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题材的三组辩证关系

2021-11-27麻温柔

传媒评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温州切口三农

文_麻温柔

2020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媒体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地方媒体如何演奏好“三农”这部交响曲?近年来,温州晚报在时政报道如何做好农村题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小个体与大时代、小切口与大视野、小生产与大传播的思与辩中,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

新闻辩证关系:小人物与大时代

如果说稿件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政治生命力,那么关系时代变革、民生福祉的“三农”问题就是媒体新闻触角必及的时代命题。

近年来,温州晚报刊发了一系列“三农”题材稿件,如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题材的《为了15年前的“九字叮嘱”:村支书老邓的一天》;书写十九大以来的基层治理温州特色农村实践的融媒产品《源头村变化的“源头”》;展示浙南闽北交界地党团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典型样本的《两省车头村“共用”一个团支书》《浙闽边界“插花地”省际结亲“善治”开花》等,以对个体的不同笔墨描绘当代农村典型事件。

大时代的主旋律中,农村新闻需要在不断挖掘社会现实、剖析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不掩盖基层生活印记,不回避社会发展曲折,诠释个体命运、行业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新闻短视频《为了15年前的“九字叮嘱”——村支书老邓的一天》以山村老支书老邓的一天为线,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峰门村为点,讲述从2003年到2018年的15年间,山乡农民下山集聚脱贫致富的故事。

泰顺县曾经是浙江省最后摘帽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这15年里,山区农户生活基础设施如何改善、收入水平如何提高,生活满意度如何提升?记者三赴泰顺,深入走访山区,采访亲历15年下山脱贫路的老支书、普通农户以及致富带头人,从他们的生活、工作、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反映下山之后农户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人物的大故事,普通人的大时代,两者辩证统一推动社会进步。老支书这一个体见证并实践泰顺15年生态大搬迁,不仅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浙江经验”,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成为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带的乡村样本。

思维辩证关系:小切口与大视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新视野,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从乡镇到城市,在各级政府自下而上探寻中国之治基层实践的过程中,有着大量值得书写的发展故事。而越是大主题,越需要小切口去呈现农村为什么能做到、怎样做到的具体经验。越是大视野的铺陈,越要离采访对象更近一点,用细节刻画的小切口去烘托大主题。

《源头村变化的“源头”》线索来源非常偶然。某日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原生态小视频,视频中两个年仅二三岁的小朋友一人拎一个小筐子在村里捡烟头,画面之外的拍视频者问:“小朋友,谁让你们捡的?”两个孩子没人回答,管自己跑开了,拍客有些尴尬地笑着结束了这段20来秒的短视频。

从声音、画面和“小主角”的不配合,可以看出这不是一段摆拍的视频。那么,两三岁的小朋友捡烟头是偶然还是常态?谁让他们捡的烟头?他们为什么去捡?原来,源头村从一个脏乱差典型到最美乡村只用了两年时间,两年里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经济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当地人的观念变了,最终人人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大人的行为也影响到孩子,于是有了小视频中的一幕。这一段原生态的短视频,之后也作为新闻稿件和新闻视频的切入点。

时政新闻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既要有党的惠民政策,又要有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片断。农村新闻的主角是群众,在他们身上去寻找小切口,用平实的语言去呈现他们真实的生活。由小切口进入大主题,让硬新闻有了更软的表达。普通村民看似自然而然的举动,其实就是乡村最真实和朴实的面貌,更能诠释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带给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温州,近年来以不断创新和努力探路,为“温州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根据温州市统计局数据,1998年温州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680亿元,到2017年达到5453亿元,2020年则实现GDP6870.9亿元。如此,温州本地媒体做“三农”题材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如伴随经济数据的增长,从脱贫致富到全面小康的大视野中,寻找同经济增长点密切相关的小切口。从公路村村通到全域旅游,从电商的广泛普及到淘宝村遍地开花,从一地发展到多地共羸,探寻政策引领促进乡村振兴的温州样本。

路径辩证关系:小生产与大传播

当前,各地媒体都在加强统筹布局,迈开转型步伐,把更多人力物力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构建凸显行业特色和专业定位的多元传播矩阵。与此同时,又该如何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顺应互联网差异化、分众化发展趋势,激发农村新闻生产力?

答案应该是结合时代命题,瞄准信息传播移动化、可视化发展方向,将多元开发及分层传播共同推进。

近年来,温州晚报全力打造全媒体传播服务平台,拥有报纸、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号等用户300多万,其中仅官方微信用户就超过100万,2020年点击量1.45亿。“三农”报道的传播,除了自有平台基于用户大数据的推广,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商业移动新媒体平台上宣发,获得优势叠加的传播效果。

《两省车头村“共用”一个团支书》《浙闽边界“插花地”省际结亲“善治”开花》等一批“三农”融合报道便是从自身用户基础出发,瞄准各用户分层,通过垂直化、圈层化精准策划执行、精准内容生产、精准营销传播。稿件不仅在浙闽边界农村得到广泛传播,更被《学习强国》《中国共青团杂志》等平台和媒介转发。

移动互联时代,广阔的农村天地有饱含时代命题的新闻素材,有蕴藏未来发展、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动力,地方媒体在宣传农村精彩故事,解决农民的现实需求的同时,也占领了农村媒介领域,在信息服务中强化媒体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温州切口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