性园林园艺博览会、国际花展,共同开展森林防火、外来有害生物防控、自然灾害抵御等,加强区域森林资源安全保障,有力推进大湾区生态建设共建、共享,提升城市群区域绿化的系统性、总体性、和谐性。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州在植物保护领域有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现已形成一批现代化植物园,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与世界上优秀的国家植物园相比,仍有差距。接下来,广州开展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任务有两个重难点,一是在广州高标准打造国家级核心植物园,要求广州以国际领先标准为导向,强化园区优势,提升业务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将广州的植物园建设工作置于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一盘棋之中,要求广州明确自身定位,与其他植物园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高效办大事,共建国家植物园体系。

建设国家植物园意义重大

国家植物园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与现代化国际接轨的重要方面之一,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许多国家都建有国家植物园。纵观世界植物园历史发展,早期植物园为药草园,收集药用植物用以治疗患者,附带研究和教育功能;近代开始逐渐具备植物分类研究、引种驯化等科学意义,以及观光娱乐性质;现代化的植物园功能进一步完善,演变为集植物收集、科学研究、大众科普、休闲游憩、物种保护、对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可以发现,世界优秀国家植物园具有一些普遍特点。例如,植物种类丰富,物种展示形式多样;园区景观优美、多样,且特色鲜明;十分重视科普活动,且有丰富且成体系的科普课程;园区运营经费来源渠道多样;科研实力雄厚,学术交流广泛;管理水平先进,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公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世界现有的国家植物园是单体植物园为主,没有成为体系,因此,我国启动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举措。

以系统意识打造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体系”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针对我国植物区系分布特点,建立若干大型、有特色的国家级核心植物园,并引领和带动国家植物园网络发展,形成覆盖全国主要生态类型的保护与研究网络。目前,我国植物园初步形成了保护网络的格局,但还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的问题,重要区域和重要植物种类存在保护空缺。广州在开展国家植物园建设工作时,需要有系统意识,时刻把自己置于国家植物园体系之中。

明确定位和使命,建设有特色的国家植物园。广州与北京一南一北,在地域上和植物種类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各自都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特色,避免泛公园化和同质化。广州国家植物园的定位也应基于本地特色,保护和展示热带亚热带最全面、最独特、最重要的植物种类。建议其定位和使命为。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机构,在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中担当重要节点作用,在世界植物园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树立标准和规范,争当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模范。首先,在植物物种保护标准方面,需要建立迁地保护植物数据库,明确各类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受威胁等级,实行细致的分类、分区和分级保护。其次,在植物园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等方面,需要对标国际标准,明确园区功能类型,提升各功能的实力,总结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针对每种功能实行细致的绩效考核评价。最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争取率先形成《广州国家植物园规划标准》《广州国家植物园技术规范》和《广州国家植物园绩效评价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进而推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发展。

加强合作与共享,共建国家植物园体系。植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构建植物基因数据库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手段齐头并进。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有助于系统、完整地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方面,广州应在中央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下,利用各种层次的合作平台、研究网络、支持资金,持续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与共享。另一方面,在植物多样性治理、种子交换、标本共享、植物园建设、学术与管理等方面增进国际范围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在国际法、公约和协议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为中央政府提供建议。

提升科普活动质量,打造品牌形象突出的国家植物园。广州植物园的科普活动和课程还存在活动对象缺乏针对性(仅针对买票的游客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活动自主性体验性和开放性不足、创新性不足、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建议根据不同受众群体设计活动内容;提倡体验式、探究式科普活动模式;完善科普活动效果评估体系;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打造高质量的广州国家植物园科普活动品牌。

拓宽资金支持来源,建设有市场竞争力的国家植物园。建设广州国家植物园,未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国内植物园收入均以财政拨款为主,门票、纪念品、餐饮、游乐场、会议服务等传统经营项目的收入占比极低。除加大财政投入外,建议拓宽资金支持来源,如成立广州植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争取国内国际相关基金和平台的支持;丰富经营种类,如增加花草茶饮店、草本药物店、气味图书馆、生态水疗馆、草坪婚礼等符合植物园特色又可以提高游客休憩体验的经营形式;增加线上购物渠道等。(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植物园广州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游中山植物园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成语植物园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
绵纸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