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编制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建议

2021-11-27聂英芝汪春学张文楠

绿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十四五重点污染

聂英芝,汪春学,张文楠

(1.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3;2.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吉林 长春 130013)

1 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关键五年,为系统谋划好吉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对标党中央及吉林省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梳理现存问题,提出规划总体思路建议;对标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建议;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从“绿色赋能、协同共治、制度护航”等三个方面,研究提出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八大重点举措建议,为科学编制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2 规划总体思路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生态环境保护从政治推动阶段向科学促动阶段转化的转型期。“十四五”规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五年规划,是全面启动“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建设的五年规划,努力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

(1)对标到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特征要求查找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锚定到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远景目标,查找现存问题。对标“产业结构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的要求,吉林省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以低效使用化肥农药为主的农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对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优良,生态格局安全稳固,城乡人居环境清洁优美”的要求,该省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对标“形成保障永续发展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该省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没有根本改变。

(2)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绿色转型、精准治污、协同共进、制度护航”为重点,以建设美丽吉林为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局上体现新担当,在深化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在生态惠民利民为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上展现新作为,为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吉林篇章。

(3)继续坚持科学、精准、依法“三个治污”,做到“四个持续”、“一个推进”。注重用生态化的思路谋划产业的发展,用产业化的模式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整体修复,推进生态工程化和工程生态化“两化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两高融合”,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驱动,保持战略定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统筹地上地下、山上山下、上下游、左右岸来实施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大气、水、土壤、城乡、自然生态系统的治理和保护;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建设起好步开好局,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3 规划总体目标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目标。在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和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总体要求之间,设置两级台阶。“十四五”定位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稳中有升”,“十五五”定位于“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十四五”规划目标,既要可行可达,还要坚持积极有为,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起好步、开好局。初步考虑,到2025年,做到两个“123”,即重点任务做到“一改善、两初步、三推进”, 环境要素方面实现“一稳、两达、三提升”。

“一改善”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有升。“两初步”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三推进”是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保护系统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稳”是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两达”是空气质量达到全国前列,水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提升”是城乡人居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4 规划重点任务建议

围绕“绿色赋能、协同共治、制度护航”,从促进高质量发展、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三大方面”,设置“八大举措”,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吉林。

4.1 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促进高质量发展

协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扎实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全面实施“三线一单”,建立精细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等“四大结构调整”,加快钢铁、焦化、石化、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大幅提高大宗货物铁路运输、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货车使用比例,调整种植业用地结构、化肥农药投入结构。让绿色成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亮丽底色。

4.2 三水统筹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以重点河流和湖泊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为统领,以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保护并重转变,突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及风险防范,以“1235”为抓手,实施“百千万工程”,实现“七个突破”“十个全覆盖”。“1235”是:紧盯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一个目标”,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深化城镇、工业、农业“三源共治”,突出抓好辽河、饮马河、辉发河、洮儿河、东部诸河(好水断面)等“五河防治”。“七个突破”是:在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等7个方面有新成绩、新突破。“十个全覆盖”是: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沿河村屯垃圾、县级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散畜禽养殖处理、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新城区雨污分流、老城区截污干管、县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流域河流生态保护缓冲带建设,以及重点区域、重点地段源头区水源涵养林、河口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等“十个全覆盖”。

4.3 精细管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突出4个防控重点,重点防控区域是长吉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细颗粒物和臭氧,重点防控时段是秋冬季和初春季,重点任务是大气污染防治“345+”:“3”是实施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硫“三个总量控制”;“4”是突出“四个协同”,即省内外区域协同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控制,细颗粒物与臭氧、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5”是突出工业污染整治、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散煤清洁替代)、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扬尘精细化管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五个领域”重点任务,确保细颗粒物浓度持续降低,臭氧浓度升高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同时,加强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控制,深入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和污染源监控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4.4 分类施策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等“三个安全”为目标,协同推进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实施分类管控,推进农用地风险管控,强化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努力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障吃得放心;继续开展建设用地回顾性监测,开展建设用地再详查,分期、分批、分类实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生态修复,强化准入管理,保障住得安心;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为重点,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督执法和处罚,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发挥土壤污染治理基金的作用,将污染企业和第三方技术单位纳入诚信体系。地下水实施“摸防立健”,即摸清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底数,重点开展超标严重的水源地水质调查评估,开展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区域与地块、土壤与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协同防治;建立化工、垃圾填埋场、尾矿库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等重点污染源污染场地的管控清单;健全水源地与企业的监测网络体系,完善在产企业的监测体系。

4.5 统筹提升城乡生活环境质量

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保护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六项任务”为主攻方向,推动实施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养殖大县等区域的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指导。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和系统。

4.6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保持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推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与质量并重,完善“三区四屏”生态安全格局,巩固和提高东部森林、中部黑土地、西部草原湿地的生态地位。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持续实施“绿盾行动”,建立完善森林资源、基本草原、自然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持续保护长效机制,完成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绿色发展引力,完善生态示范创建体系,新增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4.7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加强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管理。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加强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加强化工园区、化工企业预警体系建设,围绕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开展“邻避”风险隐患排查。

4.8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以提升治理效能为核心,以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手段,构建“三全”的“八大体系”,即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环境治理八大体系。以监察、监测、督察和“三线一单”、排污许可证等“3+2”即“三老带两新”为抓手,构建以“三线一单”为环境空间管控基础,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环境准入关口,以排污许可证为企业运行守法依据,以监察、监测、督察为环境监管手段的全过程环境管理框架,不断提升科学治理能力。

猜你喜欢

十四五重点污染
存在感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