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教育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融合探究

2021-11-27苗海菲

黄河之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国学声乐幼儿园

苗海菲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抓早抓小,从娃娃做起。国学经典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精华的部分,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决定了在其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国学教育至关重要。学前教育学生在国学经典方面的学习及应用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加入国学经典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生终生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当下优秀儿童歌曲匮乏,尤其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儿歌更是凤毛麟角,创作更多的以音乐启蒙为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任务、形式简单、内容深刻、适合幼儿传唱的儿歌是时代之需、儿童之需。

国学经典教育博大精深,在幼儿园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以游戏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将国学经典作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在学前儿童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价值与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力量,在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修养和道德情操,也会直接影响对幼儿各方面的培养。因此,抓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列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另外,随着家长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对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的调研发现,由于新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加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数量的紧缺,近几年来,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高。这就使得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幅度扩招,招入的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学前教育是专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修养与道德情操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幼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修养,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部分。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融入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文化题材众多,国学经典文化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幼儿学习国学经典更应该摒弃死记硬背的固化模式,采用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式进行;学前教育的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学的“准主力军”更应该提升自身的素养,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学习国学经典。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且从思想上重视国学教育、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学生在教育见习、顶岗实习乃至毕业后的就业中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给幼儿教授国学经典文化,让幼儿受益。

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国学经典,改变死记硬背的尴尬局面,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成为了研究者重视的内容。有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的国学素养开始体现在与学前专业各门课程相结合,如国学经典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相结合,主要从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等方面进行。

三、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声乐课程探究

《声乐》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技能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并且直接影响就业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将既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学习和文化修养,又能为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将部分诗词、《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内容加入曲谱之中,并且在声乐课程中进行教学,通过吟唱、歌表演等处理,更易于、益于学生的学习。

(一)声乐课程模块化设计

课程内容对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着力培养学前教育学生音乐教学活动的创编与实践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将传统声乐教程曲目从固化的初级作品、中级作品、高级作品打破后再进行重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了解发声原理、熟练发声技巧。作为以后的幼儿园教师,更应该了解幼儿唱歌教学的理论知识,关于童声发声方法以及童声的训练、嗓音保健等内容,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即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场景,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整合为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孝老爱亲、天真童趣、热爱大自然、民族团结、好习惯养成等十个主题的歌曲演唱及创编。根据声乐课程整合的十大模块,将国学经典教育中的许多内容融入声乐教学中,并通过创编给予国学经典作品以更丰富的生命力,更容易被现在的幼儿接受。

改变以往偏重专业技能传授的教学方式,将体验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创编过程中将演唱形式、韵律动作、声势律动、奥尔夫音乐伴奏、儿童舞蹈、情景剧表演等形式作为创编的主要内容进行呈现,使学前教育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改编接触更多幼儿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助益。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感性训练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教学能力。

(二)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声乐课程之中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种类和数量众多。中国国学经典教育的种类、题材和内容丰富,但是要考虑到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所以在选择曲目时,尽量选择短小精炼,与幼儿联系紧密的古诗词,篇幅宜短不宜长,容易理解,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且容易引起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选择歌曲上,以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为重要参考,与声乐课程的模块化建设相结合。以唐诗为主,结合我国古代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为主要内容。谷建芬老师在创作中多使用宫、商、角、徴、羽的传统五声调式为国学经典编配旋律,更加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有部分歌曲的伴奏中使用了吉他和打击乐器,为中国传统音乐增添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元素,使音乐更加多元化,既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古典美,又吸收了现代化元素,使歌曲更加贴切儿童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爱好,琅琅上口。

案例一:

爱国主义教育模块中选取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经过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创作,为古诗加入旋律,讲古诗词作为创编为儿歌进行演唱,更加琅琅上口。歌曲为二段式,第一段相对平缓,好像在描述边关萧瑟、肃穆的场景;第二段速度慷慨激昂,旋律相对高亢激烈,更像是在描述边关将士们誓死保卫国土,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激烈场景。在声乐课程中,除了强调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外,还对歌曲进行创编,学生对演唱形式进行了创编,改编固化的独唱、齐唱形式,在第二段加入轮唱,采用渐强处理,加上伴奏的烘托,第二段呈现出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激昂场景。使幼儿从听觉上感受到二段式第二段的丰富变化。并且轮唱这种演唱形式相对简单,但容易烘托歌曲的氛围,从而吸引幼儿的兴趣。

整首歌曲的演唱速度由快到慢、旋律由低到高、节奏由舒缓到激烈,这些音乐元素都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幼儿更容易联想到当时的场面,更加激起学生对敌人的愤恨之情,从而起到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的正面引导。

案例二:

劳动教育主题儿歌的代表歌曲是《悯农》,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通过描写农民烈日下在田地里辛苦劳作来启发孩子们要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谷建芬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两段式,歌曲中含有新疆音乐的元素,节奏欢快明亮,旋律悠扬动听。教师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演唱时注意两段的旋律、节奏的不同之处,让学生进行情景剧创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艺术就是在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全力用脑去做事情”,在情景创编的过程中,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再了解《悯农》意境的前提下,生动形象的进行描绘,从而使学前儿童产生共鸣,更容易了解古诗词所需要表达的意境。

A段在演唱时注意空拍的停顿,旋律起伏不大,像是在表现农民正午时间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场景;B段的旋律更加连贯,但是旋律高扬,像是家长或者老师在给孩子们讲道理,教育幼儿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在创编过程中,有同学在情景剧中融入了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场景,加上自己制作的手工道具,情景剧的表现更加形象,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案例三:

孝老爱亲主题儿歌选用了《游子吟》,歌曲旋律舒缓,速度较慢,伴奏中使用了箫、古筝等中国古典乐器,宫调式。通过歌曲的演唱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歌曲表演环节,学生选用了碰铃、三角铁等奥尔夫音乐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还有学生进行了情景剧创编,力求真实的展现作者孟郊离家求学前,母亲在昏暗的烛光下为他缝制衣服,离家时与母亲依依不舍离别的场景,表现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歌曲的表演唱,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明白父母的不易,从而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将这些感触带到幼儿园教学中传递给幼儿,形成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

(三)优化教学模式,对接幼儿园实际工作场景

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声乐课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及幼儿园所要求的学前教育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要求,将知、技、能并行,通过学科联合协作的方式,将声乐课程与舞蹈、诗朗诵、幼儿游戏、情景剧表演、奥尔夫音乐教学等结合,形成以声乐课程为主、多学科交叉联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学习。通过多学科联动,使学前教育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中国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并且学会将其应用在幼儿园实际教育教学中。更加突出以学前教育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声乐实践活动。

(四)制定合理、标准、全面的声乐课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的声乐课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中除了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外,增加对歌曲的创编及表演,将考核学前教育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幼儿园教学能力作为平时表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国学经典儿歌专题音乐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舞台;与幼儿园合作,通过送教进园、送节目进园等形式,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带到幼儿园,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能够对接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扬长避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结 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修养与道德情操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修养,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青少年受教育全过程,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还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带进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当中。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声乐的基础性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传中华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做功课,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猜你喜欢

国学声乐幼儿园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垂”改成“掉”,好不好?
爱“上”幼儿园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