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石能谱CT对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的诊断分析

2021-11-26付华陈小华丁爱民邱国庆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血尿酸痛风踝关节

付华,陈小华,丁爱民,邱国庆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痛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复杂的一种关节炎病症类型,患者常伴有夜间突发性关节疼痛、关节部位严重水肿、红肿、关节变形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将会加重关节损害,严重者会导致肾结石甚至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1]。该病早期并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因而易被患者忽略。因此,如何尽早的诊断该病,对后续治疗工作及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宝石能谱CT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及密度分辨率高等特点,逐渐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上关于宝石能谱CT在痛风患者足踝关节中的诊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宝石能谱CT对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无明显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显示无任何疾病的60 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组男49 例,女31 例;年龄18~76 岁,平均(47.63±8.29)岁;体 重 指 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 kg/m2,平 均(23.57±1.12)kg/m2。对照组男47 例,女33 例;年龄19~76岁,平均(48.05±8.26)岁;BMI 18.5~29 kg/m2,平均(23.75±1.07)kg/m2。健康对照组男38 名,女22 名;年龄18~75岁,平均(47.43±8.32)岁;BMI 18~28 kg/m2,平均(23.52±1.12)kg/m2。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痛风、高尿酸血症均符合《内科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者;精神、认知功能正常者;心、肺等脏器组织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类型的关节炎病症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急性炎症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重度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宝石能谱CT(美国GE 公司,型号为Discovery CT750 HD)诊断,选择GSI-Helical 模式,设定管电压为80/140 kVp,螺距0.984∶1,探测器准直为64×0.626 mm,球管转速为0.5 s/r,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为25~35cm,层厚5 mm,间隔层厚5 mm,重建层厚1.25 mm,扫描区域双侧足踝关节,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为最高峰值数据。将所有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4.6 工作站,并应用GSIViewer 软件进行处理,应用物质分离及定量功能获取多角度、多方位的CT图像,由本院2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评估,当出现异议时,由3 位以上医师进行讨论并得出3 组研究对象足踝关节最终的尿酸盐沉积浓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3 组研究对象的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浓度: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盐沉积浓度、骨松质尿酸盐沉积浓度、骨皮质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采集3组患者空腹时外周血4 mL,离心后,应用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通蔚生物有限公司;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盐沉积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足踝关节不同部位尿酸盐沉积的相关性,当r>0表示两变量正相关,r<0表示两变量负相关,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足踝关节不同部位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 3组骨皮质及骨松质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足踝关节不同部位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s)

表1 3组足踝关节不同部位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n=80)对照组(n=80)健康对照组(n=60)F值P值尿酸盐沉积浓度(mg/cm3) 血尿酸(μmol/L)582.17±46.37ab 496.77±42.19a 477.63±37.89 125.910 0.000关节旁软组织1 313.52±31.45ab 1 195.28±25.77a 1 157.64±27.63 597.819 0.000骨皮质1 327.56±32.55 1 336.45±34.27 1 324.93±31.28 2.476 0.086骨松质1 145.77±31.29 1 147.83±27.86 1 138.27±24.61 2.081 0.127

2.2 血尿酸水平与足踝关节不同部位尿酸盐沉积浓度的相关性 经Pearson 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盐沉积浓度呈正相关(r>0,P<0.05),血尿酸水平与骨松质及骨皮质尿酸盐沉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见表2。

表2 血尿酸水平与足踝关节不同部位尿酸盐沉积浓度的相关性

3 讨论

痛风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反复发作、病情绵长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认为其发病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高引发的高尿酸血症存在直接相关性[3]。该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可并发肾脏病变,且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伤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痛风的病理基础为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多因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生成过多,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机体中的尿酸盐在组织中发生沉积并对组织造成损害进而引发痛风,故痛风的临床表现多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发的关节内尿酸盐沉积[4]。该病症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特征,因而常被临床漏诊、误诊,致使患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病情加重,进而损害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尽早诊断痛风病症,已成为临床医疗人员及患者关注的重点。

目前,临床检测通风的金标准是经关节液检查或痛风石穿刺活检,虽能提高临床确诊率,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易增加创面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耐受性较差,因而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5]。此外,临床上诊断该病症患者也可通过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技术,其中实验室指标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血尿酸水平测定,但该种方式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如疾病相关用药、饮食等,致使其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达不到理想预期。而影像学诊断中有X线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CT等,X线检查对痛风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X 线检查存在密度分辨率低、易受关节解剖结构、重叠等因素干扰,其对细微的尿酸盐沉积的检出率较低。超声诊断具有无辐射、价格低廉等特点,且无需对比剂便可清晰显示出足踝关节的软组织、关节内的尿酸盐沉积情况,因而常被临床用于判断痛风的病情进展程度,但其对痛风患者骨内的尿酸盐沉积的检出率较低,且超声检查无法清晰显示弥散分布在筋膜层的尿酸盐沉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诊断的准确性[6]。MRI诊断具有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可清晰显示出软组织结构,对隐匿性骨质破坏、细微的尿酸盐沉积、痛风石形成、骨质内的尿酸盐沉积等具有良好的显示度,有效提高痛风诊断的准确性,但该种诊断方式存在扫描时间长、价格昂贵等问题,易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制约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CT诊断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扫描时间快等特点,可多方位、多角度成像,有助于临床医疗人员观察痛风患者足踝关节中的尿酸盐沉积情况,但常规CT诊断存在敏感性、特异性低等问题,易受组织因素干扰,致使其对痛风诊断的准确性较低。而宝石能谱CT是通过物质分离及浓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以在瞬间采集两组不同数据,并经过物质分离技术将各种物质分解成任意已知物质的组合,进而得到不同的配对基物质图像,如碘-水、钙-水、尿酸-钙等,并经过定量分析组织内配对基物质的含量;宝石能谱CT具有物质、结构衰减随X 射线能量变化的曲线,可以有效反映不同物质的能量衰减特性,进而辅助临床医疗人员分析及兼备不同组织物质的来源[7]。本研究结果显示,3 组研究对象骨皮质及骨松质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经Pearson 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盐沉积浓度呈正相关,而与骨松质及骨皮质尿酸盐沉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表明宝石能谱CT 在痛风患者足踝关节中尿酸盐沉积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客观反映出不同部位中的尿酸盐沉积,有助于临床医疗人员对痛风病症的鉴别诊断。且血尿酸水平与机体内的尿酸盐沉积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动态监测血尿酸水平,预测痛风的发生风险。

此外,尿酸盐沉积的主要成分为尿酸,而足踝关节的主要成分为钙,钙是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之一,也是钙化病变的主要成分[8]。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的主要构成组织为关节成骨及尿酸结晶,宝石能谱CT可以有效显示足踝关节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结晶,有助于临床医疗人员寻找其他存在于关节旁的尿酸盐沉积[9]。尿酸盐沉积对足踝关节骨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是引发痛风患者骨质破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宝石能谱CT 可以有效显示骨质破坏边缘的情况,为临床上观察及鉴别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提供客观的参考价值[10-11]。

综上所述,宝石能谱CT 在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中的诊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显示出足踝关节不同部位中的尿酸盐沉积情况,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痛风病症,且尿酸盐沉积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故临床上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来预测痛风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血尿酸痛风踝关节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痛风的治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痛风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