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照亮”教学的天空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融合

2021-11-27马秀兰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德育小学生

马秀兰

(甘肃省广河县城关学区火红小学,甘肃 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300)

前言

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得素质和德育成了永恒不变的话题,关系到小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人生态度和心理意识也会通过德育内容的学习获取转变。在教学中为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让学生正确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要秉承于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促进学生发展,也要基于课堂内的成长视角,让学生转变在原有学习中的态度。此外,在实践和探索环节下教师也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环节,让学生在发展中、实践中不断做到经验的探索。同时,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

一、小学语文课堂融合德育内容的价值

树木的成长需要10 年。但是,育人需要百年、甚至是万年[1]。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要融入德育内容、融入智育和体育等多方面因素。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2]。在语文学科的实践环节中最佳手段是将德育与教学环节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中理解语文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3]。实践教学研究中发现若德育与语文知识“手拉手”,则会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在与自身综合能力、综合时效性结合的契机下获取成长[4]。协调各方面的因素,融入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环节中。迎合发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会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视角的优化,也会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迎刃而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氛围缺失

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会在课堂内形成一定的胆怯心理。由于自身表现较差或者是理解能力较低,在语文课堂中也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学习效果。为此,学生的自卑心理较为严重,课堂中教师仅以自身为中心“灌输”相应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呈现出相对较差的现状。因此,教师要营造优秀氛围才会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很显然教师仅盲目追随于课堂内教学进度的完成以及学生各项练习的完成,忽视了互动氛围和交流的价值和意义,导致机械化的讲解方式逐步推动学生“学困生”、“机器人”等身份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机械

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仅让学生完成字词的学习或者课文、古诗等内容的背诵。忽视了德育等价值观念的塑造、忽视了此时期对学生心理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基于课堂内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让其完成多元化的探究,才会彰显出新时代小学生学习的独特魅力。但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教学时采用机械化的手段。知识内容讲解也过于乏味,违背了新时期的教学需求。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兴趣会促进学生参与互动、参与尝试。兴趣也会成为学生主动实践学习的“助燃剂”。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偏低,原因主要在于课堂内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知识较多。同时,教师很难构建出平等、和谐的氛围,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与“新”背道而驰。知识的讲解手法落后,与新时期小学生喜爱多元化事物、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意识不相吻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动力下降,不利于其整体化学习视角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课堂融合德育内容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教材——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宝库”,同时拥有显著的教学正能量。教师也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掘教材中可用、可借鉴的课文内容。结合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德育找到教学中的切入点。切合于自然、切合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完成渗透,转化相应内容,让学生明确文字背后的精髓、明确语文学习的特殊魅力。基于发展现状、基于现实情况促进学生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上述文章讲述了周总理在读书时为报效祖国、为彰显祖国的力量,以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奉献祖国的精神。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此篇文章让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勇气。同时,让学生学习周总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畏艰难、胸怀天下的道德主义情操。结合课文让学生学习主人公的个人价值观念,也会促使学生养成优质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秉承德育精神落实的视角,让德育与实践、与课文巧妙结合,促使学生能够在课文的学习中形成正能量思维。

(二)生活——德育内容融合的切合点

语文教师若仅拘泥于课文或者是教材讲解大道理,学生会形成部分的抗拒情绪。课堂中教师若不能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精髓,仅让其机械化完成知识的探究,学生就会形成厌烦情绪。为此,教师可以融合生活实际,让德育内容融合于教学环节中保障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感受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和魅力,促使其在成效提升的基础上彰显出学习成果的独特化魅力。

例如:生活实际上也是一个“能量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关注自己,通过学习获取了哪些成长?要以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为切入点改变学生人云亦云,抗拒学习的思想状态,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本篇文章主要向学生讲述了一个道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均需要付出和劳动才会收获成果,不劳而获是不可行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以生活为基调,做到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深刻反思。让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让德育内容端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态度。

(三)经典诵读——让德育内容在声音中“迸发”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经典内容的诵读形式转变学生被动学习和被动参与的态度。反复的朗读或者是精心选择的文章,会为学生带来励志的效果,也会让学生主动做到修身、修德。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主题背景,让学生选择相关文章完成朗读。切合于实际情况和学习中的需求,让德育内容在不同的词句或者是文章中得到展现,也会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例如:结合建党100 周年主题背景,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或者是朗读有关爱国题材的不同文章。结合党和国家为背景,学生阅读不同的文章之后会生成无限的感悟。随后,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即:让学生了解传统中国背景和目前社会大环境下均要以爱国、爱家为思想意识,让学生实际阅读《三字经》或者是《大学》和《论语》等。不同的经典文化主题文章,或者是基于自己喜欢的内容参与主题演讲、朗读活动。在上述活动开展的契机下,让德育无痕影响学生。

(四)故事——为学生塑造德育的潜移默化学习“沃土”

故事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由于其年龄特点在生活中的阅历呈现出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基于德育故事的讲解让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随后,通过德育与语文知识的融合,让学生主动交流学习心得、主动在生活和实践中明确德育学习的价值和观念。

例如:结合于亲情、结合于尊老爱幼等思想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孔融让梨》或《卧病求礼》的故事。上述两个故事虽然较为传统老套,但是仍然会为学生带来一定的警醒作用。基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在玩耍中家人经常会让小学生让着比自己小的幼儿,或者是在家庭玩具分配不均时学生也会形成一定的哭闹情绪。结合上述现状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此外,结合与小学生抗拒父母管理、厌烦家长教导的行为特征;或者是部分小学生身上出现不孝顺、不尊重父母的相应问题时,可以讲述《卧冰求鲤》的故事。结合故事题材渗透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维,塑造新时期综合发展的小学生。

(五)写作——德育内容学习成果的展现舞台

语文课堂中的写作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为检验学生的德育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写作与德育的融合突破传统教学各模块单一讲解的局限性,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写作为主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延展性思维,让学生将实际学习到的内容加以应用。通过德育与写作的手拉手,消除学生在写作学习中的抗拒心理和隔阂。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以母爱、父爱或者是爱国主义思想为主题完成作文内容。上述作文的描写实际上彰显了学生情感意识的表达,课堂教学和作文布置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爱国题材的影片或者是关注父亲、母亲在生活中的付出。通过观察视角深化学生情感,塑造学生的思维道德品质。课堂中教师要秉承于学生实际遇到的情况,杜绝胡编乱造现象的发生。也要基于文字实际描写生活,促使学生成为生活中的“录影机”,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此外,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或者是影片的观看会消除学生盲目尊崇西方文化的错误思想,让德育之花在文笔下绽放。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内容与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的融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多元化引领,会让德育实际渗透于各环节的实践中,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避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而导致形成的形式化、硬性化的思维方式,要为学生带来正能量的引导。教师创新课堂中的引导平台,让德育实际融合于教学会为学生塑造无形的“营养沃土”,让新时期小学生的种子在德育的沃土上成长、发芽、开花。借此,也会展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化优势,静待其成长,让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性进步。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中国德育》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