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小二”+“双码” 用心办实事

2021-11-27江镕邹丹

环境 2021年11期
关键词:自查中山市环境

江镕?邹丹

今年以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其中,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转变工作思路,由监督者化身为“店小二”,通过现场实地“把脉问诊”,开出“治疗良方”,为企业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使企业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及时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顽疾”“隐疾”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实际行动,促进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为企业长期稳定生产保驾护航。

贴心帮扶,改变执法一成不变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贴心帮扶,让企业能安全生产,守法经营,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生态环境,2021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带领执法科同志,组建了一支由环保先锋队队员、党员志愿者、中山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和外聘专家组成的帮扶小组,开展环保“免费体检”活动。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帮扶小组的专家首先对企业的环保手续履行情况、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环境管理情况等内容进行现场“体检”;随后再向企业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讲述违法案例,让企业明白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保证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鼓励企业向帮扶小组咨询环保管理方面的疑问,帮扶小组及时进行专业解答,让企业少走“弯路”。

从年初开始,帮扶小组从中山市集中处理污水厂开始试水,逐步推广至重点排污单位和中小型企业。目前帮扶小组共开展了12期活动,累计为15家企业进行“免费体检”并出具检验报告。对于帮扶小组现场“体检”中提出的危废管理、防渗防漏等问题,各家企业都积极进行整改,并在短期内完成升级改造、自身优化。

一位企业代表开心地说:“生态环境局为企业免费提供‘体检项目,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帮扶小组派来的都是专家,提出的问题都很专业、到位,我们也知道接下来该在哪些方面重点整改,希望以后生态环境部门还能提供更多这种好的服务。”

“一方面对于有需要的企业我们用心帮扶,另一方面对于违法企业我们也从未放松监管。”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相关人员告诉笔者,今年1—10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2宗,罚没金额共723.37万元;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宗,向赔偿义务人追偿共2463.66万元。

对此,邓耀杰表示,为了更多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市生态环境局打破以往重监管轻服务、重处罚轻指导的执法模式,有执法也有指导,着力做好执法后半段文章。“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也注重服务企业,让企业良性发展,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

邓耀杰说:“帮扶小组为企业提供免费环保体检这一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执法模式,对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次体检的15家企业里也有一家是违法企业,我们也会一帮到底,真正让他们由违法变成守法。”

找出共性,解决难点一气呵成

“我们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企业对于日常环境管理工作要求、要点不明晰,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支持指引,部分企业还存在环保手续资料管理不善、散乱缺漏等问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相关人员告诉笔者,针对上述管理难题,本着急企业所急、为企业解决难题的原则,执法科采取了三大举措,助力企业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工作。

首先是集中建设企业环保资料手续“一企一档”,也就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环保资料的收集、检查、反馈、整理,以企业为单位构筑含环评文件及批复、排污许可或排污登记手续、竣工环保验收手续、应急预案备案、清洁生产审核、证后管理工作资料、污染物委外处置手续、环保关心点标识牌、附图及其他各类型资料管理库,协助企业做好环保手续的电子档案归档整理。

其次是构筑环境健康水平评价体系,并形成整改清单。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深度环保体检过程中从企业环境管理要求落实情况、环保手续资料时效性及完整情况、项目实际建设与环保手续资料匹配情况、证后管理工作开展及落实情况、大气/水污染收集治理设施运维及管理情况、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固体废物管理情况、排放口规范化建设情况、化学品管理及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等方面做到全方位、多维度“把脉”,按照企业实际落实情况进行打分并提供清晰可行的整改建议,助力企业立行立改、应改尽改。

最后是推出了自检自查工作的模式,也就是对于企业普遍关心的诸如废气排放口、废水排放口、固废贮存场所、危化品贮存场所、事故应急池等环保点位,设置由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对应检查频次、事项的自检自查二维码。

这样一来,巡查人员只需用手机扫码,便可对企业信息一目了然。既可以规避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环境技术人员造成的知识空白,也可以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巡管内容,确保企业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履行自身环境管理主体责任。

自检自查,发现问题一目了然

说到“自检自查码”,这也是中山市的一项创新举措。在2021年8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首先将配套集中治污设施及集中供热设施的中山市民眾镇沙仔综合化工集聚区作为试点园区,尝试运行“自检自查码”。该集聚区内有重点排污企业44家,主要涵盖纺织印染、化工、五金等行业,工业废水排放、水耗能耗都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试运行近3个月后,11月2日,中山智慧工业园云平台小程序正式上线,同时推出“双码”。这意味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双码”,实现智能操作、智慧管理。

所谓“双码”就是指“自检自查码”和“环保健康码”。“自检自查码”主要以各企业排污许可或排污登记信息为中心,结合各企业内部平面布置图、车间分布图、雨污管网图、产污节点分布图等基础资料,针对各企业内每个重点关心的环保点位按照规定频次设置巡查内容,以二维码方式进行信息记载、扫阅。

中山智慧工业园云平台目前共设计了376个自检自查点位,每个点位对应一个二维码,企业需按时到点位进行扫码定位,并实时上传该点位的环保自检自查内容及照片。

当前自检自查工作内容分为每日巡检、每周巡检、每月巡检。根据不同内容区分巡检频次,务求既减少企业在巡检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又确保巡检过程中能针对重点隐患仔细摸排。

这样企业任务责任人根据任务清单,通过扫描“自检自查码”定位污染设施的方式,就可以开展自主巡查,及时上报设施运行情况,并将自查结果提交至大数据平台。

同时环境执法人员也可以在手机等终端实时查看管辖片区的企业自查信息,对数据不正常等现象,可立即组织进行现场巡查核实。通过这种“线上+现场”巡查方式,建立企业污染物从产生到治理到排放的全过程监管模型。

邓耀杰说:通过推广企业环境管理自检自查的方式,既确保压实企业自身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又详细指导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同时助力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从“人防”思维向“技防”思维转变,从曾经的“人在看、车在巡”逐步革新为“云中盯、数中控”。以庞大的“云海”代替有限的“人海”,从外在的监督转变为政企内外的协作管理,促使企业自纠自查,节省行政资源。

分“色”管理,助力企业一心一意

根据“自检自查码”中形成的企业环境管理质量动态,中山智慧工业园云平台进一步生成了“环保健康码”。

“我们按每个企业不同程度的环境健康水平,以‘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生成了初始的‘环境健康码。”中山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项目负责人刘思焜告诉笔者。

若企业“环保健康码”显示为红码,代表环保管理质量不合格,生态环境部门将进行专项帮扶;蓝码、黄码代表企业有不同程度的环保管理质量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将视情况加大帮扶力度;绿码企业则可列入正面清单,生態环境部门原则上可采取非现场执法。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将今年的11—12月设立为“环境健康码”推广测试期,在此期间,各试点企业可根据健康码中评分清单进行立行立改、查缺补漏,及时提升自身环境管理水平。也要求持其他颜色“码”的企业积极根据自检自查的创新管理模式,尽早改善自身环保健康水平,变为绿码。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的相关人员说:“自2022年1月起,将按照‘环境健康码对沙仔综合化工集聚区内试点企业进行精准监管,对绿码企业原则上采取非现场监管,对蓝码企业进行快速精准帮扶,对黄码企业加密检查频次,对红码企业进行限期专项整改,并通过自检自查工作确保各企业日常环保关心点巡查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邓耀杰表示,此次创新一方面提升了环保监管水平,从原来的“末端执法”向“前端预防”转变,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化被动为主动,降低环境管理风险;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强化诚信生产经营,根据企业环境管理质量,赋予绿色和红色环保健康码,对“绿码”企业,在没有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信访等情况下,纳入“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对“红码”企业,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加密执法检查频次,并探索将其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形成政策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守法生产、诚信经营,以环境治理成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自查中山市环境
中山市南朗镇南朗小学作品集
环境清洁工
中山市国资委发布首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
中山市四大医院近十年发展和竞争状况研究
药品流通自查:370家弃权75家出局
漫观环境
玩具产品供求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