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个性化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11-27柴莎莎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双创个性化课程体系

徐 圣,柴莎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言

近几年,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变化。食品已不再只是简单定位为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而演化成为集安全、健康、营养、艺术、娱乐、社交甚至个性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只有食品产业不断在商业模式、包装形态、营销手段、风味、配方、工艺、产品组合方式等方面持续创新,才能实现食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食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有赖于食品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食品开发与设计、生产技术、工艺设计、分析检验、设备管理、体系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技术和能力。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下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高等院校分阶段培养的目标和内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全面启动。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要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2019年,国家陆续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三部影响职业教育深刻变革的文件,均将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摆在重要的位置。2019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双创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高校人才培养范式的深刻变革擂响战鼓。

目前,各职业院校基本已开设了双创通识课程,但个性化双创人才的培养仍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继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双高”背景下,在原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个性化双创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课题。

2 国外双创教育研究

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发源地。1945年哈佛大学在全球率先设立了创业精神课程。斯坦福大学以硅谷为发展腹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双创教育模式,近几年斯坦福大学开发的“设计思维”双创课程风靡全球。1978年,百森商学院在美国成立了首个创业研究中心,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通过创新性课程教学、外延拓展计划教学支撑,倡导创新创业精神[1]。英国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将创业课堂培训和实践活动融合,加强跨专业交叉融合[2]。此外,德国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双创教育,为优秀学生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开办双创教育讲座和实训。日本的双创教育采用“政府—企业—学校”方式进行,三者进行更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3 国内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内双创研究起步较晚,2015年之后,国内双创教育才全面铺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①培养模式。王占仁[3]提出了“广谱式”双创教育。随后,该成果在厦门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部分国内高校得到研究和实践。②课程体系。各高校各专业开设的双创课程差异较大,主要分为4类:一是以《创新思维》《创业基础》为代表的双创通识课程;二是百森商学院课程、SIYB培训课程、KAB项目等培训课程;三是杭州贝腾“创业总动员”和新道创业沙盘等信息化课程;四是少数高校自主开发的专创融合课程,前三种课程同质性高。③平台建设。陈崇刚[4]提出开展“教育、众创空间与产业基地”融合的双创教育。张小慧等[5]以工程训练中心为实践平台。徐凯等[6]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在工作坊内协同线上线下教学。各高校平台建设能力不平衡。④实践教学。国家层面,组织开展了“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大赛。毛露甜等[7]将专业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相结合。刘来玉等[8]通过虚拟仿真资源增强双创实效性。各高校实践活动丰富,但教学实施差异较大。⑤评价体系。王兴立[9]从合规性、适应性、过程性、创新性四个维度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谢为群等[10]从专业能力、创新思维、社会实践、特质及团队等五个维度开展评价。多元化、个性化评价体系尚未真正形成。⑥教学主体。张蕾等[11]探讨了“政、校、生、企”多维协同双创。陈勇平[12]以三螺旋理论为视角探讨协同育人。但双创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数量匮乏。

综上所述,国内双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较为分散,不系统,国内双创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没有尊重学生的愿意、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缺失。

4 高职个性化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杨德山《个性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以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侯亚合等[13]提出在设置通识关键课程+个性化支撑项目的定制化人才培养。张夏雨等[14]提及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王晓辉博士[15]提出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七要素的概念模型及大量个性化培养的实证案例。这些研究对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从2015年开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平台建设、竞赛与社会服务五个方面探讨高职个性化培养路径。

4.1 构建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为响应国家双创教育改革的号召,学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自2015年起以各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项目为主要支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搭建了由双创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双创实践平台组成的双创教学平台,推进双创教育科学、系统性开展。

4.2 构建了“通专融合、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首先,构建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技能大赛、英才培养、创业孵化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双创课程体系,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进行优化和设计;其次,构建三阶段递进式培养的“双创”课程体系,将“双创”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阶段、分层次地贯穿到每一学年中,循序渐进地将双创意识、精神、思维、品格、知识、能力、技法等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3 加强双创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从技术创新和实战创业两个角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双创”实践基地建设,学校成立了第三方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2017年获得CMA资质),以学校烘焙和饮品创业平台为基础,陆续成立了“味觉工坊”“点点面包房”“凌家山精酿小屋”三个学生创业公司,通过改善店面环境,完善管理机制度、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采取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努力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实训基地打造成为一个集创意、产品、检验、教学、科研、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双创实践基地,发展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综合创新平台。

4.4 积极参与各项竞赛活动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及大学生双创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近5年,食品双创团队获得挑战杯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其中2018年5月,在“盼盼食品杯”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创意西点技术大赛总决赛上,我校学生参赛作品获得大赛银奖。

4.5 深入开展各项社会服务

与学校国际交流中心合作承办了多期中外教师文化交流沙龙活动,为中美职业教育国家化人才培养研讨会、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等提供展会策划、展会布局和茶歇服务。负责德国巴特特尔茨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文化交流活动。积极联合武汉市中小学校,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兴趣体验活动。面向社区,开展以烘焙食品制作为主题的社区下岗再就业培训。为中小企业提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服务。

5 结论

经过5年的研究与实践,学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以技术创新、实战创业两条培养主线,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基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竞赛和社会服务的五位一体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个性化双创培养模式。在双高背景下,生物健康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对个性化双创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个性化双创人才培养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如何构建专业群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满足高水平专业群学生双创教育的需求;二是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专创融合、产创融合、服创融合,开展多元协同育人;三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专创融合平台,促进跨专业双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猜你喜欢

双创个性化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