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措施

2021-11-27姚辉芳颜丙普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质量检验食品质量部门

姚辉芳,颜丙普

(濮阳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河南濮阳 457100)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应当积极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借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食品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①就食品市场所出售的肉类来看,其中存在化学污染的问题,如养殖人员会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激素或抗生素类的药物,而这些有害物质在被人体吸收后,不免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累积性或是直接性的伤害。②食品市场中售卖的粮油,存有面粉随意添加增白剂、出售“地沟油”类的问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③相关人员对食品市场中售卖的豆制品进行抽检,发现该品类的产品不具有较高的合格率,特别是由小型企业制作而出的豆制品存在细菌总数过量、过度使用防腐剂等问题,以此导致产品的合格率远低于50%。④食品市场中销售的水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销售人员经常会预先对鱿鱼、虾仁一类的海产品使用甲醛[1]。除此之外,饲养人员还会在鱼饲料中添加有助于发挥增肥、长大作用的激素,这些抗生素类药物不免会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的伤害。⑤食品添加过量的添加剂。例如,饮料中随意使用色素、香精等物质。

以色素为例,若儿童摄入了过量的色素,会出现有碍于自身健康成长的诸如好动、情绪难以自控等问题。早在2009年,绍兴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来自33个不同厂家和批次的葡萄酒的色素使用情况加以抽查,进而发现其中有不少厂家并未在标签上注明酒中含有诸如胭脂红、柠檬黄等合成色素;抽查10家卤味店售卖的肉制品,在其中均检测出了超标的诸如诱惑红、胭脂红一类的人工合成色素;检查65种不同品牌和种类的方便食品,发现其中有两种方便面添加了超出标准计量的柠檬黄色素。由此可知,在食品的加工生产中,存在添加过量及超出范围的色素的问题,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继而致使其进一步强化现有的监管力度。

2 食品质量监督检查所应用的主要方法

在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所应用的方法便是抽样检查,工作人员通过抽样检查,便可及时获知食品质量的具体情况,从而对食品质量开展后续的分析、处理等行为。食品质量抽检总共包含3个环节,分别是生产、流通和餐饮,抽检方法又可以详细划分为监督抽检和风险检测。监督抽检是工作人员将食品生产经营者所生产或销售的食品作为抽检对象,并应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而后将抽检结果予以公示和处理的监督执法行为。风险检测是相关人员为了掌握产品质量的安全风险,通过产品检验检测、分析数据等方法,长期并系统地收集会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数据,其后进行综合分析,上报风险评估,以此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还可适时开展专项抽查活动[2]。

3 食品质量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有效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

当前,相关部门就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各部分的工作内容划分给不同的管理部门,从而导致部门之间极易出现诸如职能交叉、监管缺失一类的问题,难以有效发挥出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应有效用。造成上述问题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一套有效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致使职能重叠、监管空白一类的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3.2 缺少法律法规

近些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伴随着问题的复杂化,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已经难以满足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在法治方面的实际需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考虑到现有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采用分段立法的方式,法律条款较为分散,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无法做到紧密衔接,进而会出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无法统一、监管范围狭窄一类的问题。

3.3 缺少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从事食品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其可以借由抽检食品的行为,及时了解在食品中存有的各种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基于削弱食品安全风险的考量,应当采用有关措施予以处理,以期进一步减轻问题食品的危害性,为做好食品风控工作奠定有力基础。不过,就当下阶段的食品检测现状而言,考虑到缺少完善的制度,使检测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未能形成系统性流程,食品的检测种类和项目没有针对性,食品的抽检力度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3]。并且,工作人员还常常会受到技术层面的制约,存在“无法检验”或是“检验结果有失精准”一类的问题,针对某些食品的抽检仅仅是一项流于形式的工作,无法深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

4 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措施

4.1 健全食品质量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

食品质量监督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于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当致力于确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①为了从本质上解决现有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与此同时,为了使该举措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应有效用,法律条文应当包含立法、执法等多个方面、全角度的内容,有助于改善食品质量问题。②强化对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进一步监督。当前,我国以28类食品为主体,颁布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并对生产28类食品的企业开展了严格的审查工作,切实践行生产许可证制度,通过该制度的落实,可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的能力达到相关标准,从而帮助提升食品的质量水平。不过,相关部门仍需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即做好产品质量审查工作。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当严格践行开展企业监管的种种举措,以生产、加工等多重环节为切入点,避免出现食品污染的情况,以期提升食品的质量水平。

4.2 做好食品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

当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国内存在诸多食品质量检验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分别归属于完全不同的部门,考虑到某些部门未能明确定义食品安全的概念,从而不免会出现各家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重叠或是缺失的情况,以此对于食品质量检验的结果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促使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各部门之间应当建立紧密的联系关系,进而使联合监督发挥出应有的效果[4]。与此同时,合格的质检人员应当熟练掌握与该项工作有关的技术,知悉具体的工作流程。除此之外,考虑到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与添加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对检验工作发起了新的挑战。相关人员应当以现有的检验技术为基础,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借以创新该项技术,继而满足质检工作的实际所需,以期有助于推动质检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确保食品质量得以维持在较高水平。

4.3 确立一套包含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等方面的网络体系

当前,我国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自行发布食品安全信息,造成下述两个问题。①不同部门对本是相同内容的信息发布出不一致的结果。②相同部门对同一内容的信息也会有不一致的公布结果。因而,尽早确立一套包含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等方面的网络体系,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前提基础。

4.4 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当下,我国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立足于现实层面,倘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监管部门往往是在事后采取仓促的措施予以应对。有关部门会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借以划分彼此应当担负的职责,明确详细的分工内容等。面对诱发原因日趋复杂化的食品安全事故,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应急处理方法。与此同时,在不同部门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互相推诿及信息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确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能推动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建成一支高质量的队伍。

4.5 创新食品质量检验技术

有关部门在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也要重视创新现有的检验技术,此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水平。检验人员应当选用合理的抽样方法。由于抽样在食品质检工作中,是一项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倘若抽取的样品无法代表全部食品,检测结果自然会产生相应的偏差。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务必要严格参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抽样。与此同时,有关部门需提高抽样人员的准入门槛,抽样人员对与抽样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环境要求等方面要多做了解,掌握生产企业的设备运转情况、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只有当其经过多重考核,取得相关资质后,才能从事抽样工作,组建一支拥有较高素质的抽样人员队伍。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化学、感官等多种形式的检验方法,以此不仅可以明显提升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还能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水平[5]。

4.6 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所应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多是对过往体系的继承和延续,然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而将两者相融合,形成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①我国在食品安全部际联席会议的管理模式上加以创新,如建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国家食品安全的有关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将品种管理和划段管理相结合。针对跨度较小的品种,可由1~2个部门开展管理,倘若需要实行划段管理,则需进一步明确边界和衔接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做到信息共享,以此可以避免发生重复管理的情况。②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发展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性队伍,努力拓展社会监督,进而实现群防群控,针对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严格践行举报有奖制度。

5 结语

食品作为维持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其质量水平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食品监管部门需对食品质量安全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以期尽早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性,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实现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质量检验食品质量部门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分析
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