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1-11-26钱帅成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管理

钱帅成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表明,截至 2019 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 9191.4 万名,其中学生党员 196 万名。2019 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34.4 万名,其中学生 84.4 万名,占当年发展总数的 36.01%。从数据得知,学生党员发展数量的比重较高,且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作为被党和国家寄予厚望的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年工作,培养党的生力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高校的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代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这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党建育人的根本目的

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规定“思想政治建设、党的自身建设和群众工作”是党的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明确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目标。习总书记指出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不仅明确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立德树人之职责,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内容、方法和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以德育人,让大学生党员得到智力和体力、才能和个性的全方位发展。

(三)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党员更是大学生中优秀的一部分,是我党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具有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平均年龄小等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最有力的接班人。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入党后教育,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和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榜样,成为周围学生学习的楷模,吸引优秀的青年学生了解共产党,从而不断向党组织靠拢,有利于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入党的事业,提升党的凝聚力,加强党的执政力。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教育管理工作完整性有待加强

在新时代,从严治党的要求之下,针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各高校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作要求和方案。但是针对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还缺少统一严谨的教育培养方案。整个学生入党的教育培养体系还不够完整健全。在现有党员教育管理体制中,针对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往往存在内容时效性差,内容松散碎片化,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培训内容集中于理论教育,形式以讲座为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能很好激发出参与学生的内生动力。

(二)发展党员质量参差不齐

党员发展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学生党员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高校成为党员发展的主阵地。有些高校注重对于党员的选拔,但对于党员的后续管理教育相比发展培养阶段有一定的松懈。包括一些学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之后,思想出现懈怠。这给高校党组织的管理者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使之永葆初心不变,是我们不得不探索的问题。

(三)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在个高校目前主要是由辅导员队伍和学院的党委书记负责。部分高校配备的党建组织员。但目前看来,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队伍相对日趋庞大的学生党员群体还是力量薄弱。专职党务干部的缺少,学生党员干部群体随着升学毕业等原因变动频繁,这些都不利于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和党支部建设的连贯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政治教育和价值引导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政治教育以及价值引导对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学生党建工作应当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对党员评价体系也尚未建立,多数以支部内党员建议投票为主,主观随意性较大,很难量化客观分析。在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中,引入量化考核指标,根据党员学生的政治素养、学业水平、实践能力、作用发挥及日常规范几个总体评价方面,分别列出细化评价指标,对党员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评比,有利于提升党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使党员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只有有了方向,学生党员自身行动力也可以被激发。党员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党支部的考核应涵盖学生日常的全方面,避免只以学习论。应将广泛征求意见与量化考核相结合,构建完整全方位评价体系。保证每名被考核学生明确考核标准,做到心服口服。公正客观的评价考核过程和机制,对于提升党员教育培养质量水平,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手段

创新党员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比如建立党员模范标杆宿舍,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宿舍划分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责任范围,发挥党员群体的先进性,带动影响周边同学。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场景之一,对于正能量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疫情期间,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动员党员加入到校园抗疫防疫的工作中。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党员,培育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必须突出学生在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使他们成为中心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同时,也要赋予他们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将党建工作中产生的想法及时阐述出来,当然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党员发展制度,要求各级人员严格执行。

(二)补强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加强对于现有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中,党支部书记、高校辅导员群体和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加强对队伍加强教育补强党员教育管理队伍,配齐配好党务管理人员。加强队伍培训,明确相关要求,提升党务人员的政治素养。积极探索党员管理体制,加强专职教师党员,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加强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及专职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专家化水平。

(三)完善健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制

在日常党员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制定针对性计划。分类施教,对于低年级党员应重点加强理论学习和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的教育。帮助党员养成政治学习习惯,懂规矩,守纪律。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约束。对高年级党员和研究生党员,重点培训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强化宗旨意识,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为契机,在实践中磨砺其品行。做好其他低年级党员榜样。

(四)改进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通过公开公正的自评、互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将班级内的学生评价,个人实践成果,学习成绩表现,学生工作经历等诸多方面,全部纳入考试指标体系之中,提升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五)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员教育各环节

充分利用党校主阵地,做好课程设置和安排,将“四史”学习教育相关专题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之中,将“四史”教育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贯通起来,与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建立系统的“四史”教育体系。此外,积极组织党校教师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特点的“四史”教育的新专题,教育

(六)引导学生党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民

综上所述,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是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以及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均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各高校必须积极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如此才能将高校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党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