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分别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指尖血糖检测对血糖波动的效果观察

2021-11-26吴文显揭英彪黎丽华李肖风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指尖糖化

吴文显,揭英彪,黎丽华,李肖风

(恩平市中医院内二科,广东 恩平 529400)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属于一种糖、脂肪、蛋白质以及电水解质等代谢异常的综合征[1]。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若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指尖血糖监测无法准确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从而使临床不能及时获得患者准确的血糖水平,进而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导致患者疾病进一步发展[2]。因此,如何有效的监测、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作为一种可持续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水平的新兴方法,能准确反映全天血糖波动情况[3]。本研究旨在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分别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指尖血糖检测对血糖波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发2 型糖尿病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58岁,平均(44.61±2.17)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2.35±1.28)%;平均体重指数(24.12±1.58)kg/m2。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6~60 岁,平均(44.57±1.63)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2.41±1.16)%;平均体重指数(24.21±1.34)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对本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②均符合2 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4];③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合并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者;③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尖血糖仪:每天对患者检测8次血糖,时间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与凌晨3:00;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

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采用雅培瞬感的CGMS仪监测患者血糖,CGMS 仪每5 分钟储存1 个血糖平均值,24 h 内总共记录288 个血糖值;同时,患者在佩戴CGMS 仪的期间,每天检测4次指尖血糖,检测时间分别为三餐前、睡前,矫正CGMS;12 h下载1次数据,根据患者的实际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清蛋白、FBG、24 BG。血糖达标参考值范围:糖化血清蛋白1.18~2.22 mmol/L;FBG 4.3~7.9 mmol/L;24 BG 7.9~11.22 mmol/L[5]。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血糖飘移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清蛋白、FBG 与24 BG 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表1 两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s,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注:FBG,空腹血糖;24BG,24 h血糖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糖化血清蛋白3.52±0.21 3.51±0.26 0.164 0.870 FBG 14.57±1.93 14.60±1.75 0.063 0.950 24 BG 19.34±2.64 19.35±2.52 0.015 0.988糖化血清蛋白3.08±0.43 2.44±0.25 7.048 0.000 FBG 6.68±1.11 6.09±1.14 2.031 0.047 24 BG 9.34±1.29 8.27±1.34 3.151 0.003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飘移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血糖达标时间(d)12.28±3.14 8.65±2.59 4.885 0.000胰岛素用量(U/d)41.19±6.07 36.84±5.23 2.974 0.004血糖飘移度(mmol/L)7.16±1.25 5.39±1.42 5.145 0.000

3 讨论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引起疾病发生主要机制为患者机体胰岛素后天分泌不足,导致胰岛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后发病[6]。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方式为胰岛素泵,其不仅模拟了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模式,还具有较好药物代谢动力学[7]。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能快速控制患者血糖,减轻患者的肝糖输出,同时还可快速清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8]。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发生低血糖事件。因此,监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极其重要,不仅能评估患者的代谢紊乱程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而且能反映治疗效果,利于临床进一步指导[9]。

目前,临床上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最常用的方法为指尖血糖监测,但该方法只能反映患者某一瞬间的血糖值[10]。由于患者1 d内的血糖水平会时刻发生变化,尤其在夜间,若频繁监测患者的血糖,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近年来,临床上研发了一种可持续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准确了解患者全天血糖波动特征[11]。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不仅有助于临床医师分析患者夜间血糖情况,还能检测出无症头性低血糖发生时间与频率等[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化血清蛋白、FBG与24 BG指标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血糖飘移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更佳,可通过监测结果调整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13]。

综上所述,对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效果明显优于指尖血糖检测,能有效提高低血糖检出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指尖糖化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指尖童话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