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

2021-11-27蓉,王

教学与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评价

徐 蓉,王 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在新时代不断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的历史条件下,教育评价需要直面在评价取向、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积极探索教育评价的发展与改革之路来回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将“探索增值评价”作为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重要原则(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4日。,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在评价理念、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尝试探讨如何利用增值评价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及改革诉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诸多的成效,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综合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效果提供了便利,但是,评价取向的工具化、评价指标的静态化、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等问题却也在一段时间以来表现较为突出,造成教育评价未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教育过程,未能更好地站在发展的视野下多元立体地看待问题。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断被赋予了诸多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已成为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全过程的新诉求。

(一)亟待建构新理念,改变评价取向工具化现状

评价取向是评价主体在开展评价实践活动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和态度,对于规范评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明日报》2018年9月11日。这段讲话,在指出教育评价领域存在问题的同时,更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事实上,“五唯”问题的本质在于评价的工具化倾向,把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等作为工具来衡量与评价特定的个体及其所受的教育。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在评价体系设计、评价过程展开、评价结果利用等方面也存在比较突出的工具化问题,并且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尤其明显:一是评价的管理主义倾向。在管理者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以便于管理为首要考量,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直接目标指向,自上而下地控制评价活动的开展,强调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结果表达的统一性,片面追求评价的鉴定指导、等级排序、区分选拔等工具性目标,但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二是评价的绩效主义倾向。将“绩效”作为评价的出发点,把教育目标具体化为可直接量化的指标,通过量化评分方式看待教育短期的、显性的效益。尽管这些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育质量水平,但是,如果为“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教育目标,对指标和数据过度倚重,就容易使评价演化成对于教育绩效的片面追求。评价取向工具化作为管理主义、绩效主义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将本该引入市场竞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领域,长期桎梏于工具化取向的评价活动,从而容易导致评价中的短视行为、急功近利等问题,容易遮蔽被评价对象的主体需求,最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指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行定期测量与判断,以期及时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教育治理的关键环节,是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只有及时扭转评价工具化导向才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正确引领作用。从新时代教育治理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的变革要求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要遵循教育质量发展规律,就要使评价逐步实现从为制定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性目的向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性目的转变。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向着以服务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方向转变,评价重心从基于等级排名、绩效问责的结果性判断向着基于体现主体真实发展状况和过程性判断的方向转变,从而改变评价取向工具化,提升评价内涵,也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亟待强化准确度,克服评价指标静态化弊端

评价指标的特性与构建方式,直接决定着教育评价的可信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种内含各教育要素、各教育环节和教育结果的全程评价、全域评价,随着全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成效的不断重视,教育评价中“唯结果”问题也备受关注。自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提出“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阶段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3)《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国高等教育》1996年第2期。的要求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已经逐步通过拓宽评价途径、丰富评价参与的主体、兼顾教师投入和学生付出两个维度等措施来破解评价中存在的症结。但是,评价中的时间固化思维仍然根深蒂固,主要表现为评价指标静态化,在静态的结果中考察教育的成效,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静态化的评价易造成教育目标的窄化。在“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和“行为目标评价观”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通常倾向于关注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评价视野较多局限在预设教育目标导向下学生显性行为的变化上,极易忽视甚至无视那些难以直接测量的非预设目标和学生内在思想与行为动机的变化。以教育目标为基础来构建评价指标,将各项指标分别赋值计分,用分数来标识评价结果,虽然易操作、易直接测量,但实际上这种指标的静态化操作却是一种以部分取代整体、以现象取代本质的评价,未能反映教育的全貌与真实状况。另一方面,是静态化的评价易导致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发生。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作出相应的协调与转变,实现由依据教育资源、教育声誉等教育投入指标,到依据学生学习成果的教育输出指标,再到依据教育过程指标来衡量教育成效的转变,但现实的情况是,教育的结果往往更容易受到引用和重视,而教育的过程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静态化的评价指标由于较易于被获取、被把握而常常盛行,但是,这种遵循教育投入关联教育产出的评价逻辑,通常是在把教育结果看作是教育成效的全部体现的同时,使得评价脱离了具体的教育情境。

《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4日。,强调的是评价中过程与结果的并重,也对评价视野从教育目标达成度转向学生的具体习得过程提出了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从事心灵教育的复杂实践活动,通常呈现出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态势,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过程,确定性是人们通常会以教育活动所设立的预期目标作为行动的根本遵循,不确定性是指教育活动总是会因个体主观意志的活跃而打破目标导向下的固定模式。正是基于人的思想情感内隐性、行为表现间接性,以及教育效果显现滞后性、因果关系模糊性等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还要在坚持教育目标统一性的前提下,将非预期的教育结果考虑在内,突出评价的灵活性。这就意味着教育评价必须摆脱时间固化思维的掣肘,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关注影响教育和学生思想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变量,将其视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向度的立体图像。只有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评价指标向多维度转变,才能既重视教育的效率和目的,又重视教育的过程和质量,反映教育的全貌。

(三)亟待增强可信度,避免评价方式单一化危害

评价方式是评价主体为达到一定评价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是影响评价过程科学性、评价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数至上。这种评价根源于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推动机制,简单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考分排名评教师,对其进行等级划分、排名筛选、优劣评比,这些做法带有明显的选拔性、鉴定性,但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容易使教育应有的价值或意义被分数高低所代替,容易使人成为分数的工具。二是评价技术不够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个不断收集、加工、筛选、分析、反馈信息的过程,评价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多年以来,人们倡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采用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但较多流于形式,未取得显著成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评价技术不够先进。当前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类,其中量化评价侧重于追求具有客观性、可测性的事实判断;质性评价侧重于追求具有主观性、人文性的价值判断,实现两种评价方法在共用中的协调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这就要求不断提高评价技术水平,需要对质与量及其相互关系形成精准、辩证的把握,需要获取充分的定量数据和定性依据。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对教育的数量关系把握不够精准、对教育的质性规定把握不够科学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

在应然的评价观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是开展评价的逻辑起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判断教育质量水平的根本标准,因此,理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体现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价值多元化、个体价值选择多样化的条件下,承认并尊重各类价值主体的需求差异与多样选择,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也是评价的基本参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对于教育过程和结果的鉴定,是一种基于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而这一判断又必须是一种综合性的判断,既要判断国家层面的需求和价值的实现,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要求;又要判断个体层面的需求和教育期待,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助于个体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面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多向度价值需求,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积极开发与多元主体需要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方式已成为必须。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变革带来新的契机和条件。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丰富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技术创造了条件。利用新兴技术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分析关于教育主体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跟踪监测教育全过程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轨迹,推动评价技术进入以数据为中心、追求精准计量的新阶段已成为可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价值追求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教育评价方式,是运用多元统计技术,以一定时期内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和进步所带来的价值增量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各方面的进步情况,并由此判定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影响的效应。我们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就是期待教育评价能够避免评价取向工具化、评价指标静态化、评价方式单一化所带来的弊端,站在各类主体的立场和需求上,更加系统、综合地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用发展的、动态的、多元的视角来认识事物,以“价值增量”为支点赋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全新样态,从而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整体变革。

(一)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丰富评价内涵

评价理念是评价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应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导,强化评价的价值理性,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每个教育对象在原有水平上的成长进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实现。以发展性理念为指导来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有两方面的考察视角:一方面,是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导向的增值评价。从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立场出发,以学校教育能够对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基础性假设,在动态中监测学生学业成绩、思想和行为表现进步的幅度大小,用价值增量代替等级排名。这种评价,在内容上更加注重评价的完整性,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学业表现,还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等综合素养表现,更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以教育公平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增值评价。发展性评价更加关注主体间的差异,聚焦于衡量每位学生、每所学校、每个地区的教育效能增进情况,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差异合理设计评价内容和标准,能较好地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因此,这种评价,在方式上是以发展性彰显评价的公平性,价值增量的衡量更加公平地体现了个体在接受教育后所获得的发展以及发展上的差别,有利于在评价中进一步嵌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以发展性的内涵,就是希望在评价中把教育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削弱以往评价的工具化、功利化色彩,取代以往简单地采用资源获取、结果排名等作为质量评价依据的设计,从片面追求成绩排名转向学生全面发展,丰富价值判断的主体需要内涵,发挥评价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和引导育人方向的作用。同时,也是希望教育评价能更多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面性、独特性、创造性,更加注重评价对个性培养、潜能开发将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使动态评价贯穿教育全过程

动态性是教育实践的根本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5)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4页。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各环节始终呈现出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势,因此,对其进行评价也不应该是静止的、封闭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动态评价观,就是把教育评价看作是融合了教育起点、过程、结果之后的多重判定。这种评价,强调学生成长发展具有时间变化下的动态属性,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动态变化中的相对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入学时思想政治状况,又要关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后的结果,若将前者看作是输入值、后者看作是输出值,那么,一定阶段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就是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值,即“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就是将学生的发展放置于教育过程之中,衡量学生的相对发展。二是考虑时间要素,增值评价是将时间要素引入到教育质量评价之中,综合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素养、教师教学、学校效能等方面所获得的相对提高。将时间要素纳入评价,将有助于弱化注重分数和结果的横向比较,强化注重发展的纵向比较,也能为教育问责提供更加公平、客观的评价结果。三是强调评价的改进功能,教育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改进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追踪研究设计,通过融入教育具体情境,判断学生当前的思想行为表现与预设目标之间的差距,为调整下一阶段或环节的教育教学提供及时反馈,努力将动态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动态性评价的优点是建立在充分考虑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的动态互动关系基础上,跨越多个时空场景来观察、判断、预测评价对象的发展与变化特点,不再局限于以往终结性评价中过度追求成绩和结果的方式,而是通过结果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的有机融合,对教育实施中的条件、过程、结果展开全方位评价。通过改变以往把评价视为教育过程一个从属活动的做法,使评价成为教育过程本身的一个部分。事实上,只有将评价融入教育过程之中,才能正确发挥评价质量监测、优劣鉴定、教育改进、调控监督的功能,对教育结果提供适时的反馈。正如布鲁姆所说:“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6)[美]布鲁姆等:《教育评论》,邱渊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页。动态性评价所包含的反馈——矫正的过程与功能,恰是评价的增值所在。

(三)在多元整合中拓展评价维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正确的方向引领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同时,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之间同构效应,这也对教育评价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如何更加全面系统地呈现教育与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在评价中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4日。是《总体方案》对德育评价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项需要以评价对象多样性为前提、以事物同类可比性为原则、以教育管理效率和效益增强为目标的专项实践。开展多元评价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内在诉求,这种评价,秉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所学校进步”(8)邵越洋、刘坚:《增值评价:关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助力——以北京市某区教育实证数据为例》,《中国考试》2020年9期。的教育情怀,基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育活动的复杂性,按照分级分类思想,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受教育情况进行测量,体现评价活动对多元因素的关照。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坚持评价中的分级分类,既呈现空间维度上关于不同类型的评价,也呈现时间维度上关于不同阶段的评价,科学划分评价对象类型,根据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差异,设计评价分类体系,衡量每类评价对象的变化与进步幅度,增强评价的针对性,避免评价结果的单一与固化。另一方面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随着国际上先进评价方法的迅速发展,基于纵向等值分数量表的方法、基于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多变量复杂设计模型的方法等已经逐步应用到评价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并尝试与其他方法相互结合,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结合、个别评价与总体评价的结合等,通过不同评价方法的功能互补,多角度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将增值评价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中,不仅有利于破除单方面评价带来的弊端,促进评价的形成性和个性化,而且,多元化的评价还将有利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支持学校和学生形成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分类评价和运用多种方法的评价,能够使评价从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转向不断获取、处理、分析各种评价信息的复杂过程,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从而全面衡量教育价值的增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应用理念

增值评价作为测量学校教育价值增量、学生学业成绩进步幅度的创新评价方式,其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应用价值日渐彰显。面对教育评价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诉求,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所具有的发展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等基本特征,笔者将从明确评价目标定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评价技术支持三个角度,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应用理念,并以此作为提出进一步对策的先导。

(一)以明确目标定位营造良好评价氛围为起点

明确目标定位是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应用的逻辑起点,这将规定增值评价应用的范围和方向。借助增值评价所具有的发展性特征与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目标及其定位:一是完善奖惩性评价目标。奖惩性评价作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师、学生开展评优评奖和表彰先进的活动,强调的是评价的激励功能,但这种评价通常是在绩效、规范等指标的指引下,倾向于以定量评价的方式获取静态的教育结果信息。我们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应用,是要将静态教育结果的获取与动态教育过程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对教育过程要素的重视、动态评价机制的形成、先进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来体现对于奖惩性评价存在不足的完善,并保障评价的准确度。二是制定发展性评价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面向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教育评价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发展性,形成以发展为中心的评价观,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发展中育人,关注的是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综合发展和外部适应性。发展性评价目标的制定,能够克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重数量、重结果的弊端,将教育评价的目标定位于是否真正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与持续发展。三是实现奖惩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统一。我们提出明确评价目标定位,就是希望在完善奖惩性评价目标和制定发展性评价目标的过程中,以发展性评价目标为主导、奖惩性评价目标为辅助,在两者相互统一中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新形态。这两种评价目标各有自身特点和针对性,要达成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首先要将发展性评价目标作为甄别、鉴定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发挥发展性目标的方向引领作用,增强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需要的认识、对教育评价所能够起到的引导人的全面发展作用的认同;其次要发挥好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来调动各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并在奖惩性评价目标的作用下,促进发展性评价指标的形成与完善。

(二)以构建指标体系完善评价基本标准为取向

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围绕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而展开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基本价值追求,确定评价范围,明确核心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77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增值评价就是产生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将“五育并举”纳入增值评价指标设计和构建过程,把人才培养的关键性要求准确转化为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一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确定评价范围。评价范围通常是在纵横两个维度上展开,从纵向来看,是指评价所针对的教育发展阶段,而横向来看,则是指评价所针对的学生群体的范围,或者学生群体的分类。在明确增值评价的具体应用范围之后,才能进一步构建评价指标,包括既从总体上关注学生思想行为发生的起点、过程、结果,也以时间为单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幅度;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关注学生群体性的发展状况。二是建构指标体系。在“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理念下,增值评价突出的是各类教育因素和教育过程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效应,关注的是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思想行为产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幅度,即其所呈现的“附加值”的大小。因此,增值评价的开展就需要以此为指引构建起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使得各类教育的要素能够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指标,并通过控制或剥离家庭、社会背景等非教育因素的干涉和制约,分离出教育所产生的“净效应”,将其作为体现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以提供技术支持增强评价专业程度为依托

评价技术是评价主体衡量评价客体的价值属性、价值大小、价值变化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与途径,是影响评价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推进多元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中的应用,是落实《总体方案》中关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4日。要求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应用虽然并非是简单的技术处理过程,但多元技术手段将在促进评价方式创新,尤其是量化评价方法创新上提供有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青年学生,学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的主体,学生在高校内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直接决定了对其进行教育评价必须综合地展开,只有在具体的、完整的、全面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才能整体地展示学生的学业情况、思想行为表现与综合素质。由此,增值评价的范围之广、要求之全面,迫切地对评价技术的应用提出新的要求。为确保增值评价更具公平合理性,对学生的外显知识、能力与内隐素养、意识的评价,需要多维度、多向度地展开,需要充分借助各类现代技术手段,来确保获得评价所需要的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的信息,确保这些信息能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加工处理。因此,在评价的技术层面需要直面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丰富信息获取途径。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增值评价在开展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全方位收集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过程中相关的各类数据,客观展示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通常表现和特殊情形,为评价的开展构建起丰富而有效的信息资源。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化测试直接获取学生认知层面的情况,利用自陈式量表获取学生非认知层面的情况,利用课业考试成绩获取学生关于课程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情况,等等。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值评价中的应用能够拓宽评价信息来源渠道,提高评价信息获取的丰度,从而增强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二是如何完善信息处理方法。量大且庞杂的评价信息,无疑对信息处理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值评价技术的应用,就是将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运用分数差值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水平分析模型等统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学生在接受教育前后平均数变化的效应值和方差,用以比较不同学生学习成效的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班级、学校、地域等多个因素对教育结果的影响程度及相互作用,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处理手段科学性不强、评价结果准确性不高的现状,提升评价信息处理的精确性、评价信息价值的有效性,为教育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评价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