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化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1-11-26李小春曾宪晶袁金华郭玉梅李佳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化瘀肢体中药

李小春,曾宪晶,袁金华,郭玉梅,李佳

(1.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江西 吉安 343000;2.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江西 吉安 343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局灶性血管源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目前,脑血管疾病己经成为中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突出,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1]。研究表明[2],中风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幸存患者中有6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3]。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神经血管功能的恢复和重建,预防和降低后期肢体偏瘫痉挛程度。

传统中医药对卒中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中药所具有的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途径,在修复受损脑组织及提高肢体康复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中医外治护理技术得到飞跃发展,中药离子导入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穴位、中药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有机结合,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5],是一种融合中西医特色的外治康复疗法。本研究通过观察清热化瘀方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术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早期康复治疗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10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患者4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实验组男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66.15±5.24)岁;脑卒中平均病程(3.02±1.1)个月;合并症:高血压11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3 例。对照组男9 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76±5.26)岁;脑卒中平均病程(3.11±1.0)个月;合并症:高血压12 例,糖尿病7 例,冠心病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 年)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有关中风的诊断评定。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脑卒中诊断标准,病程2 周~6 个月;②经CT 或MRI 证实为脑卒中,且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③年龄50~80岁,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无严重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脑卒中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功能异常者;②颅内肿瘤、脑外伤等所致的脑卒中者;③伴有精神异常或认知功障碍,无法交流者。

1.4 中止与剔除标准 ①实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需紧急中止的患者;②依从性差,未按规定配合治疗者;③实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良反应严重,须采取紧急措施者;④本人及家属在试验中主动要求退出者。

1.5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内科治疗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 版)中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方案指导用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控压降糖等处理,并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训练,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语言及吞咽功能训练等),每天1次,每次30 min。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冲服清热化瘀方颗粒及中药离子导入术治疗。清热化瘀方药物组成:水蛭、肉苁蓉、干地黄、赤芍各10 g,紫河车6 g,水牛角、参三七各12 g,川牛膝、红景天、制首乌各8 g,中药为本院中药房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每天2次,开水100 mL 冲服;中药离子导入药物组成:鸡血藤、桂枝、海风藤、桃仁、红花各15 g,伸筋草、桑枝、独活、乳香各20 g,将上述中药加水500 mL 煎煮至100 mL保温备用。将棉垫置于中药内浸泡,然后贴入中药离子导入仪的正负极上,将带有棉垫的电极板放在患者偏瘫侧肢体后用弹力绷带固定,使棉垫与皮肤充分接触,设置电流,每次30 min,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标准:采用疗效积分指数评定,(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疗前积分×积分指数。其中以积分指数>80%为治愈;以80%≥积分指数>60%为显效;60%≥积分指数>10%为有效;积分指数≤10%;为无效;②肌力判定:分为0~5 级,级别越高表示肌力恢复越好;③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越好;④参考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进行平衡能力评估,分数越高表明平衡能力恢复越好;⑤采用Fugl-Myer运动功能(FMA)及感觉功能评定表(FMA-M),进行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定,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⑥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BI)评价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评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⑦外治护理满意度评测:采用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实施康复满意度评价,康复满意度率=(非常满意+满意)/本组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2 例退出,对照组3例退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CSS 比较 治疗前,两组C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C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S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S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治疗8周15.27±2.27a 20.50±3.03例数18 17治疗前32.44±4.31 31.23±4.22治疗4周23.40±3.21a 27.32±3.61

2.3 两组运动及感觉功能、肌力Lovet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 及FMA-M、Lovet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实验组FMA及FMA-M、Lovet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及FMA-M、肌力Lovett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MA,FMA-M and muscle strength Lovet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及FMA-M、肌力Lovett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FMA,FMA-M and muscle strength Lovett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17实验组18指标FMA FMA-M Lovett FMA FMA-M Lovett治疗前40.62±4.62 10.02±2.12 1.29±0.13 40.74±4.54 9.82±2.01 1.31±0.12治疗4周54.12±5.26 13.12±2.38 1.53±0.16 60.24±6.14a 15.02±2.64a 2.22±0.42a治疗8周65.23±6.64 15.62±3.02 2.12±0.35 72.02±7.11a 19.06±3.18a 2.96±0.44a

2.4 两组平衡能力(BBS)比较 治疗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 周后,实验组BB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BB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BB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治疗8周44.45±4.17a 34.13±3.87例数18 17治疗前21.08±3.25 20.62±3.32治疗4周32.08±4.03a 27.16±3.01

2.5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I)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实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BI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s,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BI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治疗8周67.26±8.13a 48.13±7.26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例数18 17治疗前34.06±5.21 33.48±5.28治疗4周46.23±7.04a 40.16±6.82

2.6 两组外治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治护理满意度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见表6。

表6 两组外治护理满意度率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rate of external treatment nursing between two groups

2.7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出现乏力2 例,头晕2 例,腹泻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78%(5/18);对照组出现腹泻1例,头晕3例,胸闷2例,浮肿1例,腹痛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05%(8/17)。两组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排除退出和失访患者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卒中发生后的2周~6个月是患者脑组织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6],此阶段积极干预为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关键阶段,其疗效直接影响患者后期认知、运动、记忆等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7]。脑卒中后不可避免的损伤大脑功能联接整合过程,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有助于大脑功能联接恢复,增强损伤神经之间的连接。

大脑功能联接是运动、感觉和认知过程的整合,当脑卒中引起局部结构损伤时,功能联接立即发生广泛改变并对运动功能恢复产生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感觉中枢、运动中枢及传导通路因脑组织局部缺血坏死而造成损害,功能联接异常,致本体感觉的传入信息接受与处理,运动指令的发出与调节,神经传导通路网络功能失衡而表现出对相应的不协调的运动及感觉障碍[8]。脑卒中后中枢神经和神经环路网络联系的控制系统失衡,致中枢与周围神经联系的失调,不利于瘫侧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医药对损伤后神经和环路网络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可加强中枢与周围神经的功能联接[7,9]。基于此,积极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等病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肾精虚损。脑络失养是中风的病因基础,而痰瘀内阻、邪积化热则是中风的病机关键,恢复期亦为肝肾亏损,致经脉不利使中风后患肢呈痉挛或萎软状态。早期中风的治疗在调补肝肾的同时需注重清通祛邪,“痰瘀胶结,经络闭阻”是导致中风病恢复期迁延不愈的直接原因。因此,清脑祛瘀、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是关键,清热化瘀方是依据“毒损脑络”理念而创立的经验方,药物组成中水蛭活血通络,肉从蓉补肾益精共为君药;臣药水牛角清热散瘀解毒,赤芍祛瘀活血凉血,参三七益气散瘀,红景天活血益气、复脉通脉,紫河车益气填精解毒;佐药川牛膝逐瘀通经,干地黄养血滋阴;使药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全方配伍精当,诸药合用,有清有通,共奏清热解毒、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之功,而发挥脑保护效应。

中药离子导入可将中药、穴位、中频电刺激等作用结合起来,发挥活血化瘀、化痰息风、疏通经络等作用,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流、扩张血管,加快瘫痪部位的营养供应,刺激肌肉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兴奋传导,从而调整脑皮层活动,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4]。局部中药离子导入,可增加皮肤组织通透性,使药效在局部聚集形成高浓度区域,从而改善患者肢体关节痉挛程度。

综上所述,清热化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明显减轻患者早期神经缺损症状,增强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提高肢体肌力和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能力,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切中了本病的中医病机要点,同时,进一步印证了前期对本方的疗效研究[10-11],值得进一步探究与应用。

猜你喜欢

化瘀肢体中药
Huoxue Jiedu Huayu recipe (活血解毒化瘀方) alleviates contralateral renal fibrosis in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rats by inhibi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crophages to myofibroblast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肢体语言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