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制造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2021-11-27王瑶瑶龚成徐婧雯宁波财经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5期
关键词:补贴制造业企业

文/王瑶瑶 龚成 徐婧雯(宁波财经学院)

制造业是一国的支柱,中国正处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多年持续居于世界第一。然而大部分的制造业业务仍然处于工业价值链底端,作为价值链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占比仍低于30%。而代表制造业“高精尖”的高端数控机床的80%和中高端芯片的80%以上都依赖进口,经常被外国政府和相关国外企业“卡脖子”。为此,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旨在加快发展制造业,使中国转变为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大国。

共享制造是一种充分利用生产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新型生产模式,[1]适合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区域产业集聚明显”的制造业特点,同时也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下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2]。事实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共享经济新增长点”,工信部则更加明确提出《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共享制造已经成为扩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向高端产业链推进的途径。那么,政府和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保障措施来确保共享制造的健康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共享制造在我国现有政策支持及其成效,重点讨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现有的政策支持及成效

共享制造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积极支持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同时鼓励在新的发展上产生新动能。国务院强调了积极发展以制造业环节为重点的共享经济的重要性,这将涉及打破企业壁垒,交换设备、服务和技术。

在制造业领域,国家发改委围绕制造业领域启动“共享经济示范平台申报”工作。共享制造紧抓政策红利时间,积极发扬自身优势,通过生产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使得共享制造成果初步显现。

(1)中国制造业共享制造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了给共享制造做好准备,工信部自2016年开始,发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制造业的发展大有裨益,为行业的共享制造建立了坚实的政策框架。自2020年以来,各省也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以浙江为例,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有效促进共享制造在浙江的开展。截至目前,中国制造业共享制造示范框架已基本建立,具体表现为制定了制造业共享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了示范项目建设,确定了示范企业、示范平台(包括应用服务商)、示范项目、示范单位等。

(2)中国对制造业“共享制造”初步成效。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互联网+机床”的i5智能机床,并开发了用于机床车间管理的智能车间管理系统,同时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了ISESOL云制造服务平台。该平台可协助租赁方利用智能机床给出的实时数据完成对生产的实时监控。i5智能机床是中国机床行业独一无二的技术轨道,它的发展减少了沈阳机床与国际领先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使其一跃成为同技术层面上的竞争者。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产能共享规模出现,2017年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总额约为4120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比增长约25%。超过20万家企业获得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2019年制造业产能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为9205亿元,占整个共享经济交易额的28.04%,显示出持续扩张的良好局面。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推出了第一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目标是围绕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两大领域发展一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重点是生产设备、资源和分散的生产能力的共享。

二、共享制造模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共享制造的成果初步显现,政府不断鼓励共享制造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共享制造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面临着共享制造意愿不足、发展生态不完善、数字化基础较薄弱、补贴和扶持政策力度不足等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与部门对共享制造意愿不足。笔者通过多地的调研结果来看,部分企业和部门没有意识到共享制造的概念。据调查,大量制造业企业目前的发展理念与开放协调共享的发展要求不一致,部分企业不了解共享制造,导致企业缺乏参与共享制造的内生动力。企业参与共享制造的内在愿望缺失。总的来说,共享制造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范围有限,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制造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全国各地工业发展的差异性,大规模的共享制造难以实施,必须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单独的共享制造战略。此外,根据受访者的意见,共享制造起步较晚,大量的设备需要调试和升级才能逐步提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并应用于生产。

(2)发展生态不完善。综合来看,共享制造的生态化程度不够高、生态化覆盖率不够广、生态化链条不够长、生态化加工效率不够高等,这些问题都使共享制造与专业化、多元化、高效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共享制造设备的连接缺乏合理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4],使得制造业存在风险,阻碍了共享制造的发展。

(3)数字化基础较薄弱。虽然中国的制造业生产在过去20年里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数据渗透率低,数字资源比较分散,数字化与制造业的融合不够深入,数据资源开发不足。由于目前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发达,共享制造技术需要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等领域的技术基础并不扎实,不足以为共享制造提供技术上的全面支撑。制造业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不同的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数字化联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共享的制造业数据标准,生产设备与集成控制设备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问题,阻碍了共享制造设备的合作采用和信息整合。

(4)补贴和扶持政策力度不足。首先,尽管政府为共享制造业制定了强有力的补贴计划,但在补贴政策方面存在一些限制。最为重要的是,共享制造急需的部分核心设备还没有纳入补贴范围。其次,扶持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援助的广度受到限制,执行力度有限。此外,总体来看,共享制造新产品上市、金融保险、维修服务以及支持政策的其他部分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三、推进共享制造模式发展的政策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共享制造模式的发展,政府应推动共享制造的示范和推广,推动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共享制造人才培养,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扩大保障力度。拓宽共享制造的潜在发展空间,加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推动共享制造示范与推广。继续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5],依托相关平台资源整合相关领域企业制造资源,利用相关平台资源完成多厂协作的共享制造模式。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共享工厂,将生产任务外包,提高制造业的供给保障能力。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契机,积极推动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等当前信息技术在共享制造中的应用。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在劳动量大、劳动强度大等重点环节开展共享制造,提升制造业生产供应能力。同时,利用示范企业、示范平台、示范项目、示范单位等方式进一步宣传共享制造的理念,加强政府与企业对共享制造的深入了解,通过范例为企业进行共享制造转型提供可参考发展典型,降低企业转型的风险,进一步实现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我国的制造业整体能力,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中国制造业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正走向个性化生产、柔性生产、网络化生产和模块化生产等生产方式[6]。消费者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快速变化的特点,导致生产和制造系统的快速转型升级。在数字化和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生产形态和模式,例如工业互联网、共享制造等。抓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机遇,依托信息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安全,积极引导共享制造的融合导向,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进而孵化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加快推进“中国制造”提质增效,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与产品质量融合,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等创新生产模式。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对产品互联互通的智能原件、智能车间制定对应标准。面向重点行业协会开展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3)加强共享制造人才培养。未来要发展共享制造和智能制造,目前现有的共享制造的人才储备有限,共享制造领域缺乏大量的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计划。要壮大共享制造的后备梯队人才,首先利用高校、高职院校、研究所等鼎力配合,开设相关课程与研究项目。其次,鼓励企业和高校进行有效的联合培训,建立联合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在线学习,以提高制造业人才对共享制造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为该领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再次是由龙头企业组织相关共享制造活动,组织和推动企业员工前往共享制造孵化园、企业等范例个体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发挥范例作用,补充企业员工共享制造学习体系和行业人才储备。最后依托代表性的共享制造平台制定范例手册,鼓励行业运营标准的提高。鼓励企业在共享制造领域聘用社会稀缺人才,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完善关键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

(4)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扩大保障力度。要努力增加资金总量,积极利用共享制造设备维修补偿、共享制造设备购置补贴、共享制造推广项目等资金渠道,特别要关注共享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示范园区。积极寻求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商品和服务,以促进当地实施共享制造业信用贷款、房屋贷款、融资租赁、综合保险等业务,以扩大信贷对共享制造的支持力度。推广共享制造设备政策性保险,努力扩大共享制造设备政策性保险的范围。鼓励各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更多地参与共享制造示范项目。根据生产需求和实际生产能力,更好地管理共享制造设备购置补贴,正确修改共享制造设备购置补贴的补贴标准和产品种类。鼓励知名企业开展试点,同时政府对试点企业提供政策补贴。

制定并开展新型共享制造商品补贴,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将适合制造业发展和共享制造的新项目纳入补贴范围。通过启动政府主导的主题基金来投资共享制造新的融资机制,如利用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品,并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参与该行业,从而改善资金环境。

(5)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共享制造的发展应遵循政府为主导、各企业为主体的基本导向,通过市场化的程序,完善共享制造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构建形同各大购物平台:京东、淘宝等双向评价平台,降低平台与产品存在的道德风险,进一步规范市场的运行机制。其次,在产业生态圈建设时,各共享制造企业利润增加的信号也将吸引各风投公司、集团、中小企业涌入共享制造领域。通过多方力量涌入共享制造领域,稳定共享制造的市场架构,形成特色竞争力,从而带动共享制造生态圈的发展。随着共享制造占用平台数量的增加,对使用共享制造技术制造的商品需求也在增加,从而使共享制造生态系统进一步延伸。

猜你喜欢

补贴制造业企业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