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如何突围

2021-11-27□邢

记者摇篮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民生传统媒体

□邢 丹

眼下,新媒体以其高时效性、可交互性和碎片化阅读等备受受众喜爱的快速阅读特性,占据了人们日常生活。要想让受众重新接纳传统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工作者将付出更多的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民生新闻特点

什么是民生新闻?民指的是人民群众,生指的是生产生活。为什么早期的传统民生新闻能够获得百姓的喜爱?因为民生新闻是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与群众息息相关,播出的事情涵盖市民生活,关注世间冷暖与百姓的喜怒哀乐。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冲击,眼下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时效性和互动性更是远强于传统媒体,也就因此很快吸引了较为年轻的、接收新鲜事物强的受众。

二、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做到价值最大化

1.新闻真实客观。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广下,网络能使得受众更快地获取第一手信息。甚至只要受众愿意,他们可以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一部手机就能让人随时随地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见闻,变身百姓记者。虽然人们因此获取的信息量成倍增加,内容更加丰富,但是这并不排除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发布不实信息。

还有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赚取流量与点击率,博人眼球,吸引广告商,利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加上合理想象,足不出户编写出迎合大众心理的虚假新闻。但是作为有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懂得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踏实做好自己本职,不哗众取宠,不做标题党,真实客观的采访,准确规范的报道,才能具有公信力,稳定自己固有的受众群。

2.提升新闻质量。虽然网络传播速度迅猛,但央视的新闻从不缺少受众。有人会觉得因为央视是站在一个全国的平台上,有着最好的资源、最快的信息渠道、最佳的设备……但是,这一切都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俯下身去采制出来的。自2011 年以来,央视新闻战线每年都会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这也证明了,好的民生新闻一定要接地气,让受众感同身受。如果高高在上,不贴近生活,相信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受众也会经过筛选,摒弃掉假大空的新闻。作为民生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必须俯下身,沉下心。只有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新闻才能有增色,有看点。

除此之外,不光要从内容上进行突破,画面与细节也应力求完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国产电影为例,《赤壁》《无极》《流浪地球》等这种大片级的电影,为什么能吸引人到电影院去观看,甚至二刷三刷。因为即便盗版能看到内容,也展示不出应有的视觉效果。如果民生新闻记者能够做到构图优美,画面高质量,大场景与细节特写交融,那么必然会得到受众的认可与关注。

3.加强内涵深度。好的民生新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有深度、有营养,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记者的思考,用慢火熬老汤。以201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中的《相约在零点37分》为例,这是一条打动无数人心灵的新闻,不仅有上亿次的点击量,还让多少有泪不轻弹的男儿落下了眼泪。这条新闻的主人公是一对即将迈进婚姻殿堂的铁路情侣,他们因为工作的缘故,聚少离多。记者拍摄了一次他们的相聚,整条新闻7 分多钟,二人相见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 分52 秒。然而,就是这么短的一条新闻,整个新闻团队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与男女主人公接触、磨合,缓解二人紧张的情绪,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的干扰,从而达到最完美的呈现效果。正是这样一条富有人情味和正能量的新闻,才能得到亿万观众的关注与好评。

4.报道推陈出新。如果没有新媒体的出现,那么传统媒体会不会依旧一路风光下去?答案或许依旧是否定的。如果一成不变的话,长期下来,选题与风格的同质化、主题的表象化、内容的琐碎化……都会使观众产生收视疲劳。新媒体的产生,反而激发电视媒体的求生欲,产生了“鲶鱼效应”,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这些“沙丁鱼”更好地活下去。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做新闻也是如此,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充满活力,记者必须花心思改变,从新闻内容到采访模式都应创新。从新闻内容上来讲,虽然很多新媒体可以抢突发、抢头条,但是电视民生记者可以另辟蹊径,对重点新闻进行追踪报道,播发系列报道。以抚顺本地发生的19岁“吊车侠”兰郡泽用吊车救出火场中的14名居民这一新闻为例。兰郡泽大胆冷静果断勇敢,事情发生之后,不光抚顺电视台进行了报道,CCTV13、人民网、凤凰网、新华社新媒体等多家重磅级权威媒体和新媒体,甚至国外的媒体对此都进行了报道。虽然题材相同,但是我们有地域优势,可以通过挖掘幕后的更多细节,对兰郡泽进一步采访,让感兴趣的观众对事件的全程、当时兰郡泽的内心思考与抉择、被救居民的感言等方方面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更深的震撼与感动。这些,都是新媒体很难做到的。

从采访模式的创新上来讲,记者可以借助媒体资源来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效率。不拘泥于只在电视这个平台播出,可以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利用起来。在采访过后,选择合适的新闻裁切播出。问题得到解决的民生新闻,甚至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后续结果。这样,不同平台的受众都可以看到电视民生新闻记者采访到的信息。不但新闻价值得到了提升,观众也更容易与传统媒体搭上桥,产生互动与共鸣。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新闻记者就应该在遵循新闻原则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基层抓活鱼,不断追求发展与创新。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提升新闻价值,从而拉近电视民生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对传统媒体信服、依赖、喜爱。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民生传统媒体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