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元素对徽州地区景观小品设计影响研究
——以皖南古村落为例

2021-11-27邢媛丽雷雨晴陈元慧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皖南古村落小品

吴 茫,邢媛丽,雷雨晴,陈元慧,赵 明

(1.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28;2.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引言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影响之下,多地为响应号召,乡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很多乡村改造几乎可以说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使得大量改造后的美丽乡村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着机械化操作、没有地域特色、丧失文化内涵等问题。地域文化元素,指的是在人文特征、地理环境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固定文化[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渴望生活在充满独特韵味的舒适场所中。这就让如何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显得尤为重要。

美丽乡村的打造是否成功,是否独具特色,并不仅仅表现在建筑物层面,乡村的景观小品作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文化的凝练。景观小品不应该仅仅作为公共艺术而存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可以表达当地的地域文化,影响地域形象面貌和文化发展,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作为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而存在。然而如何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的设计,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小品,是目前设计界讨论的焦点问题[2]。

皖南地处安徽省的南部沿海,北与沿江平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宣城、黄山全域。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拥有着丰富的乡土景观、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3]。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然而这种地域特色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文化特征逐渐消失。而皖南文化已渗透到徽州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使得皖南文化和历史得到传承发展,还使其历史文化内涵内化成为精神文明,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发展,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展现了皖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融入皖南文化元素以体现地域特色,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 地域文化元素与景观小品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内的生态、民俗、习惯等文明表现[4]。乡村景观小品指的是体量小、造型丰富多样的景观建筑物、构筑物和景观艺术体总称。景观小品是乡村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对乡村景观环境具有点缀作用,兼具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5]。乡村景观小品不仅仅是乡村记忆的绝佳载体,乡村风景的点缀,它的属性最终是一种文化形态 。随着人类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进步,景观小品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世界同一发展的趋势,但只有那些承载当地环境、地域文化的设计作品,任岁月如何流逝,依旧能显出独特的韵味。

乡村景观小品是乡村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既可改善景观环境,又可以提升文化氛围和价值。它作为一种物质形式载体,充分彰显了地域文化。与此同时,千百年来人们生产生活形成的地域文化又可以为现代的景观小品设计提供丰富创造灵感。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征的元素和象征符号被提取并合理应用于现代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可避免“千品一面”的现象。在美丽乡村大背景下,让乡村的景观小品保持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前市公共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地域文化塑造乡村景观小品的构成要素

任何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的限制,设计讲究因地制宜,景观小品的设计也是一样,在经济社会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传统的皖南乡村未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很多村庄景观偏向原生态化,呈现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淳朴氛围,古时候的人就把景观小品放置室外,当然,那时候没有“景观小品”一词。因为某些特定的文化和生活行为而产生的必需品,如水井、拴马桩、牌坊、圭表、日晷等,这些是早期的景观小品[6]。那时候景观小品内容大多是生产生活所需的一些改造,其他的都自然所为,更谈不上景观的小品设计,现在乡村改造破坏了很多原始村庄的原始景观,审美单一,很多的村庄改造呈现出“千村一面”“千品一面”的现象,毫无地域文化特色。为保护传统文化,在乡村景观改造中,把各种能代表皖南区域地域文化的景观要素,加以提取融入景观改造之中。这些要素通常可以概括成3个主要的方面。

3.1 皖南乡村建筑元素

徽州地区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无论从造型、结构到装饰都反映了徽州建筑地域美的倾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天井为主要的特色元素[7]。皖南古村落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递、宏村。本文以宏村为例,从村落的建筑布局、色彩、纹理、结构来提取地域文化元素。

3.1.1 建筑布局

皖南古村落的布局主要以村民的住宅为主,也有一些宗祠和私塾等公共建筑,整个村落的建筑组群保存比较完整。建筑的主要形式是深井高院围合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住宅的基本格局一般为三开间,平面中间为厅堂,厅堂两侧布置厢房,左右对称布置,楼梯一般在厅堂后,通过内天井来增加建筑物的采光通风,建筑装饰丰富以徽州三雕为主要特色,这些特征都与当地的徽文化以及徽商常年在外经商有关[8]。总体概括建筑布局依山就势,“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平面灵活多变,空间上讲究丰富的韵律美,整体古朴自然,与周围远山近水相融合,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村落建筑中和谐共处。

3.1.2 马头墙

马头墙诞生时又被称为风火墙,在徽派民居聚集地,马头墙高耸于屋顶,高低错落、起伏接续,韵律感极强[9]。建筑两侧的山墙高出屋面的马头墙能够很好阻挡火势的蔓延,防止周边的建筑也发生火灾,经过常年演变到现在的徽派建筑,是徽派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马头墙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象征,从徽州文化提取的角度来讲,马头墙作为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是一个很好的元素,可充分利用此资源,把它体现在景观小品之中,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见证。

3.1.3 建筑色彩

皖南徽派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徽派建筑非常注重建筑工程本体色彩的效果和运用,以体现师法自然、清雅简单的视觉效果。通过黑、白、灰几种颜色的布置,形成建筑整体色调与建筑内外结构环境的协调统一[9]。皖南徽派建筑的色彩构成及美学意义,运用于景观小品设计之中可以十分体现皖南文化。

3.2 皖南古村落理水方式

徽州古村落“理水”理念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应用在当代“居水”设计。皖南古村落理水着重从“物境”“情境”“意境”三方面入手, 研究徽州古村落理水, 投射于当代“居水”的设计中[10]。许海波以水墨月沼和诗意南湖阐述了皖南古村落水景观之美在于“天人合一”的理水理念[7]。

3.3 其他景观特征

孙玥分别分析了皖南古村落水口、古桥、古井、凉亭、民居景观特征[11]。万国庆通过对西递宏村的修建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皖南古村落是徽商成就的,因此还具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居住的特征[12]。

4 乡村景观小品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皖南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皖南古村落作为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民众所熟识,通过对皖南地区历史地域文化较为浓厚的古村落地区进行调查与相关文献的查阅,总结提炼了皖南地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随着现在考古学的发展与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景观小品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在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领悟皖南地区文化元素内涵,才有利于对其精髓的把握;其次,在皖南特色景观小品设计中,将皖南的特色文化作为原型进行相应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并在一定的原则下,通过一定的手法在景观小品中加以融合表达。总之,在提取文化元素进行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出一定的选择与取舍,以内涵精髓的呈现为最终目标,具体体现如下。

4.1 形态元素的提取,突出地域特色

针对形态提取这一方面来体现地域特色主要可以从乡村现有的一些景观,或者生产生活中所用到的一些物体的形状,或对其原型直接进行利用,如皖南乡村中常见的水牛、水车。它们既曾经作为一种农业灌溉工具,对农业发展和水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可以保留农耕时期的记忆,在现代景观小品的设计中以此为原型符号,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溪水旁、小河边都有它的身影,造型优美,水流涌动,更添灵趣。远望过去,媲美于最优雅的水墨国画。在挖掘设计灵感的过程中,以“正中命门”的角度探索本质核心,以及其与众不同的“关键特色点”,将其“剥离”出来,使之成为景观小品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并采用夸张、充实、打散、重构等手法,达到艺术的升华,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景观小品[2]。以皖南建筑为例,具有皖南建筑风格代表性的皖南民居徽派建筑,可将其水墨画的意境提取应用于乡村小品的设计之中。白色马头墙小青砖、徽州三雕如砖雕,石雕和木雕。这些特色元素加以提取运用可设计出呈勃勃生机之态的景观小品,例如,可将这一特征用作指示牌、宣传栏等景观小品的设计元素,既象征了皖南意象,也发挥着实用功能,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4.2 色彩元素的提取,突出地域氛围

色彩做为一种感性最为直接,最为强烈的艺术语言,是审美中最容易被识别和审美的对象。它具有主动吸引力,能使人的情感产生倾向,使人都能从色彩中发现让他们自身愉悦的形式感。色彩元素的提取也是皖南文化审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色彩是景观小品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元素,是人们观察小品时感官刺激最强烈的重要元素[2]。如何将地域特定的色彩元素应用需要设计的景观小品之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文化内涵,如适用人群、人群偏好等,再考虑如何运用色彩要素。

众所周知,皖南的整体色彩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副水墨山水画,特别是在光线柔和,薄雾缠绕的光影下,白色马头墙小青砖给人带来安静、祥和的气氛。黛瓦、粉壁、黑墙边徽派建筑选色素朴典雅,大量运用黑和白这组极端反差色,但其间丰富的变化层次又显得包罗万象。从表现的意义上讲,白色较某一具体的颜色富有更为充实的联想价值和情感价值,是最富有表现张力的颜色。徽州民居的外部形态主要由占统治地位的大块白色墙体构成,如同一块天然的画布,在这块画布上能看到大自然的日光月色,以及相邻马头墙忽起忽落,变化无穷的投影。并且屋瓦的黑和粉墙的白,随着雨水日晒侵蚀,斑驳脱落产生特有的复色交替,给人类似水墨晕染的视觉感受,从远处看,便是一幅江南水墨画。这种黑、白、灰的暗调不像其他地区色彩那么张扬,黑色之后留下厚重的时间底蕴,在黑白统合之下的色彩碰撞融合、协调,产生了徽州民居独特的色彩艺术效果。同时黑白色调本身的兼容性,得以与天地山水的色彩对比十分协调,山水和建筑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有一种天然的淳朴、谦逊之感,符合中国中庸的思想。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遵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思想,同时也发挥了古徽州村民丰富想象力进行建设。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其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极其重要,将建筑中的色彩运用于小品之中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徽派建筑中的现代景观小品设计有例如门罩门楼作为徽州民居大门装饰的一大特色便见其一斑。门罩是大门之上用砖木叠涩出檐的防雨罩,其建筑结构和砖雕装饰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既可挡雨遮日,又是入口标志。又如皖南景观小品木雕材质多以原色呈现,不饰油漆,称“清水雕”,用以彰显木材本身质地之美。可以看出徽州的建筑色彩,很多都直接反应在景观小品的造型及色彩之中。同时也是徽州人传统文化精神的直接视觉呈现。

4.3 材质元素的提取,凸显地域特征

景观小品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石材、木材、金属等,材质作为景观小品的物质载体,对景观小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材质可以塑造不同的景观氛围。类似的,在一个区域设计景观小品,除了造型、色彩之外,对材质的考虑也相当的重要。对于景观小品材质的选择肯定会选用乡土材料,毋庸置疑,乡土材料在乡村景观小品的运用十分广泛,因土生土长的本土材料能更好地反映该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也可以更好地得到观众的认同,让游客有归属感,所以“因地制宜”的元素提取方法便成为设计过程的重要步骤。通过就地取材形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使闽南地区的地域特征进一步融合于设计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经济成本的缩减[2]。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本土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使景观小品设计的艺术性更为凸显,在耐用程度及观赏效果上也更容易集两者优势为一体。

徽州传统建筑中用到的材料有木材、砖材、石材等通过徽州三雕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采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宜居的宜居环境。对于乡土木材元素的提取,也可以采用简约手法。现代小品设计可以借鉴以往建筑设计的方法,就地 取材与建筑环境相协调, 满足美化装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13]。

4.4 皖南民间工艺元素的提取,传承地域文化

作为古代徽州文化的遗存,皖南有驰名海内外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还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情的文房四宝—纸墨笔砚;芜湖有铁画,铜陵有青铜工艺品,蚌埠有玉雕,马鞍山有丝绵花。界首有彩陶,凤阳有凤画,大江南北有风格各异的民间剪纸、绘画等民间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民间工艺品,除过欣赏者眼睛可以看到的表象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往往记载着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她们既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也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

将民间工艺品里面的一些元素,应用在乡村改造过程中的景观小品的设计之中,可以将一套工艺流程,运用于一个区域的一套景观小品的设计中,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和工程技术制作出一套符合皖南地区地域文化的景观小品。还可以将这些工艺品中的纹理、图案、或最具代表性的点加以提取、概括、打散、重构等。

5 结语

乡村的景观小品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极其重要,但目前在我国乡村,景观小品常常被忽视其精神功能。本文从皖南传统古村落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将皖南古村落的一些文化元素提取应用于现代景观小品设计之中。在乡村景观改造中充分利用地区优势、文化资源等。在提取应用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场地的自然环境。从地域文化的人文环境着手,挖掘地域文脉。结合适当的技术,综合考虑创建地域性景观小品。艺术小品的出现将提高整个空间环境的艺术品质,改善乡村环境的景观形象,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经久不衰,更有韵味。

猜你喜欢

皖南古村落小品
张 勤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我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临宋人小品》
《皖南印象》
古村落“活化石”里的东昌府
培中古村落文化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火焰山下古村落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