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融媒策略

2021-11-27□温

记者摇篮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媒新闻节目音频

□温 淳

一、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占领了地市级的区位优势。广播新闻节目的本地化制作和传播始终是核心竞争力。融媒发展中,信息传播的广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越来越多的短新闻甚至是一句话标题新闻出现,满足了用户对新闻时效性最迫切的需求,快新闻也成为很多地市级媒体广播新闻节目首选的主打内容。然而,快餐多了,真的能吸引和留住新闻“食客”吗?显然,这其实是对融媒传播的盲目效仿。为了发一个头条,很多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每天投入大量的编辑力量全网搜索,追踪热点,但实际上恰恰忽略了本地新闻的生产,忽略了本地老百姓的真正关注点。

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第二个特点是传播语言的本地化。新闻传播始终强调贴近百姓生活,说受众想听的话,能够引起共鸣,然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贴近往往并不那么彻底,在广播新闻语言的塑造上,没有形成地市级广播媒体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其实,广播媒体的语言风格是建立在每一个节目编辑、主播的语言风格基础上的,忽略了个体语言风格本地化的传播,就失去了整个媒体语言风格的蜕变机会。比如,北方和南方由于地域不同,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方言方面的显著区别外,各地区也有本地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系统,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听起来和省级媒体甚至国家级媒体的语言风格很像,似乎会让人觉得很标准,但却是以牺牲本地语言特色为代价,这让受众找不到本地媒体的特点,最终听众群流失。在融媒发展的今天,各种音视频网红也在快速占领全媒体平台,他们的语言风格极具个性和贴近性,这是他们“红”起来的法宝。

二、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融媒发展途径

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要建立用户思维,制造自己的爆点、信息燃点,最终形成爆款。2019 年年末,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推文,内容是一对父子坚持35年在中山广场拍摄照片。中山广场是沈阳一个重要的地标,这个地点在标题上呈现就迅速吸引了本地受众群体的目光。这条微信点击量迅速过万,而且随后几天都在飞速增长,形成了短期内的一个爆点。这条新闻瞬间勾起了几乎所有沈阳本地人的记忆,他们也都纷纷回忆自己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及背后的故事,引发了情感共鸣。此后,广播新闻节目也进行了跟踪报道,采访到了这对父子,通过短音频形式进行了二次创作,使得这条新闻不断发酵,沈阳人的情感点不断被激发。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主动捕捉本地的新闻亮点、最终包装成了独特的品牌融媒体产品。如果按照传统的广播新闻思维,这条新闻不一定被选为头条,按照重大新闻价值来看也算不上是所谓的“大事”,但确实是本地人情感中的一件“大事”,抓住了,不断放大,在融媒平台上多维创作、分发,本身就是用户思维在引领。

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要在互动中引领话题。比如,某市推出了落户新政便民服务新举措,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是只对这条信息进行传统编辑和播报,还是站在用户的角度重新进行制作,这是一个选择。如何选择,直接影响受众的黏性和关注度。能够引发互动,形成话题的新闻,就是融媒好新闻。网络传播时代最显著特点就是新闻带来的超强互动感。缺少了互动的激发,很多看似是爆款的新闻,却黯然失色。

三、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的重点突破

作为新闻节目,当然永恒不变的就是对新闻本质属性的坚持,始终不变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在确保主流媒体正向基本价值观引领前提下,要不断找到自己的突破点和落脚点,而不是悬在融媒的空中,无法落地。

首先是编排思维的转变。短而精、个性鲜明是全媒体融合中能吸引人收听的编排策略和途径。很多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已经在线下平台打造全新面貌,虽然在体制上,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线上播出平台依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线下网络平台已经开辟了节目的广阔天地。编辑思想在网络平台得到绽放,主播的风格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喜马拉雅和微信公众号有很多典型的音频产品,比如“冯站长之家”,这是一个涵盖大量信息的音频产品,追求的基本是新闻的条数,覆盖领域非常广泛,而在节目包装上,并没有特别新奇的地方,但却满足了很多人收听新闻的习惯,点击音频,听当天新闻目录,这也是一种用户需求。

还有一种新媒体声音产品就是包装制作精良的内容,主要面向有车一族和青年群体。比如,“听堂微博报”就是成都广播电视台打造的音频互联网内容品牌,其对内容的选择更偏重花边,也更注重民生,条数虽然不多,但是主播的语言风格和轻松音乐的选取,使得整个节目活泼、富有青春气息。传统地市级广播新闻节目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在网络平台对自身进行再造,都要转变传统的被动播、被动编辑的思维,而且要依据客户的要求为不同人群量身打造。

传播话术的再造也是一种方式。媒介传播方式不同,对节目语言的要求自然不同。网络有其特有的语言话术和传播规律,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来形成自己的话术,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而全的线性传播已经变成了小而精、深而巧的多媒体传播。说所谓的“人话”,带有鲜明的网络特点,这是必然趋势。

此外,音频产品要以客户需求为基准进行再生产。音频产品类别要细分,包装更倾向客户需求。广播媒体要制作精良的广播短音频作品,整合全台优质资源,打造短音频制作、研发工厂(中心)。广播的声音优势就是音频,与电视开发短视频不同,短音频更有市场潜力,比如亲子互动短音频、养生短音频、新闻资讯短音频、书场短音频等。可尝试扩大传统媒体同新媒体的对接与合作,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传统媒体制作生产的音频作品可以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专属平台开发专区寻求合作。优质音频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是可以实现变现的。短音频平台的推广,也可以带来新的粉丝群的积聚,线下互动也将随之展开,由此也会为客户提供精准对位的客户群,实现新的盈利增长。

地市级广播媒体在新闻节目生产上可尝试打破广播频率界限,组建研发团队,将好策划、好声音、好制作集合到一起。比如,沈阳广播电视台“三好街89 号”声音创作基地就是一个人才集聚、广播剧制作播出资源整合的亮点。地市级广播媒体完全可以集合新闻节目的优秀播音和制作人才,加上新媒体精英和经营推广人才,组成不同的研发中心生产线上线下节目,优质节目可实现广播线上多频率并机播出,而不是自己频率经营自己频率的一亩三分地,创优节目可以获得研发经费。

总之,地市级广播媒体要在新闻节目生产环节不断做文章,基于本地文化优势、区域优势,寻找符合本地特色和发展的优势新闻资源,并迅速捕捉热点。在生产方式上大胆转变,求新求变,以内容为中心,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和传播模式,在广播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大胆融合,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生产方式和生产环节,真正融入产品的营销思维,让制作的广播新闻节目变成一个可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核心产品,在此基础上,整个优秀的广播新闻制作团队,实现生产和营销的双重团队集合格局,调动广播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受众的聚合度才能得以显现,传统地市级广播媒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强,不断聚合更加强大的力量进而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和当地特有的亮丽风景,成为一道特色的广播新闻大餐。媒体融合,是化学反应,不是简单的堆砌和拼接、效仿,更多的是找准定位,走自己融合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融媒新闻节目音频
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融媒创新调查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别逃啊,霍金!——一次跨越时间的融媒采编行动
以融媒之势扩大主题报道传播力——以嘉兴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实践为例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